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階

  • 夏日炎炎,還在為「備轉容量率低=缺電」而緊張嗎?雖然台灣綜合研究院民調顯示,若可確保供電穩定,支持非核家園的比例達到72%。不過依據工研院調查,臺灣民眾憂心缺電的比例從2015年52%提升至2017年的70%。

  • 猶記得在為《日常生活的能源革命》撰文期間適逢2018年九合一選舉回到家鄉嘉義市,在寧靜小巷的咖啡店裡採訪臺灣在宅醫療學會劉懿德副祕書長。近期當劉副秘書長得知書籍上市後,特別提到我和他...

  • 城市的發展及人類活動急速消耗許多資源,在便利生活之餘也造成環境急遽變化,若不朝著永續發展規劃,城市將持續大量仰賴外界資源與能源提供以支撐發展,如同寄生般地存在於地球。

  • 20200409 coverclimategovern

    中美貿易大戰加上智慧機械日益成熟,帶動了短鏈革命,並逐步改變全球的製造分工體系,以致於2017年起臺灣的產業經濟模式在內部與外部上受到相當的挑戰...

  • 20200409 coverclimategovern

    台灣雖然在近代進入了全球現代化的體系,但自1970年代以來卻是以後進追趕快速擠壓工業化的進程,加入了世界體系...

  • 20200409 coverclimategovern

    第四次工業革命等新興科技發展,或麥肯錫顧問公司所描繪未來十年十大科技產業,包括行動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雲端科技、先進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新世代基因、能源儲存、3D列印、先進材料等,在長期的跟隨與營運下,台灣或具有一定的累積與優勢。

  • 首先,蘋果、沃爾瑪、聯合利華等175家國際零售及品牌大廠為了達成百分之百使用綠電的目標所組成的RE100聯盟,其中已經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表示將鼓勵供應商使用綠電,由於台灣有許多企業是RE 100的供應商,這些台灣企業已經開始面對使用綠電的要求,例如...

  • 我們認為若真要有一個前瞻及嶄新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必須將能源轉型同時視作目的及手段,而在替代策略方面則只有「發展再生能源」及「積極節能」才能有效達成。

  • 對於關心石化產業發展、空氣污染議題的「圈內人」而言,台西村或許是一個熟悉的名字。特別是在《南風》攝影集出版之後,與六輕為鄰、空氣污染、潛在的健康風險...

  • 發電廠可以有多種樣態,為什麼要推廣公民電廠?正是因為這不單是技術專業或經濟層面的事,它既影響生態環境與健康,更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息息相關,選擇什麼樣的電力系統,同時也是在選擇我們的生活方式。

  • 事實上,臺灣紡織業在近年來透過不斷的創新與垂直整合,早已將夕陽產業的標籤向後拋去,踏上全新的旅程,如始終擁有高股價的儒鴻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便是透過研發機能性布料的方式跨足至織布業,而宏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本中心認為,臺灣政府及企業,需認真面對目前延燒全球的氣候倡議行動,從臺灣氣候政策長期累積的五大治理鴻溝著手,並提出五大訴求以對症下藥...

  • 德國全球變遷諮詢委員會(German Advisory Council on Global Change,以下簡稱WBGU)於4月11日將「邁向大家共同的數位未來(Towards our Common Digital Future)」這份報告提交給德國聯邦科技教育部

  • 沃旭(Ørsted),曾經的丹能集團(Dong Energy),2010年前約有70%的能源生產來自化石燃料,然而,經一系列的策略性改革,2017年成功翻轉...

  • 台灣在2017年宣示的中長期能源配比為「2025年實現再生能源占比達20%、天然氣50%、燃煤30%的發電結構,且能達到穩定供電」。而根據台灣2018年台電公布的資料顯示...

  • 與臺灣同屬島國的日本,於自然災害上除了因同處環太平洋火山帶上而地震頻繁外,亦是受颱風侵襲的高風險國家。此外,由於能源蘊藏量的匱乏,兩國的能源自給率也都十分低落

  • 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減碳已成為世界各國重要的國家政策,能源系統產生的碳鎖定(carbon lock-in)現象也逐漸受到關注,此碳鎖定現象起因於既有能源政策的技術或制度無法因應

  • 人類居住的能源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城市地區,城市及都會區在氣候變遷中的 角色日益重要,而新興的全球氣候風險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

  • 再生能源發展在國際上為勢在必行的主流趨勢,國內學術研究單位對於國外案例分析亦多如繁星。然而自2000年開始的鼓勵政策至今,再生能源在推動過程仍面臨強烈地方抗議聲浪。主管機關、環團、公司行號及支持者縱使投注許多人力、時間進行溝通與釋疑,但質疑仍反覆出現,在政治操作下更深化對立的立場。

  • 全球的能源系統都正在經歷快速的轉型。在2030永續發展目標與巴黎協定的鼓舞下,國家、城市與企業都持續於再生能源的發展上採取富有意義的行動。僅管我們仍迫切地需要強化推行能源轉型的動力,但2018年依然是果敢、具企圖心且有許多卓越成果的一年。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