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活動與回顧 navigate_next 活動回顧 navigate_next 台灣風險社會論壇 navigate_next 【活動回顧】臺灣風險社會論壇-空氣污染與能源轉型(一)
2015-08-06
點擊數:17782
【活動回顧】臺灣風險社會論壇-空氣污染與能源轉型(一)
活動紀實
活動紀實:

文/鉅變新視界電子報編輯室 洪俊智

  臺灣大學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於今年(104年)8月1日聯合舉辦臺灣風險社會論壇-空氣污染與能源轉型,並邀請到現任臺灣大學張慶瑞副校長致詞、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士貴賓引言。 

 

 

  張慶瑞副校長一開始便提到,臺灣在發展的同時,有部分的地區承受了不平均的環境負擔,像是高雄便因為經濟發展的需求,被選擇為發展石化工業的區域,因此高雄承受了大量的環境成本,造成現在必須高掛空污旗來警示空氣品質的情況。

  張慶瑞副校長再指出,除了高雄之外,雲林也是PM2.5濃度最高的地方之一,這顯示了空氣污染是沒有界線的。再舉一例,大家公認好山好水的南投縣埔里鎮,居然是PM2.5最高的地區,這總總都更加顯示了空氣污染絕對是臺灣全體需要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現在臺灣正面臨轉型的十字路口,在這個選擇的十字路口上,需要有一個平衡點,這不只牽涉到政治決心和決策,亦需要公眾的關心與努力,大家一起行動才能追尋永續的未來。像六縣市為了對抗空污,開始共同聯合禁用生煤與石油焦,希望改善持續惡化的空氣問題。6月有反PM2.5的全臺大遊行,同月也通過了溫減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7月經濟部能源局對再生能源的宣示又提高了目標,這些都顯示出全臺灣正在努力面對此一課題。空氣污染和背後的能源轉型議題值得大家深入討論,像是李院長過去幾年所發表的演說,提到了公眾的警覺,今日的論壇也邀請到了許多官學代表一同來討論,想必今日的討論勢必會十分精采並有利於提出對臺灣有建設性的看法。 1 1

 

1 2

 

  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士接著引言道目前人類所共同面對的重要問題,我們人類好像還住在一個很美好的地球,這個地球沒有界線,如果從不同的角度看地球,人類所居住的地球,其實只是薄薄的一層。觀看人類在地球的發展,都是過去20萬年平穩發展下的結果,直到最近1~200年,工業革命之後,我們的居住環境開始產生很大的改變,而且幾乎已經超越了環境可以負載的臨界點。一則是溫室氣體的問題,其實,過去溫室氣體一直都很穩定,地球的溫度也是,雖然說如果沒有溫室氣體,地球表面可能會只有負15度,但現今溫室氣體持續的快速增加,使得溫度不斷上升,造成了生存危機。

  另一則是環境的破壞使得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像是我們今天的農產品所使用的化學肥料,便有1/3是由石油提煉而成。如果全然放棄這些化學肥料,未來世界上的糧食也會隨之缺少。但同時也正是因為大量地使用化石燃料,而導致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我們使用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越來越多,雖然好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倡導減碳,但卻一直沒有做到,如果我們不改變,氣溫將繼續升高,IPCC研究成果也是證明溫度將繼續升高。大家必須更努力的朝減碳邁進。李遠哲院士表示,雖然妻子常常詢問自己努力是否可以改善現況,但其認為若要COOL EARTH可能非常困難,但至少得讓溫室效應別再繼續加劇,必需繼續努力,給下一代有個好環境生存。IPCC的研究都指出,極端氣候給世界許多地區帶來極大的影響。李遠哲院士在當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期間一直在努力倡導減碳的理念,雖然努力不一定有結果,但不努力一定會更糟!

  李院士持續談到,在某次會議上見到中國元首習近平,其表示中國面對空氣污染的壓力比減碳的壓力還大,中國正努力不要讓溫度繼續上升並做出承諾,希望能在2070年達到零排放,並且2050達到現在20%排放的目標。當時的會議共識是已開發國家必須協助開發中國家達成減碳目標,並達到平等並消除差異。聯合國強調世界必須有足夠的食物與乾淨飲水分配給所有人,在我們考慮消除貧窮時,卻沒有思考過把富人拉下來,教宗Francis Pope近來也一直強調貧富差距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1 3

 

  李院士總結到,環境是全球的問題,必然需要全球一起解決,單一國家的努力無法改變太多,全世界都必須努力,不能以聯合國的主要國家為單位,而是要以全球合眾國一起,公民身分必須轉移。從社會層面來說,單以工業發展思維是行不通的,必須突破這種觀點。技術上,我們尚未把太陽能的能源充分利用,研發必須持續進行,把乾淨能源的使用擴充到世界,我們現在面對的困境,必須靠社會轉型才能解決臺灣必須跟上全世界的腳步,以減碳為目標,消耗也必須降低,如果大家不努力,五十年以後年輕人會開始抱怨上一代,空氣污染與能源轉型絕對要做到2050年達到現在排放的20%,產業上每個部門都要努力,我們的努力是第一步,再擴充到全球,考慮下一代的生活環境,一定要做到。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本文歡迎媒體及相關平台轉載,惟請遵守引用原則:
1.姓名標示 2.非商業性 3.禁止改作。註明文章來源轉載自台大風險中心,以及附上資料來源並連結本文。
若僅引用部分資料和數據,務必在上架前與我們確認相關內容,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與我們聯繫。

※商業用途轉載,請與本中心連絡,謝謝。※

填寫資料
*
姓名
*
E-Mail
*
服務單位
*
職稱
*
驗證碼
重取驗證碼 (請注意英文字母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