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主題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研究主題 navigate_next 能源與社會 navigate_next 【搶先試讀】想像澎湖的發展願景:從賭場到綠能低碳島
2018-01-25
點擊數:8103
【搶先試讀】想像澎湖的發展願景:從賭場到綠能低碳島

文/蔡依倫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何明修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暨中心研究員

  不論是觀光服務或漁業活動,對澎湖而言,凜冽的東北季風一直是在地經濟活動的阻礙。東北季風不僅使得漁民必須面對險峻的海象,同時也阻卻了遊客冬季到訪的意願。如何克服地理與氣候造成的劣勢,成為地方政治菁英與住民們永遠的經濟課題。究竟應該創造新興經濟活動,振興冬季旅遊;或者,充分利用先天劣勢,順著風勢而前進,考驗著島嶼住民對未來的想像。

兩度被拒絕的觀光賭場:澎湖公民社會的興起

  1990年代末期是澎湖人口外流最為明顯的時期,地方人士莫不想方設法,重回過去的榮景,觀光賭場即是曾被寄予厚望的解方。2009年9月澎湖舉辦臺灣首次的觀光博弈公投,儘管觀光賭場只是少數政治頭人積極推動的經濟建設,但卻在純樸寧靜的島嶼激起了家園保衛的陣陣漣漪。

  博弈公投不僅阻擋觀光賭場設置,對澎湖的地方發展也產生了明顯的影響,除了間接改變在地政治經濟外,公投期間贊成與反對方的針鋒相對,不僅促成澎湖公民社會的興起(Tsai & Ho, 2017),也促使許多人開始思考,如果不要賭場,那麼澎湖的地方發展將走向哪裡?

 

圖1 澎湖博弈公投結果
資料來源:中心電子報編輯整理

 

澎湖風機:觀光、噪音與羊群

  過去以來,東北季風雖然一直被澎湖視為經濟發展的阻力,但強勁的風場卻意外成為風力發電開發的試驗場所。早在2000至2005年間,台灣電力公司就已經成功地在白沙鄉中屯村陸續商轉八部風機(每部容量裝置600KW)。2000年代中期商轉的中屯風機在運轉初期廣受地方好評,白色高聳矗立的風機意外地成為中屯的觀光景點,風機一度成為鄉里積極爭取的建設。然而,台電設置的十四部風機在澎湖商轉多年,卻仍然累積不少民怨。

  菓葉風機的低頻噪音造成的困擾並非常年存在,唯有在西北風起時的特定時日才構成明顯的影響;但即使時如此,一旦出現噪音,仍然使居民日常生活受擾,甚至也影響著鄰近的菓葉國小。組織結構龐大的台電,風機施工暨維修部門遠在臺灣,往往未能及時且積極地處理地方反映的噪音問題,村民的抱怨因此持續累積。地方人士轉而寄望縣政府介入解決,但由於縣府的權責範圍有限,不僅噪音困擾始終未能完善處理,夾在村民與台電之間的縣府往往吃力不討好,成為村民與地方民意代表指責的對象。除此之外,中屯風機運轉多年後,2009年傳出飼養在風機周遭的羊群出現異狀,業者指稱噪音導致羊隻睡不著且日益瘦弱,四百多頭羊莫名死亡,業者同樣求助無門,類似的事件也發生在湖西的北寮風機,這些紛爭也都仰賴縣政府扮演居中協調的角色(鄭隆政,2009)。雖然台電均已依辦法賠償業者,但未釐清羊隻病變的原因,而且也鮮少向村民詳細說明這些事件的原委,反而使得村民們對低頻噪音構成的健康威脅有更深的疑慮。

 

邁向綠能低碳島?

  儘管如此,2009年再生能源條例通過,綠能發電獲得制度性的誘因。此一電業制度的變革,對於苦於東北季風困擾的澎湖而言,就像是在陰陰鬱鬱的冬季,難得一見的曙光,為澎湖的地方發展帶來了希望。再生能源條例的電能躉購制度採取價格管理的方式,建立再生能源固定收購電價模式(Feed-in Tariff, FiT),依不同的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擬定固定收購電價,並要求經營電網的電業應併聯、躉購再生能源產生的電能,藉此鼓勵民間共同響應再生能源發電。有鑑於此,2010年以些微差距取得續任的縣府團隊,決定整裝重新出發,由建設處籌劃,開闢出屬於澎湖縣民的再生能源發電疆土。

  澎湖如同其他離島縣市,屬於獨立電網供電;澎湖本島主要仰賴台電的尖山電廠供電,其餘人口數較多的七美和望安島也各自設有小型發電廠,若是更小型的島嶼,則採海底纜線或簡易發電機供電。這些電廠皆屬燃油發電,供電成本高,連同澎湖本島與離島的平均供電成本可高達一度電10元,每年光是澎湖區處的虧損就多達20億,台電一直希望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行政院在2010年擬定兩項重大能源政策,其一是由台電興建臺灣-澎湖海底纜線,使澎湖與臺灣併網供電,目的即在於解決澎湖供電成本過高導致的虧損的問題。

  另一項政策是低碳島計畫,旨在建構澎湖成為綠能低碳島,其中佔比最高的再生能源開發即是充分發揮澎湖特色的風力發電開發。此風力發電案高達97MW[註1] ,分別由台電與澎湖縣政府負責33MW與64MW風電容量,兩方採取相當不同的模式進行開發,台電採取風場開發/回饋地方的模式,澎湖縣政府則規劃成立全民入股的能源公司。事實上,低碳島計畫的風電開發原預定全面交付台電,但澎湖縣政府積極爭取到部分容量自行開發。這也是澎湖縣政府用以促進地方發展,同時擺脫總是要為台電處理善後的一石二鳥之計。

  這兩項政策有著互補的功用,一方面兩迴線的臺-澎海纜不僅可使臺灣電力輸送至澎湖,使尖山電廠作為備用電廠,大量減少碳排放與供電成本;另一方面,澎湖豐沛的風力所產生的電力也可經由海纜輸送至臺灣,成為輸出綠能的島嶼再生能源條例似乎為澎湖創造了發展的契機,不僅中央政府、台電、乃至於地方政府都有投入的意願,然而,澎湖邁向低碳綠能島計畫之路,卻仍在崎嶇路途緩慢地前進。以下分別就台電與縣府負責之新風電開發,討論其進展與所遭遇的困難。

 

萬事俱備?只欠參與!

  氣候變遷日益嚴重的今日,地方是回應全球暖化課題的重要實踐者。然而,即便是引進號稱乾淨、對環境無害的再生能源電廠,地方能源轉型仍有可能遭遇重重阻礙。從澎湖邁向低碳綠能島的初期進展可知,民眾溝通及再生能源電廠的運作型態,影響著在地居民對於風力發電廠支持與否。澎湖低碳島計畫規劃的風力發電,分別由台電與澎湖縣政府採取相當不同的模式進行開發,然而台電過於僵化的風場開發程序,以及利害關係人與股東對全民入股風電廠的不信任,致使兩方的風電開發過程並不順遂。隨著中央政府採取更堅定的政策推動能源轉型,臺-澎海纜完工已經指日可待,澎湖也率先建構智慧電網,當技術性的問題可以一一排除,民眾的溝通與積極回應將是下個階段努力的目標。

  2016年就任的民進黨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提高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預計在2020年再生能源發電達總發電量20%。有鑑於澎湖風力發電的潛力,行政院已宣告將持續投注資源,推動澎湖再生能源發電,預計在2025年建造澎湖的離島與本島成為百分之百的全綠能島。然而,澎湖各界雖欣喜於中央政府的眷顧,但是居民對於澎湖被定位為能源輸出島,醫療與交通等民生需求卻始終未被重視,仍不免感到失望。中央與地方均有再辦全民入股能源公司之討論,或許這將是澎湖自籌財源解決民生問題的途徑。屬於全民的能源公司將如何籌設營運?能否克服曾有的阻力?都考驗著中央暨地方政府、台電與澎湖居民的決心。 





註解:

(1)低碳島計畫的風力發電開發容量幾乎可以完全取代尖山電廠,尖山電廠裝置容量為129.8MW,但澎湖即便在夏季最高用電量也未超過80MW。

 

參考資料:

  1. 鄭隆政(2009)。〈中屯養羊問題多,陳定國不滿農漁局作發發飆〉。《澎湖日報》, 12月19日。
  2. Tsai, I-lun and Ho, Ming-sho. (2017). “A Tale of Two Offshore Islands: Anti-Casino Movements in Penghu and Mazu.” In Dafydd Fell (ed.), Taiwan’s Social Movements under Ma Ying-jeou: From the Wild Strawberries to the Sunflowers, pp.54-70. Loundon: Routeldge.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本文歡迎媒體及相關平台轉載,惟請遵守引用原則:
1.姓名標示 2.非商業性 3.禁止改作。註明文章來源轉載自台大風險中心,以及附上資料來源並連結本文。
若僅引用部分資料和數據,務必在上架前與我們確認相關內容,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與我們聯繫。

※商業用途轉載,請與本中心連絡,謝謝。※

填寫資料
*
姓名
*
E-Mail
*
服務單位
*
職稱
*
驗證碼
重取驗證碼 (請注意英文字母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