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與出版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媒體與出版 navigate_next 媒體露出 navigate_next 【轉載】經濟日報/淨零省思…定位企業、勞工轉型體系
2024-01-03
點擊數:881
【轉載】經濟日報/淨零省思…定位企業、勞工轉型體系

(本文轉載自:2024/01/02 02:40:51 經濟日報 / 周桂田/淨零省思…定位企業、勞工轉型體系

 

文/經濟日報 周桂田(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公正轉型」已經成為全球淨零碳排的焦點,甫結束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首次舉辦高階部長級圓桌會議,討論建立公正轉型路徑。其以「不遺落任何人」為要旨,確保勞工、女性、原住民與青年世代等在轉型過程中都有有平等的機會和權益。

  COP28給台灣的警示有二:第一,台灣在氣候劇災下對全球的貢獻與援助為何?第二,COP28決議將啟動未來氣候峰會每年聚焦脫離化石燃料的具體期程,一方面做為全球分工鏈的台灣將面臨全球產業分工的重組,另一方面國內高耗能、高碳排的產業體質在淨零碳排過程也勢必調整。

  這雙重面向的擠壓將構成不僅是企業競爭、同時對勞工產生衝擊。過去兩年來欣見國內各界面對歐盟碳關稅、碳定價積極的動起來,但大都聚焦企業層面。然而,就全球釋放給台灣的壓力,尤其是東亞特殊的產業分工模式,我們需要展開轉型新的雙主軸,定位企業與勞工的轉型體系,方能掀動這一波全球產業、社會、經濟鉅變的準備。

  目前我國推動淨零碳排之分配、程序、肯認、補償與世代正義機制是否啟動,讓台灣展開體系性的轉型準備?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在第二年「臺灣高碳排產業之公正轉型調查」報告,顯示仍需極大努力。

  在風險意識方面,接近五成的受訪者仍不清楚政府淨零政策、勞工轉型衝擊意識薄弱;據此,淨零政策推動與勞工轉型衝擊準備,需強化深根到基層。在世代正義方面,青年世代與女性尤其擔憂減碳責任轉嫁給員工承擔。相當比例同意推動淨零碳排能減少下一代面對氣候衝擊;此結果呼應了COP27-28兩年的公正轉型主題,重視氣候青年世代、性別平等方面的重要性。在肯認正義方面,調查也發現社會並沒有對高碳排產業勞工汙名化現象;這是台灣良善的社會基礎,政策上應持續規畫預防性措施。

  但在程序正義方面,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目前缺乏政府、主管和員工良好共同決策機制,也缺乏基層勞工表達意見的管道,基層勞工意見也未被考量;原先工會法限制30人以下不能籌組工會,且目前企業工會覆蓋僅7%的結構問題,在遭遇淨零產業轉型與創新的挑戰,需要提出一套有效的解決方法。尤其本身為全球品牌的各級企業,將受到各國消費者對ESG中第二、第三項社會公平、治理參與的監督。

  在補償正義方面,八成以上受訪者認為淨零政策應更多關注中小企業、補助低碳技能職訓、協助社區轉型,扶助弱勢,並設立專法進行補償事宜;據此,建議成立氣候社會基金或公正轉型基金,並進一步將碳費機制轉成碳稅,由財政統支統籌布局社會重分配。特別是,本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受訪者所處的企業,尚未投資設備進行低碳轉型、沒有設定每年減碳排放目標,也沒有宣示淨零碳排的特定時程,顯示目前碳定價政策遲緩、政策路徑不夠清晰導致此結果。

  上述的調查顯示,需要挖掘與掌握我國結構性問題加以探索。目前淨零與公正轉型各問題尚待釐清,行政部門似已投入大量科技研發與溝通預算,此舉容易本末倒置,產生資源投入傾斜。2018年環保署針對柴油大貨車空汙管制溝通,雖善盡主管機關溝通程序,但並未真正掌握個體的利害關係人與其所需輔導、轉型、協助的真要,而導致後續大規模的串連抗爭與取消、延宕管制措施。

  建議政府應重視展開大規模的社會科學調查、法律建制,目前國科會推動之淨零社會科學專案計畫雖屬起步,但規模性與系統性無法全然掌握全球淨零之對我國產業、經濟、社會鉅變之衝擊樣貌,何以能提出前瞻的對應準備,況且是台灣位居於特殊的地緣經濟、政治前沿。





填寫資料
*
姓名
*
E-Mail
*
服務單位
*
職稱
*
驗證碼
重取驗證碼 (請注意英文字母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