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當選了,會讓美國的氣候政策徒增變數,但可能讓低碳浪潮退燒嗎?
答案是不會,美國國會也正在研議對進口到美國的產品課徵碳關稅。後續,碳費稅,甚至會成為地緣政治的新角力戰場。
碳費風暴正在倒數,它除了影響你持股企業的獲利力,也將影響你的工作
台灣碳競爭力百強企業進步很快,值得欣喜,但這就代表,台灣的減碳表現有大躍進嗎?
事實上,台灣中小企業若跟不上,大家的減碳之路,仍有不少隱憂。
現在,供應鏈的上中下游企業,並不是用同樣的節奏前進
第29屆聯合國氣候峰會有三個重要的主軸,包括氣候金融、全球碳市場規範、最新排放差距報告升溫3度C各國所需要因應的氣候調適策略;另一方面,美國準總統川普宣稱將再次退出巴黎協定,連同歐盟CBAM引發各國碳關稅趨勢,這些國際形勢的變化牽動全球氣候地緣政治、地緣競爭並驅動產業與經濟新的變革考驗。
「永續金融評鑑」,係利用評鑑制度評估各金融機構的ESG推動績效,鼓勵表現優良業者發揮標竿功能,藉此引導所有金融業者逐步落實永續目標。事實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推動永續金融評鑑,就是期盼國內金融業者更重視永續發展,從而在擬定永續經營策略時,能跟我國永續政策重點及監理方向同步。自2022年底發布評鑑指標、2023年底公布首屆評鑑結果,如今已邁入第二屆作業期程。
環境部甫公布碳費三子法,除了定價碳費為新台幣300元,業者若申請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或選擇國際減碳最高標準之行業別指定目標,可以優惠費率B方案每噸100元或A方案每噸50元,甚至可再打兩折。此項決策過程的拉扯,毫不意外的凸顯台灣褐色、高碳經濟轉型的困境。
從地緣經濟競爭的角度來看,台灣與東亞國家在世界體系分工下成為全球關鍵供應鏈,但區域內高碳製造業體系特質,面對全球日益加大力道之2050年淨零碳排要求,已使得政府與企業倍感深刻壓力。
我國政府在2016年定能源轉型以「減煤、增氣、展綠、非核」為發展方向,於2019年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其中在「展綠」原則項下,聚焦於推動優化綠電及發展潔淨能源。對此經濟部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政策目標,透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十二條(俗稱「用電大戶條款」)、及其同條第四項訂定的子法《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引導一定契約容量以上的電力用戶履行綠電義務,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
氣候變遷在地球歷史上,已多次發生,其實是常態,並不足為奇。在人類出現以前,地球就曾發生過好幾次劇烈的氣候變遷。在過去,如果氣候變化過於劇烈,某些或全部生物物種就可能有生存困難甚或有滅絕之虞;自1900年以來,人類為提升生活品質所進行的工業化,時至今日,人類的生活確實改進了,但卻也帶來氣溫上升的後遺症。
2023年8月17日,金管會正式發布新聞稿,宣示臺灣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將以直接採用(adoption)方式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包含IFRS S1及IFRS S2),並規劃於2026年,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應予適用,至2028年則適用所有上市櫃公司。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自2022年開始進行企業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調查,在富邦金控持續贊助支持下,於2023年擴大調查範圍,於今(2024)年延續深化此重要議題,並在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