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書容中心計畫專員、蕭彗岑 中心助理研究員
2025年4月9日,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臺大風險中心)於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舉辦「淨零公正轉型X台灣能源公平調查發布論壇」。本活動為國家發展委員會「113年與NGO共同推動淨零公正轉型相關活動」委託辦理案,淨零公正轉型利害關係人辨識研究之關鍵溝通論壇。
臺大風險中心首次與台灣世界展望會、台灣發展研究學會共同進行「台灣能源公平調查」,探究經濟弱勢家庭在能源支出、能源效率與成本負擔問題,以掌握社經弱勢者問題結構特性,進而提出立基於實證調查之能源公平政策建議。開場由國家發展委員會社會發展處賴韻琳副處長、台灣發展研究學會陳良治理事長與台灣世界展望會李紹齡會長接續進行貴賓致詞,預祝論壇能夠順利圓滿。
【場次一】
場次一為調查結果發布,由臺大風險中心周桂田主任主持,施奕任博士後研究員代表研究團隊報告。另外有三位專家針對調查結果進行與談,分別為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陳毓文教授(同時為台灣世界展望會董事)、逢甲大學財稅學系黃琝琇教授、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劉秋婉副教授。
調查結果有幾項重大發現,包含在抽樣調查的群體中,社會經濟弱勢更容易陷入能源貧窮結構,特別在夏季電價期間,經濟負擔高;兩成二的受訪者不知道政府家電節能補助,即便知道也有兩成二因經濟因素而未能更換等等。本調查進而提出五大重點呼籲:辨識能源脆弱群體、釐清脆弱結構特性、擬定能源公平分配、強化政策溝通機制、成立氣候/社會衝擊基金。
三位專家首先肯定本次調查取樣及指標都具備參考價值,能作為政策施行與後續深化研究的實證基礎。同時也關心補助誘因是否充足?是否能補助到需要的人?
陳毓文表示,當今社會「貧窮」的現況已經轉移,食物類的物資捐贈可能非受贈者的真實需求。應教育大眾認知,能源貧戶更需要高能效的新電器,社會工作體系也應停止募集二手家電。黃琝琇表示能源消費具累退性,能源價格調整對低所得族群衝擊相對較大,目前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金額3,000元,難以解決其家電購置資金缺口,應提供有誘因的補助作為挹注。另外,能源脆弱家戶的辨識需有多維度觀察,除了從經濟面衡量,亦須納入家戶特性(例如老年化趨勢、單人家庭結構、身障、單親等),最後呼應本調查呼籲,建議政府思考參酌歐盟設立社會氣候基金。劉秋婉提供了國際貧窮研究的觀點,提醒可關注家戶「因應情境不同的選擇能力及儲蓄力是否受限」來判斷其脆弱性,也建議本調查可進行跨國比較,凸顯台灣情況在國際能源貧窮研究圖像中的位置。最後提供兩項實質政策建議,其一是直接補助脆弱家戶,降低能源支出占比;另外是補助標的可優先考慮冷氣及除濕機,並提高補助金額。
【場次二】
場次二為圓桌論壇,由中國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系陳潁峰教授主持,並邀請到國內三個具有社會公益服務實務經驗的組織分享扶助弱勢、執行社會公益的心得。此位三位發表的專家分別是台灣世界展望會國內事工蕭文榮副會長;Domi綠然胡德琦執行長;以及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以下簡稱綠能公益協會)陳惠萍博士(同時為創會理事長)。
在三位與談專家的分享中,現場觀眾得以理解不同面向的社會現況。在蕭文榮的說明中,我們看到許多弱勢家戶的居住基本條件仍然有相當多需要社會伸出援手的地方,甚至難以使用受捐贈的物資。例如慈善團體捐贈了熱水器,但家戶卻無法負擔所需的瓦斯桶費用,或是水壓不足根本無法點燃,抑或線路極為老舊卻無法更新。另外,缺乏對於電池、電器使用的正確觀念,導致家戶生活中潛藏危機;也有居住於山區的家戶沒有自來水系統,仍是採用簡易自來水,颱風或豪雨過後,就會面臨管線損壞而需要家戶自行入山維修或是水質混濁的困境。
胡德琦則是與我們分享企業如何介入台灣社會服務的經驗,Domi過去十年間,服務六千多戶家戶,從城市、鄉村到原住民部落地區,胡德琦亦親自走訪超過一半的家戶。她認為ESG應該納入J(公平正義,justice),轉向ESJG,並於現場提問「在淨零轉型的火車上,是否每個人都在車上?」Domi觀察到,即使政府有各種補助方案,然而在原住民部落,許多家戶就算有收到政府單位的紙本信件資訊,但住戶可能不識字而無法閱讀資訊,或是生活太過辛苦勞累,無法從每天收到的眾多訊息再去過濾哪些資訊可能對自身家戶有所幫助。而胡德琦認為扶助家戶時,不應該再去著重執行計畫的KPI,而應該是「如何界定需要服務的家戶」、「如何把資源實際送到家戶之中」、「如何給他魚(協助汰換設備)的同時,也提供釣竿(節能與用電安全觀念)」。
陳惠萍所成立的綠能公益協會觀察到,許多社福單位所收到的資源,皆用於社會服務,難以用於自身的能源效率改善,因此綠能公益協會協助這些社福單位做碳盤查,做耗能電器汰換,並協助其申請碳權減量額度,這些碳權未來也成為社福單位額外的收益。綠能公益協會在2023年,啟動台灣「能源脆弱度調查」,並建立台灣本土化的「能源脆弱度指標」,分為能源支出(占總收入比例)、能源效率(建築能效等級)、(社福單位服務群眾)健康概況、熱舒適度。2024年亦與國發會合作,培力女性能源健檢師。
在綜合討論環節中,陳潁峰詢問與談專家,在他們的經驗中,還有哪些群體是我們也應該關注的對象。蕭文榮透過他的經驗,建議關注新住民以及移工,許多移工在台灣並未具有合法身分,因此他們及其家庭可能也會被社會福利制度所忽略。陳惠萍則是特別關注性別議題,她提到綠色工作仍然存在性別落差,擁有綠色工作職能的人數中,男性人數是女性人數三倍之多。因此在綠能公益協會的行動當中,除關注能源不平等,也開始思考性別議題。
【場次一】2025台灣家戶能源公平調查結果發布
【場次二】圓桌論壇 因應能源公平之民間觀點與政策建議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本文歡迎媒體及相關平台轉載,惟請遵守引用原則:
1.姓名標示 2.非商業性 3.禁止改作。註明文章來源轉載自台大風險中心,以及附上資料來源並連結本文。
若僅引用部分資料和數據,務必在上架前與我們確認相關內容,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與我們聯繫。
※商業用途轉載,請與本中心連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