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當選了,會讓美國的氣候政策徒增變數,但可能讓低碳浪潮退燒嗎?
答案是不會,美國國會也正在研議對進口到美國的產品課徵碳關稅。後續,碳費稅,甚至會成為地緣政治的新角力戰場。
碳費風暴正在倒數,它除了影響你持股企業的獲利力,也將影響你的工作
台灣碳競爭力百強企業進步很快,值得欣喜,但這就代表,台灣的減碳表現有大躍進嗎?
事實上,台灣中小企業若跟不上,大家的減碳之路,仍有不少隱憂。
現在,供應鏈的上中下游企業,並不是用同樣的節奏前進
台大風險中心自2017年關注台灣前十大溫室氣體排放企業,並自2019年發布第一篇企業氣候行動追追追專題,每年持續追蹤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名列前茅之產業與企業。今年2024企業氣候行動追追追已邁入第六年,從排碳大戶應盤查登錄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最新數據,看2022年排碳大戶從2021年289家增加至550家的排放量與家數變化,並了解排放關鍵產業與前三十大溫室氣體排放企業。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自2022年開始進行企業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調查,在富邦金控持續贊助支持下,於2023年擴大調查範圍,於今(2024)年延續深化此重要議題,並在6月5日...
台灣從 1998 年召開第一次「全國能源會議」開始,產業低碳轉型的呼聲不曾缺席。然而數十年過去,台灣距離淨零碳排距離還有多遠?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犀利指出─:這股「瘋永續」熱潮下,高喊永續發展卻「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不僅許多工業國家如此,台灣也是!
環境部於近期邀集環境團體召開碳費徵收辦法進行公聽會,按照其簡報顯示去年底行政機關已經數度與產業界溝通,規畫對於2.5萬噸以上溫室氣體排放源再扣減2.5萬噸作為徵收基準;同時,近期傳出石化業、鋼鐵業等高碳排產業因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事宜爭取免徵碳費。
「公正轉型」已經成為全球淨零碳排的焦點,甫結束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首次舉辦高階部長級圓桌會議,討論建立公正轉型路徑。其以「不遺落任何人」為要旨,確保勞工、女性、原住民與青年世代等在轉型過程中都有有平等的機會和權益。
在2015年的COP21大會上,簽署了《巴黎協定》,旨在控制全球氣候變暖,其目標是確保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代升高不超過2℃,並努力限制在1.5℃以內。然而,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佈的《2023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截至2023年10月,全球平均近地表溫度已比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約1.4°C。
愛護地球,也能同時賺錢,把挑戰變成創新的動能,這是商周與台大風險中心產業氣候風險研究團隊合作的「碳競爭力100強」調查的起心動念。今年,我們從近千家上市公司中,篩選出符合評選資格的401家企業,再比較其公開揭露的碳排、營收資料,並回收194份上市企業調查問卷評分後,選出100強企業。
近來台灣各界興起2050淨零碳排議題,相關的ESG、碳盤查、碳定價等課程相當踴躍,尤其去年3月底政府發布臺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並於今年初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確立碳費機制等,似乎各項轉型推動充滿活力。然而,根據臺大風險中心連續對產業2022年、2023年就揭露氣候財務報告(TCFD)的調查,以及對高碳排產業的分析來看,卻呈現不同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