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淨零轉型治理評估與溝通協作
研究概述
臺灣邁向2050淨零碳排需要總體的、個別領域的戰略目標、路徑與清晰的期程,而這些關鍵標的除了科技、產業、能源、循環經濟導向嶄新的研發與運作外,最重要的是需要建構上位的綠色新政價值與「思維」(Mindset)與下位針對國家轉型架構而實踐執行的各種策略。而後者建構的方法論必須以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中央行政部門、產業部門、科技部門、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地方團體、轉型引發的脆弱群體以及跨域學界專家,透過批判、檢視目前總體定調的2050淨零架構與12項戰略,「不斷的、反饋的」(Iterative Feedback)對話、溝通,進行動態性的、靈活性的修正與再架構。然而,臺灣目前雖然面對相當劇烈的轉型,但其政策導向、跨部門執行、科技產業佈局、政府與產業、社會的溝通,仍然停留在「發展型環境主義」(Developmental Environmentalism)的架構下,傾向以推動科技產業、經濟為主導,而未能共時性、透明的處理總體與個體面向的經濟、環境之矛盾與戰略校準所需要的能資源審視、國土與區域規劃、綠建築與社區等。而這些需要上下激盪的治理與政策,更在跟各領域團體、公民社會、地方政府、甚至是學界,都缺乏實質的溝通、對話。
因此,本單一整合型計畫核心的關鍵技術不同於由上而下的政策與規範探討,而是建立由下而上的參與式研究,並著重於嘗試推動跨域、跨部門之單位、專家團體、利害關係人的參與式治理。亦即,以臺大風險中心(RSPRC)為基地,建構「社會強健性的知識溝通平台」(Communicative Platform of Socially Robust Know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