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落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上,「氣候融資」與「國際碳市場」成為本次國際氣候談判的焦點,並取得「新氣候融集體量化目標」、「巴黎協定第六條」兩項重大決議。然而,相較於去年COP28在淘汰化石燃料議題上的進展,各國對此議題卻因主辦國亞塞拜然在COP29期間的言論和行動,以及產油國與燃煤大國的經濟利益考量,而加劇分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全球建築部門聯盟於2024年聯合發布《全球建築現況報告》,其中顯示建築部門對全球氣候變遷產生了重大影響。統計至2022年,建築營運和施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歷史新高,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37%。另外,建築產業對於能源的需求,包含暖氣與冷氣的使用以及生產建築材料所需的能源加總,亦占全球能源需求的34%(UNEP, 2024)。儘管該報告顯示,建築部門在過往的減碳成果缺乏進展並令人擔憂,但在延續COP28所提出的「建築突破倡議」(Buildings Breakthrough)之後,今年COP29大會上也提出「韌性與健康城市多部門行動路徑宣言」(Declaration on Multisectoral Actions Pathways (MAP) to Resilient and Healthy Cities)來共同應對實現永續、氣候調適和健康城市的挑戰。
第29屆聯合國氣候峰會有三個重要的主軸,包括氣候金融、全球碳市場規範、最新排放差距報告升溫3度C各國所需要因應的氣候調適策略;另一方面,美國準總統川普宣稱將再次退出巴黎協定,連同歐盟CBAM引發各國碳關稅趨勢,這些國際形勢的變化牽動全球氣候地緣政治、地緣競爭並驅動產業與經濟新的變革考驗。
「公正轉型」已經成為全球淨零碳排的焦點,甫結束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首次舉辦高階部長級圓桌會議,討論建立公正轉型路徑。其以「不遺落任何人」為要旨,確保勞工、女性、原住民與青年世代等在轉型過程中都有有平等的機會和權益。
我們要的不「只是」轉型,而是一個「公平正義」的轉型。(We want “justice” transition, not “just” a transition.)這是非政府環境組織代表(ENGO)在人民全體會議(people’s plenary)上的發言,也是這次COP28大會談判中,各個公民團體最重要的訴求之一。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於2023年12月13日閉幕,「脫離化石燃料」寫入正式決議,亦有「全球再生能源產能在2030年增加3倍」、「全球能源效率增加2倍」等能源相關重要產出。位居氣候戰役前線的「城市」,首次召開地方氣候行動峰會、倡議「多層級夥伴關係聯盟」,促進中央與地方在氣候治理議題上共同規劃、融資、實踐和監測方面的協作,最終獲得70個國家認可,中央與地方協作淨零已成顯學。
2023年12月在COP28大會主席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長擁抱之下,參與COP28的各國談判代表,鼓掌通過阿聯酋共識。在這史上最炎熱,同時也是化石燃料相關排碳量創下歷史新高的一年,創紀錄的高達近十萬人參與的氣候峰會,全球卻在這由油氣獲益堆疊而成的杜拜,共同承諾要擺脫能源系統長期以來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宣告化石燃料時代即將終結。
在2015年的COP21大會上,簽署了《巴黎協定》,旨在控制全球氣候變暖,其目標是確保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代升高不超過2℃,並努力限制在1.5℃以內。然而,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佈的《2023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截至2023年10月,全球平均近地表溫度已比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約1.4°C。
上週三剛結束的聯合國第28屆氣候峰會(COP28),作出了「能源系統轉型以擺脫化石燃料」的歷史性決議。而啟動這個全球歷史轉折點的門閥,在於2015年COP21的《巴黎協定》——當時象徵性地宣告化石燃料的終結;2021年的COP26更進一步地在「全球2050淨零碳排」決議下,爭執是否淘汰(phase out)或逐步退場(phase down)化石燃料。那時,就已為今年的決議埋下伏筆。
COP27是第一次將氣候損失與損害議題成功列入COP的正式議程,而且是非常實際的討論資金支持、科技、能力建構等議題,這些都是開發中國家需要的實際支持,而不是打高空的空談。這可以歸因為脆弱國家聯盟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