初階

  • 身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我們需要更積極的行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更須向世界展現對氣候變遷問題的關注及決心...

  • 久旱不雨怎解?能源轉型的未來在哪裡?極端氣候讓我們再難忽視氣候變遷現況,每年各國首長、代表參與的氣候變遷高峰會前,更應凝聚公民意見做為重要參考,給予談判和擬定因應、調適策略的依據。

  • 依法舉辦的審查會議或者是公聽會,大多選擇在上班日、遠離開發地點的台北開會,審查過程更經常出現拒絕錄影、閉門會議的狀況,讓居民無從得知更無從了解,更遑論參與。

  • 關於「氫經濟」的未來性,氫作為一種低碳排放的能源,可以用來代替石化燃料,當然,氫也必須從天然氣、生質能、酒精或水等化合物中加以製造出來,因此氫的使用對於氣候變遷的影響,則取決於製造氫的過程。

  • 2014年的11月25日,台北氣溫29度,酷熱的像是夏天一樣,中南部甚至可以達到30度以上。而透過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NOAA)全球統計結果,2014年10月份,全球海水溫度創下1880年以來最高溫紀錄...

  • 身處不同角色與地位的跨部門社群,彼此可以在社會責任實踐使命的信念下,共同合作或分別試驗,為自我歸屬的城鎮轉型貢獻一份治理力量,繼而累積聚沙成塔的永續城鎮翻轉能量...

  • ISSC(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Council,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於2013年出版了此報告,全球環境變遷下,由於人類活動所引起的氣候變遷,與生產/消費活動息息相關,現在,需要創新的政策來引導社會轉型...

  • 2014年11月14日至16日在舊金山舉行的「綠色節慶」(Green Festival©)已經是這個年度活動舉辦的第十三屆了。今年的規模空前盛大,有330個廠商(或NGO)攤位參加

  • 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變遷,尤其是極端氣候的惡化,正威脅著人類社會在地球上的永續發展,物種的快速消失也會帶給人類滅絕的可能...

  • 專家政治並未解決當代科技的不確定性;他們狹隘的實證主義與管制手段反而妨礙社會科技民主的發展...

  • 面對氣候變遷、資能源耗竭等人類社會存亡絕續的嚴峻挑戰,許多國家與國際社會警覺,以傳統的環境科技處理環境問題已不足以應付,治本之道乃在於產業結構、經濟系統與生活型態等面向,全方位的從不永續的現況,逐步邁向永續發展。

  • 台灣石化業一定要轉型,轉向高附加價值。因此,不只要轉型,而是轉型力道有多大。一旦產業模式改變,就會像德國、日本的化學產業生產、創新與引領競爭模式,不用耗用這麼多能源,也不需產生這麼多的排碳、也不需要用這麼的用水...

  • 對於石化產業的風險治理,必須要求相關業者公開揭露資訊、建立通報制度、與監理機關,並隨時且即時地更新利害相關人的風險感知,才能達到「培養」風險意識的預警效果...

  • 我知道,空污減量是三級污染防制區民眾的最基本要求,絕非阻撓經濟發展的非分之想;我知道,我不認識我呼吸到的PM2.5,而每年準時收我稅金的政府,有百分之百的義務給我答案!

  • 創新可以幫助自然資本的消耗與經濟成長脫鉤。創新與創造性破壞將導致新的想法、新型的創業家和新的商業模式,從而有利於建立新的市場,並最終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創新是實現綠色成長的關鍵...

  • 隨著核能技術快速進展及核原料大量開採與處理,同時也值得關注的後端核能廢料處理問題,無論是高階或低階核廢,卻一直受忽視,沒有成為核能性概念要素。本文簡介國際核廢料管理政策的演變,希望能為台灣相關政策所比較及啟發。

  • 公民的素養確實需要培育,公共議題的討論過程則有助於公民在能力上的學習,而公民在議題的學習能力,實然已超過於科技官僚們的想像...

  • 長久以來GDP一直被當作具解釋力的發展指標,其甚至就被當作是生活品質的指標,但近來越來越多關於GDP所呈現的數據是否真能代表生活品質的辯論出現...

  •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6日舉辦《糧食、能源、與氣候變遷的三難困境》演講,邀請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經濟社會學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馬克‧哈維教授發表其研究,由政治大學講座教授王振寰主持...

  • 在台灣,步道的安全性被無限上綱,導致在天然步道上一定要鋪上鋪面才不會積水泥濘、鋪上階梯才是方便好走、設置欄杆才會有安全感,這些材料往往是以為耐久不壞的水泥鋼筋,但在造山運動頻仍的台灣,水泥步道常常裂開損毀、鋼筋外露造成危險因子...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