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人員
計畫主持人
周桂田
中心主任
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計畫共同主持人
劉華美
臺灣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蔡宏政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林宗弘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鴻文
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
林先和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專任團隊
王瑞庚
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趙家緯
中心兼任博士後研究員
卞中佩
中心研究員(校外專家學者)
許令儒
中心資深助理研究員
翁渝婷
中心助理研究員
研究概述
綜觀全球一百多年來的科技與產業演進脈絡,其需鑲嵌在社會的認同與共識中,否則將衍生龐大社會衝突。而遲早走向被消費者淘汰的行列。甚至,當今的物聯網、AI、3D列印、能源科技、先進材料科技,無一不需要通過社會的認知、環境與健康意識檢證、社會的認同、學習與透過對話後產生更符合人性的創新。因此,臺灣在衡估未來2030、甚至2050科技、產業與社會的發展,若只有沿襲過去片面的推估,即使暫時取得推估的效應,但欠缺全觀性(totality)的角度,將無能因應與創造目前跨時代、激烈劇變的科技、產業、社會與經濟發展。面對此趨勢,於去年底舉辦的第十次全國科技會議結論中亦指出「透過系統性角度觀測我國社會現況、變化與需求動態,匯集產官學研的多方對話,形成我國科技發展願景」之重要性。
研究計畫整合未來學、社會學、經濟社會學、環境系統分析學、公共衛生以及法律的跨領域研究團隊,進行臺灣前瞻轉型展望研究。首先將採用「全景掃視」(Horizon Scanning),全面檢視臺灣總體的科技、社會之系統優勢與風險,掌握社會轉型的基線資料。在科技與產業發展方面,除了參考前述經濟部技術處委託的2030臺灣科技產業前瞻研究、5+2產業創新計畫外,更將以「2030永續發展目標」以及能源轉型需求等準則,檢視現行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可帶來的綜效,以及既有耗能產業應採行的調整。其次,我們將研析臺灣人口老化,並推估人口結構變化與產業以及城鄉發展的各種關連性,提出治理策略。第三,我們將以這些基礎資料與關聯性,建構「臺灣前瞻系統動態模型」(Taiwan 2050 Foresight System Dynamics Model),以模型數值來初步找出在各種條件下臺灣之轉型條件與結構問題。第四,計畫將整合健康議題與環境涵容量議題,來作為推估社會演化的階段意義。最後,計畫也將以參與式情境分析來建構全國公眾對未來產業、環境與社會的想像與圖像。而總體上,計畫將以轉型管理視角,來總體分析與建議臺灣在各項關鍵轉型項目上,如何啟動社會學習曲線與建構社會溝通與信任。團隊希冀藉由此計劃,研擬符合自身情勢的長期發展戰略,藉由嶄新的治理機制,推動臺灣前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