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階

  • 1090511 1 ddpp

    武漢肺炎肆虐歐美,在各國提出紓困方案的同時,盧森堡、瑞典、奧地利、義大利、丹麥、拉脫維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芬蘭等十國的環境部長昨(9日)聯名發表公開信,呼籲歐盟後續的經濟振興方案應將綠色政綱視為核心目標,並向全世界傳達公正轉型的決心。

  • 1090417 1

    離岸風電政策是臺灣推動能源轉型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其中,能源轉型更被認為是社會轉型的重要契機,不僅可挑戰、抑或是翻轉原有的能源治理模式,在民眾參與、互動和溝通上,更能激發出許多創新的思維與作法...

  •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大學,格蘭瑟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Grantham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 at LSE)政策研究員Joshua

    ...
  • 20200409 coverclimategovern

    去年底到年初因氣候變遷引發美國加州與澳洲的野火肆虐,受到全球關注,隨即,新冠肺炎爆發,至今擴散全球。

  • 1090514 1 eu2

    針對2030年氣候目標行動的衝擊影響評估,目前已經於3月18日正式啟動衝擊評估(Inception Impact Assessment),此階段之目的除為了使歐盟社會週知歐盟政府預期的2030年氣候目標與可能行動選項等外,也廣泛地向歐盟社會蒐集回饋,將於4月15日完成線上諮詢,並且將依程序彙整概要報告,說明諮詢意見將如何反饋至歐盟氣候法。

  • 2020年3月6日,歐盟執委會正式提出「歐盟氣候法」草案版本,讓2050年氣候中和目標,於歐盟大陸上每一個會員國內落境。本次克萊美特除了要分享歐盟氣候法的重要內容外,也將帶hommies聽聽相關批評,其中最大的質疑是各界要求歐盟2030年減量目標,即減量1990年排放標準之50%~55%,應盡速迫降!!!歐盟表示將有待更審慎的評估...

  • 1090511 2 eu

    2020年3月4日,歐盟執委會在新冠肺炎尚未於歐陸大舉蔓延時,如期公布歐盟氣候法草案,企圖強化歐盟共同邁向2050氣候中和所需的法律拘束力、透明與課責性,規範涵蓋了2050氣候中和目標、氣候調適、公民對話、監督機制等共計11條。

  • 空氣污染、能源轉型、氣候變遷等重大議題不只涉及環境、能源、社會福利、衛生和產業等面向,同時也必須做出長遠的規劃路徑,相關決策都可能影響未來邁向轉機或是危機,因此,長期轉型路徑應納入既是今日決策後果的承受者,同時又肩負形塑未來責任的青年世代。

  • 臺大風險中心在2019年底發布《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政策報告,緊接著臺灣便面臨到總統大選,在政治局面大勢底定的情況下,該是探討智庫的建言路線圖,以及如何邁向真實願景與挑戰的適當時機。

  • 2020年2月6日為第二天由審計部與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風險中心)合辦的風險治理研習營。該研習營已連續三年合作相關課程,為審計人員進行一系列「永續發展目標(SDGs)」相關課程,以十七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做為基準,針對臺灣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空氣污染與長期照護問題等當前關鍵政策,邀請相應對之講師

  • 近年來審計部特別重視永續發展,主要是因為國際最高審計機關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upreme Audit Institutions, INTOSAI)分別在2011年及2014年於聯合國大會時倡議所致,在倡議同時也強調審計機關對於提升公共治理的效率和課責扮演重要角色...

  • 1090221 1

    根據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所提出的《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報告,報告中將臺灣能源轉型所亟需的政策組合清晰地分析並羅列出來,當中包括:參與式治理革新、外部成本內部化、建構永續電力市場、地方能源治理、確立工業節能優先、啟動綠化資本流...

  • 再生能源如今已成為全球發展的重要項目之一,各國除了在發電供給端做努力外,肩負電力輸配送的系統其實也是需要進行改革的,特別是在未來,當再生能源大量併網後,電力系統是否擁有足夠的彈性去調節發電端與用電端,會是相當重要之事!

  • 2017年德國大選後,面臨聯合政府的重整,不同黨派對於能源、氣候議題的拉扯加劇了德國面對氣候變遷、能源轉型風險的挑戰;2018年6月,德國議會正式批准「2017氣候保護報告」(Klimaschutzbericht 2017)中...

  • 2015年《巴黎協定》目標訂定本世紀「將全球升溫限制在2°C下,並努力將升溫控制在1.5°C下」。而「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是作為實踐它的主要工具...

  • 近年氣候談判中特別強調由科學證據輔助政策制定,因此多份研究報告書於2019年陸續釋出,尤其此次COP 25主席Carolina Schmidt(智利環境部長)特別強調應重視科學報告帶來的結果...

  • 研擬氣候政策之時,一大議題乃是長期減量目標與短期硬體投資決策與政策間的衝突。因為無論是發電廠、公路、工業設備、建築等,其均為長壽齡的基礎設施,如國際指出,若要確保2050年時的建築均為近零耗能建築...

  • 最近,Thøgersen(2018)根據歐洲跨國數據的研究察覺,除了民眾個人因素與地區交通相關的因素外,交通社會排除與交通生活方式是重要的中介變量,最後會影響友善環境態度,亦即經常開車者較不偏向友善環境...

  • 根據台電統計,至2019年7月為止,全台太陽光電累計裝置容量已經到了3.5 GW,裝置的類型以矽基太陽能板為主,我們是否有技術與能力回收矽基太陽能板成為未來太陽能板除役後是否環保的關鍵。

  • 專題演講「啟動臺灣能源轉型;綠能做主角」,講者為行政院龔明鑫政務委員,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周桂田教授主持,以及台達電子王茂榮節能顧問、台北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李堅明教授、綠色和平特聘能源專案蔡篤慰主任、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賴偉傑理事加入與談。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