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主題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研究主題 navigate_next 最新研究文章
最新研究文章
2025-06-18
25

面對國際間如火如荼的推動淨零碳排,我國則於2022年3月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同年12月公布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各部會分別主責12項戰略之個別項目,並成立淨零辦公室;2023年1月中《氣候變遷因應法》立法通過後,政府成立相關推動組織、制定階段性減碳政策目標、擬定具體行動方案及進行必要的社會溝通,已成為淨零轉型治理的重點工作。

2025-06-11
22

臺大風險中心自2022年開始進行企業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調查,每年持續深化議題,今年(2025年)已邁入第四年,在原氣候財務揭露調查報告架構下,首度強化永續金融、並加入勞動人權與盡職調查等面向

2025-04-15
728

氣候變遷與環境危機深刻影響人類生活,極端天氣如豪雨、乾旱和高溫等對全球乃至臺灣的公共衛生帶來嚴峻挑戰。此影響更呈現世代不公平—較晚出生的兒童青少年世代雖然生成較低的碳足跡,卻承擔更高的環境代價。

2025-04-10
786

2025年1月初,原本應該是雨季的洛杉磯,那幾天卻一反常態地極度乾燥,甚至我的臉部皮膚都因此裂開,只好不斷地擦著乳液。晚上睡覺時,強烈的聖塔安那焚風,也吹得我的窗戶咯咯作響...

2025-03-31
584

氣候變遷已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對全球環境與社會經濟體系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025-03-24
1244

氣候變遷不僅是自然現象,也與個人每日生活密切相關,在各個潛在受影響的人口群體中,高齡者在氣候變遷下的處境,亟需更多關注。臺灣老人人數與佔總人口比例都呈現快速成長趨勢,2024年老人人口數近449萬,佔總人口數19.18%,之後以每年約0.8%的速度成長,預計至2025年,將突破20%

2025-03-14
1002

隨著新政府的上任,台灣淨零轉型邁入新的階段。在2024年世界地球日,賴清德總統正式宣示推動二次能源轉型,強調透過多元綠能、深度節能及先進儲能三大主軸,兼顧供電穩定淨零轉型目標。

2025-03-07
87

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辦理淨零公正轉型利害關係人辨識研究,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首次與台灣世界展望會(以下稱「展望會」)、台灣發展研究學會共同進行「台灣能源公平調查」,探究經濟弱勢家庭在能源支出、能源效率與成本負擔問題,以掌握社經弱勢者問題結構特性,作為建立基於實證調查之能源公平政策建議。

2025-03-03
858

在國際永續金融平台於2021年發布歐盟和中國主導的「共同分類標準-氣候變遷減緩」報告後,各國紛紛加速擬定永續分類標準的議程。其中,新加坡不僅在CGT基礎上制定分類標準,更進一步在2023年12月推出「新加坡-亞洲分類法」。

2025-01-17
742

人類社會在本世紀末前希望達成的永續發展及氣候韌性世界,究竟有沒有實現的可能?對全球的氣候及環境運動者來說,2025年是極為重要的年份。從今年到2030年的五年間,我們所投注的心力、資源及行動將定錨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成敗,也將對未來世代造成絕對影響。

2025-01-17
1937

城市雖然僅占地球總面積的3%,卻有一半以上的全球人口居住於此,其經濟活動占全球GDP的80%;同時,城市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二的能源,並每年產生超過70%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些數據反映了城市在全球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中所占的主導地位,顯見城市的高密度人口與經濟活動不僅對有限的能源資源帶來壓力,也突顯城市在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角色和責任。

2025-01-17
1426

我國於2023年2月15日公布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其修正自2015年公布實施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在修正總說明即表明「氣候變遷事務有賴中央及地方合作」。明定地方須配合成立各地所屬的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以下稱「推動會」)(第14條),同時指定首長擔任召集人,用意在強化地方政府參與因應氣候變遷的角色。此外,更規定推動會的職責為每年度產出兩份報告(第15條),期待推動會發揮跨局處溝通的功能,協調、整合及推動因應氣候變遷相關事務。

2025-01-14
1387

2024年年終,環境部提出了台灣2030年的減碳「國家自定貢獻」。於此之前,賴總統也在「氣候變遷委員會」提到將遵循IPCC的主張,向《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規劃提出2035 NDC的目標;同時,因應賴總統兩個任期八年的努力方向,提出2032的減碳目標。時間點再往前,2022年蔡總統首次宣示2050淨零並入法;而2020年核定的「能源轉型白皮書」,依據是原2017年「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長期減量目標:「2050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基準年的50%以下」。

2025-01-13
881

青年諮詢委員會是一種近年來在全台遍地開花的政府內部組織。雖然各有運作的制度和法規,但是各縣市青諮會其實都有一個目的,讓各縣市政府的高階官員們聽見青年們的訴求,拉進政策與青年的距離。筆者任第二、三屆台中市政府青年諮詢委員。同時,現任為台中青諮會第三屆都市發展組組長,在本組會議中擔任主席的角色。

2025-01-09
1144

臺灣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4年的「青年國是會議」,這是臺灣青年首次在審議式民主框架下參與政策討論的平台。會議以公平公開為原則,讓青年能直接提出訴求與具體建議,開啟了臺灣青年審議民主的實踐之路。此後,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進一步激發了青年對公共事務的熱情,促使政府設立更多青年參與機制,傾聽青年聲音並回應其需求。

2025-01-08
1065

在工業起家的高雄,倡議淨零排放,是一種默默含著苦甜巧克力的感覺:是重工業使打狗走向高雄,卻也是重工業讓高雄承受著密集、龐大的汙染。工業發展的偉大,與環境汙染的煎熬,就像勞動者心中無法傾訴的苦衷,常綠植物從不喊痛。我們是時候拋下故作堅強的面具,看看一座城市壓抑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