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風險中心自去年(2023年)啟動「青年淨零力實踐平台」專案,盼能以政策、法制及企業治理為基礎,扮演國內青年在淨零知能與永續倡議上的共學網絡。此平台透過舉辦青年對談沙龍、產官學專家論壇,以及「淨零青年學院」培訓課程,期許與青年世代一同形塑公共影響力,共織台灣穩健長遠的轉型進程。
台大風險中心自去年(2023)起開展「青年淨零力實踐平台」青年培訓專案,盼能以政策、法制及企業治理為基礎,建構國內青年在淨零知能與永續倡議上的共學網絡。本中心盼透過舉辦沙龍、講座,與課程等淨零青年培訓專案,能與有志投身永續倡議、職涯或相關學術研究的青年共同轉動台灣的淨零願景。
富邦集團傳承創業理念「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自許成長茁壯之時也不忘致力推動社會公益,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以永續經營為目標。基於上述理念,富邦文教基金會自2016年起與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臺大風險中心)合作,針對驅動能源轉型之專案內容來樹立企業基金會與學術研究中心合作之社會典範。
台大風險中心自去年(2023年)啟動「青年淨零力實踐平台」專案,盼能以政策、法制及企業治理為基礎,扮演國內青年在淨零知能與永續倡議上的共學網絡(hub)。此平台透過舉辦青年對談沙龍、產官學專家講座,以及「淨零青年學院」培訓課程,期許與青年世代一同形塑公共影響力,共織台灣穩健長遠的轉型進程。
臺灣已在今年正式進入排碳有價時代,碳計價機制成為全體國人關注的焦點,環境部於去(2023)年底公開「碳費收費辦法(草案)架構」,甫於2024年1月3日召開交流討論會議,會中公布了碳費計算公式、徵收對象、碳權抵扣碳費、優惠費率等初步規劃,其中「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碳費」的徵收方式規劃引發關注與爭議,學界亦普遍認為有充分討論的必要。
臺大風險中心年末壓軸「淨零青年學院」培訓課程開放報名囉!
本系列課程集結了臺大風險中心在政策、法制、企業治理及實務訪察多年的研究量能,並依據目前主要深耕的研究主題──「永續轉型的困境與機會」、「淨零碳排之治理政策與法治」、「產業氣候變遷風險評估」分別推出三堂主題課程。
凡完整參加本系列課程,學員將能深入與我們共同思考、對話與學習:
(1)臺灣在高碳鎖定的經濟結構中的轉型突破與創造、青年面對臺灣轉型困境的公民願景。
(2)臺灣面臨能源、運輸、高碳排產業轉型的各項衝擊、風險與機會;各界如何設計、建立社會對話、參與機制,推展具有特色的公正轉型社會。
(3)臺灣企業面對全球氣候治理需求,實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之進度、遲滯與落差,以及企業培養創新人才、營運、策略與治理的變革。
「淨零排放」(Net Zero)不僅是現在全球各界關注的議題,更將是人類社會能否及時轉型,朝向永續發展路徑前進的重要關卡。今(2023)年 2 月修正公布之《氣候變遷因應法》,已將 2050 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納入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企業界部份,金管會陸續發布《公司治理 3.0:永續發展藍圖》、《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3.0》和《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強調揭露企業氣候變遷風險及接軌 TCFD 的決心,另要求實收資本額達新台幣二十億元以上之企業(含金融業)應每年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其應包含氣候變遷對企業造成之風險與機會及企業採取之相關因應措施。
臺大風險中心與富邦金控及富邦文教基金會攜手合作多年,共同推展氣候變遷及產業風險等結合產官學量能的跨領域社會實踐,提升各界永續風險與機會意識,探索台灣永續發展的未來。臺大風險中心「青年淨零力實踐平台」此次邀請到富邦集團蔡明忠董事長蒞臨與青年對談。富邦集團與台灣共生共榮六十餘年,已成為多元發展的綜合性金融控股公司,版圖橫跨金融、電信、電商與建設。
即將於8月17日登場之第二場【青年淨零力實踐平台】系列沙龍,風險中心邀請到資深新聞工作者方念華老師至中心與永續青年進行議題的交流與對談。方老師不僅深耕國際新聞多年,對關鍵趨勢具有高度敏銳度,更善於嚴謹卻不失淺顯地向閱聽人轉譯多重脈絡的訊息,啟發大眾對關鍵議題的思考。
富邦集團傳承創業理念「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自許成長茁壯之時也不忘致力推動社會公益,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以永續經營為目標。基於上述理念,富邦金控、富邦文教基金會自2016年起與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合作,針對驅動能源轉型之專案內容來樹立企業基金會與學術研究中心合作之社會典範。為強化回饋社會精神,富邦集團擴大關懷範疇,今年正式將「富邦全球化講堂」更名為「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與臺大風險中心共同持續推動臺灣社會對永續發展的共識,接軌國際相關議題研究與倡議,提升大眾永續意識,脈絡性地考察政治、經濟、環境與社會對永續的認同與想像;以永續行動力,為下一個世代,打造美好未來,延續「正向力量 成就可能ᵀᴹ」的品牌精神。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公佈!未來近30年的重大規劃都已經被檯面上的「大人」設定好了?年輕人的聲音在哪裡?以人生黃金歲月面對氣候變遷第一線衝擊的青年世代,對淨零生活的想像和期望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