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研究主題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研究主題 navigate_next 能源與社會
能源與社會
2025-03-31
7

氣候變遷已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對全球環境與社會經濟體系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025-03-24
63

氣候變遷不僅是自然現象,也與個人每日生活密切相關,在各個潛在受影響的人口群體中,高齡者在氣候變遷下的處境,亟需更多關注。臺灣老人人數與佔總人口比例都呈現快速成長趨勢,2024年老人人口數近449萬,佔總人口數19.18%,之後以每年約0.8%的速度成長,預計至2025年,將突破20%

2025-01-17
400

人類社會在本世紀末前希望達成的永續發展及氣候韌性世界,究竟有沒有實現的可能?對全球的氣候及環境運動者來說,2025年是極為重要的年份。從今年到2030年的五年間,我們所投注的心力、資源及行動將定錨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成敗,也將對未來世代造成絕對影響。

2024-03-27
1049

從耗能照明汰換角度進入家庭,進而開啟關注台灣能源貧窮議題的這條路,DOMI綠然團隊走了9年。 為兼顧社會福利,2015年台北市率先啟動了弱勢家庭能源福利計畫,委託DOMI綠然團隊前後長達4年的時間,挨家挨戶的走進了台北市近3000戶中低收入戶的家中,除了逐一將家戶燈具更換成明亮節能的LED照明以外,我們更帶進了節能宣導的自發性關懷陪伴,目的是透過輕鬆聊天過程中,適時給予家庭空調及冰箱省電的撇步,以及處理家中老舊電器不知不覺浪費待機電力的方法。

2023-12-25
3961

自從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將地熱能列為前瞻能源之一後,台灣地熱發展便已如火如荼進行。台大風險中心(下稱風險中心)受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下稱地熱協會)邀請,協辦「2023公民地熱論壇及北部地熱參訪」,並作為觀察者實地參訪新北金山四磺子坪先導地熱電廠與鑽井施工平台,然後於10月24日至26日參與在台東縣及高雄市舉辦的3場公民地熱論壇。

2023-04-10
33354

經過多年的溫室氣體盤查推動,企業漸漸意識到「用電」所產生的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量是一股不容忽視的風險管理危機,不僅受到國際進出口貿易碳足跡的威脅,更可能為此失去品牌商客戶未來的合作機會,這正是近兩年來「使用綠電」這議題已經高度頻繁地出現在你我生活中的最大原因。

2023-03-30
1416

氣候變遷在台灣人們的眼中,不是個新鮮,也不是個陌生的話題,人人都可以說出一二,「知道」的能力高。然而就與許多環境議題一樣,從知道,到知識,到素養、價值,既不相等、也不相近。而事實上,根據2022年台灣的氣候變遷素養與資料庫建置計畫的調查報告

2022-11-28
1828

2015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和全台多個NGO共同組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針對地方政府能源治理能力進行評比,今年為了因應國際淨零趨勢,新增氣候及淨零指標,並且首次納入離島縣市。

2022-11-25
1184

「淨零排放」成為國際關鍵字的這兩年,許多國家、企業紛紛做出宣示,全球許多城市層級、地方層級政府也已站上關鍵行動者的位置,將淨零納入地方治理的重要議題。然而,淨零轉型究竟能否成為一場社會轉型,政策又能否透過民間多元社群的動員,落地成為日常生活的實踐?關鍵之一,就在於氣候與能源治理在地方紮根的深度。

2022-04-28
2741

繼去年4月,總統宣布加入國際淨零碳排的行列後,今年3月國發會也發布了「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國發會提出的說明中,提到2050淨零排放路徑將會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2022-02-24
13358

自臺灣推動離岸風電建設以來便爭議不斷,其中又以漁業權爭議協商問題更是複雜。彰化海域、苗栗竹南、雲林沿海等地的漁民曾發起海上抗議行動,抗議的起因主要有二,首先是漁民對於生計的訴求和生態的擔憂,如預計興建在雲林外海的大型風場,當地漁民擔心未來20年捕不到烏魚與白鯧

2021-02-24
3158

ふくし(福祉)意味「跟生活相關的所有事情」,這個以愛東町地方福祉為目標而成立之場所,是2013年4月由當地人共同討論並建起來的。滋賀縣愛東町是位於關西地區琵琶湖東側的小鄉村,與其他鄉村地區有同樣的超高齡人口、年輕人流失及經濟力衰退等問題。

2019-02-23
2246

再生能源發展在國際上為勢在必行的主流趨勢,國內學術研究單位對於國外案例分析亦多如繁星。然而自2000年開始的鼓勵政策至今,再生能源在推動過程仍面臨強烈地方抗議聲浪。主管機關、環團、公司行號及支持者縱使投注許多人力、時間進行溝通與釋疑,但質疑仍反覆出現,在政治操作下更深化對立的立場。本文以太陽光電為例,說明經常被舉出批評的論點,並嘗試釐清質疑背後的原因。期以穩健踏實的積累,在能源教育普及與理性溝通能力提升後,能真正在各地開花結果。

2018-06-28
3544

政府夏月節電措施是否能突破現行商家與民眾節能投資意願低落的瓶頸?本文訪問兩位節能服務的新創實務者-亮鉅能源管理顧問公司,杜威達總經理,與DOMI綠然能源,胡德琦創辦人,分享對當前抑制夏月尖峰政策的觀察與成功案例,期望共思臺灣夏月節電的精進方式。

2018-01-25
8210

不論是觀光服務或漁業活動,對澎湖而言,凜冽的東北季風一直是在地經濟活動的阻礙。東北季風不僅使得漁民必須面對險峻的海象,同時也阻卻了遊客冬季到訪的意願。如何克服地理與氣候造成的劣勢,成為地方政治菁英與住民們永遠的經濟課題。究竟應該創造新興經濟活動,振興冬季旅遊;或者,充分利用先天劣勢,順著風勢而前進,考驗著島嶼住民對未來的想像。

2016-08-09
6022

台灣從2000年起推廣太陽光電應用,但截至2016年7月,國內太陽光電系統的累計設置容量僅達935.8百萬瓦(MW)。距離蔡英文政府上任後,所提出2025年太陽光電系統設置量20000百萬瓦(MW)的政策目標,仍有極大追趕空間。此外,以數字增長為主要政策目標下,還可能潛藏著另種隱憂。意即,一般民眾很難有機會共同參與、成為綠電生產者。根據筆者觀察,在2000-2009年太陽光電示範應用期間,僅有大約100個家戶利用補助資源,在屋頂實現太陽能發電的夢想。然而,200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後,國內太陽光電系統設置雖有顯著成長,但其中九成以上的設置者為公司業主;由一般民眾或家戶投入建置的小型太陽光電系統依然難以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