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主題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研究主題 navigate_next 產業與金融
產業與金融
2025-10-03
224

隨著全球金融市場政經環境快速變化,針對近年高資產族群的資產管理服務正朝向高度國際化與專業化發展,包括財富的保值、增值、跨世代傳承與資產安全風險控管,已成為金融業者關注的重點。例如家族辦公室作為家族企業整合資產配置、財務規劃及法律稅務等功能的管理平台,在國際資產管理領域扮演關鍵角色;而與傳統投資工具不同的另類投資日益受到高資產族群青睞。面對此一發展趨勢,金融業需更積極創新,進一步提供更多元化之金融商品及服務,培植專業財富管理人才,強化金融機構商品研發能力,開發多元且具前瞻性的資產配置及投資工具,以因應客戶日益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需求。

2025-10-03
112

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自2023年起每年以分層抽樣方式調查年營收逾一億元的臺灣企業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現況,對應TCFD四大構面(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共19項題目進行評分(將各構面加權至最高25分、總分100分)。

2025-10-02
232

臺灣為落實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訂定發展路徑與轉型策略,而建築產業部門之碳排放量,根據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全球碳排放量建築部門約佔37%,建築物於日常使用階段使用碳排放量約占28%,建築物於興建及修繕拆除階段的建築蘊含碳排放量約占9%。

2025-07-14
2070

臺灣產業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資訊平臺由兩個子網站構成,企業好風評能協助企業評估自身的實體(physical)與轉型(transition)風險,臺灣好風光則能協助風能及光能業者規劃未來佈局。

2025-06-25
1105

近年,在永續治理的發展趨勢下,國際上關於「企業與人權」議題的發展,在2020年前後迎來了一波法制化的浪潮。

2025-06-18
841

面對國際間如火如荼的推動淨零碳排,我國則於2022年3月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同年12月公布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各部會分別主責12項戰略之個別項目,並成立淨零辦公室;2023年1月中《氣候變遷因應法》立法通過後,政府成立相關推動組織、制定階段性減碳政策目標、擬定具體行動方案及進行必要的社會溝通,已成為淨零轉型治理的重點工作。

2024-11-06
1899

「永續金融評鑑」,係利用評鑑制度評估各金融機構的ESG推動績效,鼓勵表現優良業者發揮標竿功能,藉此引導所有金融業者逐步落實永續目標。事實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推動永續金融評鑑,就是期盼國內金融業者更重視永續發展,從而在擬定永續經營策略時,能跟我國永續政策重點及監理方向同步。自2022年底發布評鑑指標、2023年底公布首屆評鑑結果,如今已邁入第二屆作業期程。

2024-10-18
2875

聯合國於2006年發佈「責任投資原則」,並且支持「機構投資人」將「環境、社會與治理」納入投資決策的考量,並且瞭解ESG因素對於投資組合績效的影響。因此ESG投資出現在國際文件當中並且作為一種投資行為。而責任投資符合投資人、金融市場、環境與社會的長期利益,聯合國鼓勵投資人進行責任投資,以提升報酬與管理風險。亦即責任投資目的在於促進永續發展目標,並減少因為投資對於ESG的負面影響。

2024-10-14
4955

大家對台灣水泥 1101(股票代號)的印象,多數直覺用名稱理解,就是在「台灣」做「水泥」。然而已經78歲的台灣水泥(台泥),經過七年積極低碳轉型與國際化,已蛻變為跨足11種產業、布局全球13個跨國市場的集團控股公司。隨著公司全球版圖擴大,橫跨事業體多元,且同步投入產業轉型與能源轉型,如何讓過去減碳成果看得見,未來淨零規畫看得到,是極度燒腦的工作。

2024-06-27
4619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風險的不斷加劇,企業在面對這一挑戰時,承擔的責任日益增大。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從乾旱、洪水到颶風等,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了重大威脅。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核心組成部分,必須承擔起減少碳足跡、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推動永續發展的責任。

2024-06-26
2194

近年來,氣候風險的評估已經對企業的永續經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應對這一挑戰,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於2015年成立了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CFD),並於2017年發布了相關指引。然而,隨著氣候風險問題的複雜化,TCFD於2023年宣布解散,並將監督職責轉移給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因此,隨著日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對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的監管,企業在財務報告中對氣候風險的資訊透明程度將成為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評估其永續經營的重要依據。這進一步促使企業加強其氣候風險揭露的準確性和全面性。此外,臺灣金管會也在2020年起,推動了一系列揭露框架和溫室氣體揭露的政策措施,反映出企業面對氣候風險已經從自願性揭露轉向強制性揭露的趨勢。這些變革強調了氣候風險管理在企業永續經營中的重要性。企業不僅需要遵守相關政策和監管要求,還需要主動將氣候風險納入其經營策略,以在變化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優勢和永續發展能力。

2024-06-19
1557

氣候變遷在地球歷史上,已多次發生,其實是常態,並不足為奇。在人類出現以前,地球就曾發生過好幾次劇烈的氣候變遷。在過去,如果氣候變化過於劇烈,某些或全部生物物種就可能有生存困難甚或有滅絕之虞;自1900年以來,人類為提升生活品質所進行的工業化,時至今日,人類的生活確實改進了,但卻也帶來氣溫上升的後遺症。為了避免工業化帶來氣候升溫,大幅度地改變人們原有的生活形態,甚至氣溫上升到不可逆的臨界點,最後進而可能影響人類存亡。因此,才有氣候相關的倡議。

2024-06-18
3361

2023年8月17日,金管會正式發布新聞稿,宣示臺灣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將以直接採用(adoption)方式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包含IFRS S1及IFRS S2),並規劃於2026年,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應予適用,至2028年則適用所有上市櫃公司。

2024-05-29
17659

我國「環境基本法」納入污染者付費原則,其中第28條規定:「環境資源為全體國民世代所有,中央政府應建立環境污染及破壞者付費制度,對污染及破壞者徵收污染防治及環境復育費用,以維護環境之永續利用。」除此之外,第4條亦規定:「環境污染者、破壞者應對其所造成之環境危害或環境風險負責。」在實務上,「水污染防治法」、「廢棄物清理法」、「空氣污染防制法」等法規,皆訂有污染費用徵收條款,向污染源或業者徵收「水污染防治費」、「回收清潔處理費」、「空氣污染防制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落實污染者付費之精神。

2024-02-17
5972

《氣候變遷因應法》自2023年2月施行,此法為我國氣候風險治理的重大法律,其大幅修正內容及其授權修訂或新訂子法受到各界關注。本文旨在盤點氣變法施行一年後的子法訂定追蹤。立法院於2023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氣變法,現任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表示,最優先制定的關鍵子法有12項,預計會在半年內提出。經本研究盤點氣變法相關子法約28項,而12項關鍵子法目前已發布實施8項,待發佈2項,但現今自立法已逾一年半仍有2項未公告,顯示相關立法進程落後。

2023-06-29
13733

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災害頻傳,已經不再是未來式,而是進行式。其所帶來的影響,不僅是關乎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對於企業營運的影響更是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