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大樹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特聘教授兼教務長
張力亞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博士候選人
面對全球永續發展的在地實踐課題,位處人類日常生活最親近的空間場域:城鎮,其永續性的願景與目標設定、治理模式、草根民主培力等問題,如何應對?立基於生態環境教育學習、公民參與,以及民主治理的永續城鎮發展模式,是重要途徑之一。此模式在國際間已有許多的經驗累積,例如:英國托特尼斯轉型城鎮運動(transition town totnes)(Hopkins,2008)、荷蘭芬洛(Venlo)小鎮(王曉玟,2010)、瑞典生態自治市(呂孟娟譯,2010)。在此本文將以筆者長期參與觀察的埔里鎮作為個案主軸,分享其自1999年九二一地震以來,面對城鎮轉型相關的「災害防救能力紮根、綠色產業發展、地方文化魅力型塑、環境清潔動能維繫」等永續環境治理問題時,所累積出的各項治理策略,及其呈現的核心治理價值(詳細內容可參考江大樹、張力亞、梁鎧麟,2014;江大樹、張力亞,2014a、2014b)。
首先,災害防救能力紮根的問題。基於921地震的災害經驗,為健全基層災害治理能力,並且建構地方災害防救的治理網絡。埔里鎮公所於2010年起,在行政院消防署的南投縣災害防救深耕計畫中,藉由「政府消防體系與大學專業團隊」為基礎的由上而下治理模式,以公所為主體進行防災體制建置、公務人力培訓、民間災害防救組織動員等三個面向的培力工作,初步已有些成果。唯比較可惜的是,這項計畫的培力工作對一般村里與社區居民的草根防災意識與能力培養,仍然較為不足。
其次,面對社區重建與城鎮再發展的綠色產業發展問題。埔里民間非營利組織(特別是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與桃米社區組織,曾利用社區資產的調查,輔以多元的生態教育學習方案設計,協助該社區建置生態旅遊的產業再發展模式,而使該社區朝向兼顧生態、生活、生計、生命的生態村作轉型。這種在地成功的社區轉型經驗,也引起鎮內部份民間社團的創新想像,並於2010年提出以埔里在地居民日常生活記憶的:蝴蝶[註1],作為發展意象,規劃出一個以十年為基期的「再現埔里蝴蝶王國」城鎮轉型願景目標。嗣後以在地社群組織為主體的跨部門治理協力概念作為基礎,陸續設置協調推動小組、辦理跨部門協調會議、構思多元活動議題並策畫相關活動,讓再現埔里王國的願景成為在地不同社群的共同展演舞台。截至2014年底為止,已開展出「蝴蝶生態解說員培訓、蝴蝶棲地營造、賞蝶步道維護、蝴蝶資訊APP系統建置、開發以蝴蝶食草蜜源為食材的創意料理、跟著蝴蝶去旅行的遊程設計、蝴蝶生態教育列車」等環境保育與經濟產業活動。此外,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也結合在地音樂家、暨南大學、暨南大學附屬高中、企業團體、其他非營利組織,共同成立「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培養在地音樂人才,注入蝴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可能性。
第三,在地方文化魅力型塑的問題。坐落於埔里的暨南大學,近年來以「發展在地特色」作為教學卓越計畫的核心主軸之一,鼓勵暨大教師運用「課程設計、服務學習、行動研究,及創業育成」等四個策略,帶領同學與地方不同社群共同發展新的社會實踐與創新學習模式,期間發展出「社會參與式課程、生態城鄉學程、水沙連大學講座、社區學習據點、青年創業學堂」等學習方案,培育出籃城好生活學生實作創業團隊,為創造地方文化魅力提供協助的能量。
再者,為維續鎮內環境清潔維護動能的問題。除了鎮公所清潔隊所主導的例行性環境清潔工作外,2014年在地企業:18度C巧克力工坊,以贊助暨南大學的方式,由暨南大學設計一套以鄰里社區組織為對象的多元環境清潔行動方案「2014年埔里鎮鄰里街區環境美化培力計畫」。嗣後結合鎮公所清潔隊、在地非營利組織、花藝工作室等,推動「鄰里社區諮詢會、標竿社區見學、社群學習課程、街區認養、空地美化、蝴蝶棲地營造」等各項學習與實作活動,藉此累積以民間為行動主體的城鎮環境營造動能。回顧一年的計畫運作,共吸引21個里、6個社區發展協會,及5所國中小學的參加。
從以上四個埔里環境治理案例中,我們深刻體會:永續城鎮的轉型並非單一部門即可獨自擔負,是需要仰賴「多層次治理的永續全球思維與在地行動、跨部門協力治理的平台建構、企業與NPO的社會責任實踐、以培力公民參與為目標的草根行動設計、良善的府際關係與課責重構」等五項環境治理策略共同支撐的。
此外,鑑於基層地方政府的行動治理能量限制,在埔里經驗中我們也發現:「公民社會率先行動,然後引領政府支持」的方式,也是引爆永續城鎮轉型的動能之一。而這些非政府部門的行動者(企業組織、非營利組織、社區組織、一般民眾等)為何願意投入永續城鎮轉型的各項治理工作?究其主因來自於:他們對於故鄉公共事務的社會責任實踐使命。至於,這些具備在地社會責任實踐特質的社群集體力量,要如何被培力與維繫,則需利用各項生活化的實作實驗設計與經驗累積,才能不斷鞏固信心。
申言之,面對一個長期且複雜的永續城鎮轉型課題,筆者殷切期待:身處不同角色與地位的跨部門社群,彼此可以在社會責任實踐使命的信念下,共同合作或分別試驗,為自我歸屬的城鎮轉型貢獻一份治理力量,繼而累積聚沙成塔的永續城鎮翻轉能量。
註解
(1)1960-1970年代間,埔里是全世界蝴蝶標本重要輸出產地。蝴蝶數量是生物多樣性物種監測的指標項目之一。蝴蝶生長的環境,基本上是一個良好的棲地環境,且儘量減少人為干預或破壞,同時可讓植物多樣化地自然生長,每一個季節都有蜜源可以給蝴蝶吸取,甚至有蝴蝶幼虫的寄主植物。參考,臺灣多樣性生物入口網,http://www.taibif.org.tw/zh/node/2633(檢索日期:2013.7.25)。
參考文獻
- Hopkins Rob.(2008). The Transition Handbook: From oil dependency to local resilience. Vermont: Chelsea Green Publishing.
- 王曉玟(2010)。荷蘭小鎮:全球第一個C2C城市。天下雜誌:2010環境教育專刊。特刊46,135-136。
- 江大樹、張力亞(2014a)。生態城鎮的轉型與治理:「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計畫」行動研究,收錄於蘇彩足(主編)地方治理之趨勢與挑戰:臺灣經驗,臺灣民主基金會,151-188。
- 江大樹、張力亞(2014b)。宜居城鎮的轉型與環境治理策略:埔里案例分析,發表於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辦「2014氣候變遷與環境治理研討會」(2014.12.20,台北:台灣大學)。
- 江大樹、張力亞、梁鎧麟(2014)。深耕地方災害防救網絡治理能力:協力與培力策略分析。民主與治理,1:1,頁1-29。
- 呂孟娟(譯),Sarah James & Torbjorn Lahti原著(2010)。夢想綠社區營造你的永續生活。臺北:山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