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心助理研究員 翁渝婷
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於2018年5月19日在誠品松菸店舉辦第三場2018風險分析報告《轉給你看-開啟台灣能源轉型》新書座談會,邀請李遠哲院士與青年代表們進行永續轉型相關議題的對談。
本次座談會由本中心周桂田主任擔任主持人,主任特別於開場時說明,中心為了讓更多肩負形塑未來責任的青年世代們,共同關注能源轉型等環境鉅變挑戰。因此特別邀請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議題的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院士與青年代表們進行跨世代對談。透過跨時代對談,讓青年們更瞭解永續發展議題與在風險社會下所需要的具體行動指南。
李遠哲院士強調全球鉅變迅速發生。尤其在工業革命,化石燃料使用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全球人口呈爆炸性成長。隨著人類生活水平上升,大量開始使用煤炭、汽油及瓦斯,各種資源消耗、溫室氣體及空污等環境挑戰亦隨之出現。顯然現今地球正在面臨環境超載的迫切課題,但相關因應的作為與科技尚在發展,這是巨大的挑戰,下一代將可能面對嚴峻的生存考驗。
李遠哲院士主題演講後,我們邀請到四位青年代表-台大學生會永續部林孟慧部長、本中心陳喬琪助理研究員,以及致力於環境奮鬥的18歲鬥士李若慈、台灣青年氣候聯盟黃品涵理事長,分別針對「空氣污染與環境保護議題」及「能源轉型治理議題」兩個議題向李院士提問。
林孟慧部長提到去年底校長遴選過程中,發現台大每年約投資2.6億元在高污染、高碳排的產業,與目前國際上一致追求減排的共識相悖,因此永續部提出校務基金應該設立適用本校的責任投資原則,應對台塑集團等化石燃料相關產業進行撤資。同時,也請教李院士科學的嚴謹性以及社會的正義該如何相互兼顧?新世代的青年們可以如何再為空污努力?
陳喬琪助理研究員介紹本中心成員的背景、學思經歷都不同,但大家致力於氣候變遷與空氣污染等永續議題的知識傳散,而聚在一起,期望將艱深的學術知識簡易地讓大眾吸收並轉化為行動。喬琪請教李院士,在研擬對策時,往往受到不同的政策論述,而引導出不同的策略及作法,導致環境議題的治理受到阻礙,詢問李院士認為台灣該如何強化研究成果及政策分析的介面,來擬定更完整且嚴謹的政策?
李遠哲院士回覆,當政府面對氣候暖化及空污議題時,政策與決策都是透過各部會首長底下的研究員及助理取得中油及台電等所提供的資訊,並沒有得到其他嚴謹的科學證據,建議未來政府應提高經費檢測如空氣污染源及其影響。在正義上,則建議應徵收碳稅,並建立公開討論的平台。而青年們應多累積論述能力並化為行動,找尋新的永續道路,而非企業界所說唯有經濟發展才能讓青年有機會。
台下來賓發言認為我國僅針對政策討論,但技術發展亦是重要的。另有觀眾詢問,太陽能及風能易受到環境影響,若是仰賴太陽能我們晚上該如何用電呢?李院士回答相較於過去,目前太陽能的成本是可以較燃煤低的,但重點應是我們不面對地球資源已飽和的事實,認為還可依賴如太陽能等再生資源。而科學家應學會電力的「轉換」,將白天過剩的電儲存於晚上發電。
下半場青年對談,首先由台中明道中學高三生李若慈提問,講述因去年因為參與了富邦文教基金會的文字報導培訓,有機會到彰化縣台西村進行田野調查,開始了對環境議題的關注,並說明台西村近一兩年為搭上政府的綠能政策,開始有相關的規劃。村民期望人人都能成為小型發電廠,打破傳統的電力結構,但政府卻希望以大型的離岸風機為主,因此詢問李遠哲院士對於我國目前在2025年達成20%的發展現況下,政府的再生能源規劃及社區公民電廠所面臨的問題及看法?
黃品涵理事長則是提到唯有氣候行動落實、讓所有民眾都參與進來,能源轉型才轉得動,並針對能源轉型說明台灣地熱資源豐富,但目前卻僅有一座在商轉的發電廠。訪問過希望投資地熱的民眾時,阻礙卻是行政上的每個關卡,皆遇到不同政府部門的推託,因此詢問李院士是否真的有辦法讓不同背景的聲音都能進來呢?
李遠哲院士說明能源轉型將會是下一步的經濟發展,以前都是集中式的由上而下,但為了達成再生能源目標20%我們需要區域型的能源發電,因此將轉變成由下而上,參與者可以是社區、學校或家庭,甚至是每個溫泉旅館。不同背景的建議更需要搭配科學的討論與驗證的,並非有一定的答案。李院士亦須呼籲產業界要珍惜子孫,若僅是為了賺錢,未來的路是走不動的,像是蘋果要求台積電若2022年所製造的產品非綠能製造即不購買。
接著,開放民眾提問,有任職於「第二計畫」的來賓認為企業應有思維及內部治理上的改變,並請教李院士政府該如何讓企業更積極的參與能源轉型?另外現場也有人提問,一個新的理念與一個龐大民意基礎對抗下,青年該如何推動?如少騎車、花錢買塑膠袋。李院士建議應逐年增加企業能源稅與碳稅,但是須要經過人民的覺醒,與立法機構的努力。而在徵收碳稅方面,可限制政府僅能將稅用於特定用途,或是讓其它的稅減少、減輕民眾的負擔。在青年行動上,並不是要求年輕人不騎機車,而是需要建立公眾交通或建設,讓青年不需要使用機車。
另外,一位綠色和平的成員詢問李院士,對於能源轉型目標是否有信心?李院士回覆,若大家努力是可以做得到的,亦說明我們有願景卻沒藍圖及路徑。例如深澳發電廠,我們可利用節電10%取代蓋發電廠。很多縣市長說節電1%即很困難了,怎麼可能做到?因此需要大家的決心,以及政府與學界的討論,以建立路徑圖。
最後,李院士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因中學時的叛逆,不喜歡學校的體制、想學更多,因此進入大學後有兩個理想:成為好的科學家、與志同道合的人打造美好的世界,而出國深造。李院士鼓勵青年們掌握自己的生命,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視訊:永續轉型大哉問-李遠哲院長與青年對談
轉給你看 — 開啟臺灣能源轉型
本書特邀十餘位跨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十三篇專文向讀者介紹:- 什麼是能源轉型?
- 能源政策如何推展?
- 綠電該怎麼做?
- 公民可以怎麼樣參與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