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消防安全、職業安全、交通安全、國防安全,歷年來臺灣災害或事故層出不窮。而臺灣公共安全運作的監督與管理,雖然透過制度面不斷地補強,也歷經數次重大的社會傷亡慘痛教訓,從根本上仍不敵高度隱匿且忽視風險的文化慣性與僥倖心態...
台灣及至二○二○年三月中對武漢肺炎之管控與治理成就斐然,受到全球各國關注;其可以說是我國政府與衛生專業官僚在歷經二○○三年SARS之慘痛經驗學習,發揮了專業與務實的防疫成就。我們稱之為台灣對武漢肺炎風險治理的1.0...
去年底到年初因氣候變遷引發美國加州與澳洲的野火肆虐,受到全球關注,隨即,新冠肺炎爆發,至今擴散全球。
2020年總統大選凸顯的國族、經濟與社會三個面向的世代矛盾,顯見台灣在關鍵轉型時刻需要相當謹慎、長程、系統的執行變革。
臺灣啟動氣候與能源轉型刻不容緩。近年來臺灣幾乎每年都遭受因氣候變遷造成的強降雨等大型災難,十月底重量級期刊《自然通訊》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想像2050年的世界會是什麼光景?能源經濟學家納奇斯諾維奇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提出永續三箭
趨近下一個2020年代,綜觀全球發展趨勢有二個最上位的前瞻螺旋,一為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二為全球暖化導出的低碳社會,其涵蓋以2030年為期程的SDGs(全球永續發展目標)與2050年的深度減碳。而這二個發展螺旋,正強烈碰撞第四次工業革命與落點在台灣最新的台商回流。
中美貿易大戰加上智慧機械日益成熟,帶動了短鏈革命,並逐步改變全球的製造分工體系,以致於2017年起臺灣的產業經濟模式在內部與外部上受到相當的挑戰...
台灣雖然在近代進入了全球現代化的體系,但自1970年代以來卻是以後進追趕快速擠壓工業化的進程,加入了世界體系...
第四次工業革命等新興科技發展,或麥肯錫顧問公司所描繪未來十年十大科技產業,包括行動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雲端科技、先進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新世代基因、能源儲存、3D列印、先進材料等,在長期的跟隨與營運下,台灣或具有一定的累積與優勢。
本中心認為,臺灣政府及企業,需認真面對目前延燒全球的氣候倡議行動,從臺灣氣候政策長期累積的五大治理鴻溝著手,並提出五大訴求以對症下藥...
今日(12月5日)由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臺大風險中心)所舉辦「臺灣風險社會論壇」 ,主題「公投試煉後,如何重建臺灣能源轉型的社會信任?」活動已圓滿結束。延續大選與公投後的報告和討論,由臺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介紹本日論壇旨在於公投之後,邀請各界共思對於臺灣能源政策未來發展,同時報告6月23 日到7月8日間,中心所執行臺灣能源轉型公眾感知調查。
第二十三屆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3)方於德國波昂落幕,各國除就巴黎協議後續的落實機制(包括全球行動盤點模式以及規則書內容)達成共識以外,亦強調2020年前減量行動的重要性...
德國20年來能源轉型過程中,電力市場自由化,政府提供足夠誘因,民眾積極參與,開創上百個能源村。今夏以來,台灣陷入嚴重缺電危機,企業界憂心忡忡...
風車與太陽能板的設置,在台灣經常引發民眾抗爭,在德國也有類似情況。德國再生能源有半數來自一般民眾與能源合作社,過去10年來德國的能源合作社快速成長...
德國總理梅克爾顧問、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暨全球變遷諮詢委員會(WBGU)主席宣胡博 (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指出...
沃爾夫哈根(Wolfhagen)位於德國中部,小鎮廣場中央有一口古井,兩旁為大野狼與小山羊雕像,這兒為格林童話的發源地,近年由於推動再生能源有成...
近兩週因和平電塔倒塌以及熱浪來襲所衍生的限電危機,凸顯臺灣現行集中式能源系統的脆弱度。面對此危機,雖有論者認為應以重啟燃料池已瀕臨上限的核一與核二2號機,以度過此危機。但本研究團隊認為,應仿效韓國首爾在2011年遭逢大停電後,意識到分散式能源系統與節能的重要性...
蔡政府提出二○二五年非核家園目標,德國則是在二○一一年日本福島事件後,定出十年淘汰核電、二○二二年達成非核的目標...
民進黨新政府宣示二○二五年廢核、再生能源廿%的新能源政策,近期卻通過核電廠重起、六輕電廠燃煤許可全部展延的轉折...
第 1 頁,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