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健銘;紀錄/林木興、張睿寧、徐健銘;校對 / 陳哲群
在疫情和戰爭之外,極端氣候的影響也日趨有感,各國都需要採取更有效的淨零轉型策略。今年富邦全球化講堂由國立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台大風險中心)、富邦金控與富邦文教基金會主辦,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協辦,就目前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net-zero emissions)局勢,以「淨零2.0X轉型加速行─邁向以人為本的公正轉型」為題。上午場匯聚海內外專家探討如何藉由淨零科技和國際經驗加速淨零轉型過程;下午場則以台大風險中心完成國內首份針對「公正轉型」範疇的「臺灣高碳、高耗電產業之公正轉型意識調查」呈現產業觀點和擔憂,並由日韓學者、中央及地方分享經驗與回應。
上午場次由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開場,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擔任貴賓致詞。周主任表示當前國際受到氣候災難與地緣政治的雙重影響,一方面影響企業國際佈局,另一方面則是面臨高耗電產業轉型的問題。他認為在能源科技、淨零排放的變局之下,臺灣應該思考未來2040、2050、2060的未來發展,重新定位自身,且思考如何建立公正轉型的路徑以考量受衝擊者的生活。蔡董事長則指出今年(2022)舉行富邦全球化講堂,「但我們要談的不是經濟全球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全人類的生存戰」。他進一步分享在COP27下對公正轉型的思考,以及作為臺灣第一家承諾投資燃煤電廠不過半的金融企業、參與RE100、採購綠電與氣候融資的富邦經驗。他特別提到要協助企業轉型的融資(finance for their transition),藉由資金利用並積極引導,協助客戶進行綠色轉型。他也從產業面出發,期許政府提出完整的淨零排放路徑與期程,並且希望此次講堂以人為本的公正轉型議題,能引起產官學領導者的更多關注。
圖一、台大風險中心周桂田主任
圖二、富邦集團蔡明忠董事長致詞
本日講堂第一場次的專題演講,由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林法正主持,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主講,講題為「邁向淨零2.0、轉型加速行」,演講內容乃是基於2022年12月1日中央研究院所公布的《臺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中的關鍵。廖院長首先強調臺灣在既有科技條件下無法達到2050淨零目標,因此需要開發新的技術以達到2050淨零目標。其中,最為關鍵者乃是零碳能源。他從實際數字說明,從源頭淨零所耗費的能量遠比排碳後再捕捉的小,而將碳捕捉後再利用的產品如水泥、乙烯等含碳量也遠小於我國總排碳量,因此應該全力發展零碳電力。
圖三、國家實驗研究院林法正院長
而在考慮要發展哪些零碳電力技術上,他認為除了應發展影響(弱勢)人數少、且減碳量大的技術之外,同時也要考量可行性高者。除了考量技術面的可行性,社會面則有台大風險中心前瞻部署,研究科技可能帶來的問題與產業轉型相關議題。中央研究院建議之淨零科技策略可區分為「儘速推動」、「擴大推動」、「持續推動」、「密切追蹤」,廖院長今日報告主題著重在歸類於「儘速推動」的高效太陽光電、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生質碳匯等。從自產能源的角度來檢視,高效太陽光電面臨高效容易、低價難的瓶頸,但臺灣也有技術實力來應對挑戰。同時就自產綠能來說,也不能放棄地熱和海洋能,兩者也已有實驗案場。在進口面向,廖院長強調以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生產準綠電。因為從理論基礎來看,去碳燃氫的經濟效益較大且可直接使用,副產物好處理,可以作為穩定基載,中研院也已有示範機組。而以用電效率來看,他指出綠電直接使用最減碳,電池儲能再放電次之,再來則是電解水產氫、燃氫或燃料電池發電。
圖四、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
最後,廖院長表示中央研究院政策建議書中亦有提到擴大推動社會、經濟措施的重要,而各項淨零科技是淨零排放轉型關鍵,需要全民支持減碳科技研發、支持合理碳稅費、支持合理電價。
在廖院長從技術面的分享後,綜合座談則以「國際淨零經驗與策略」為主題,由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主持,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以預錄影片參與,並由經濟部研發會執行秘書莊銘池代為出席綜合座談)、歐洲在臺商務協會聯合主席莊昇勳、法國在台協會經濟處處長楚安彥、首爾大學環境研究所教授尹順真擔任與談人。
圖五、經濟部曾文生次長
圖六、經濟部研發會莊銘池執行秘書
曾文生次長在預錄影片中呈現政府在整個淨零方面的成果與規劃。他首先指出「共同實踐」是今年COP27的方向,需要以問題為本,共同找尋實際解方並且化為行動方案,這過程並非單一技術、單一方法、企業、政府或單一組織的倡議便能成事,必須要所有的人一起努力。而臺灣淨零的一大問題就在於約佔9成的能源部門排放,電力部門和非電力部門分別佔56%和35%,因此打造一個零碳的能源系統便是其關鍵工作。曾次長接著分享幾個主要方向,首先是再生能源,國內以光電與風電成長為主力,前者的裝置容量已超過3 GW,是2016年的7.3倍,後者會在接下來的3年間加速成長。小水力、地熱及海洋能則為重點發展工作,希望透過加速探勘和簡化行政流程發展地熱,並且配合離岸風電與海事工程發展海洋能。由於到2050年時仍需要維持一定的慣量,我們還是會有天然氣的機組在運轉,將會透過無碳燃料和碳捕捉來達成淨零的目標。
其次則是臺灣的綠色能源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曾次長指出我國GDP有近10%用於進口能源,換算起來可達2兆新台幣規模。各國都在發展再生能源,臺灣也要在自己的國土中找到「礦」,一方面較有競爭力,另一方面則可能成為國家發展的契機。而爭取發展的焦點就是「風光熱海氫儲匯」。除前述的風能、光能、地熱與海洋能外,氫能能否取代天然氣、應用在化學電池,以及氫氣儲蓄等都備受關注。「儲」則為儲能,有助於調節火力發電及提高電網效率,「匯」則是接下來要重點發展的碳匯。政府也要求國營企業如台電、中油和中鋼以身作則,一起推動減碳工作。最後,曾次長特別提到能源使用應逐漸轉換為電力,新的發電設備將會是臺灣重要的產業面向。有效布局能源產業和電網的調控服務是臺灣能源轉型最核心的工作。但解決方案只有科學技術並不夠,還需要法令的規範、財務的支持和人民的共識,溝通會持續,我們需要加速相關的工作。
在次長之後,歐洲在臺商務協會聯合主席莊昇勳則分享他作為市場參與者的經驗。首先他指出,歐盟中如瑞典、德國、法國、丹麥和匈牙利等國家都有自身的淨零目標,歐盟國家有歐盟組織支持,但作為海島國家的臺灣則必須自己面對許多挑戰。其次,在歐盟55套案(Fit for 55)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即將生效的碳關稅中,可以看見歐盟希望內部的碳排大戶可以逐步退場,而碳關稅則可以讓其境內及境外的企業公平競爭而無碳洩露的問題。二是在碳排放交易上,歐盟正在考慮提高目標,讓目前無法被歸屬的排碳源,納入到體系內。他延伸曾次長的論點,指出我們要邁向淨零,除了技術的層面和能源類型的轉變之外,法律面、共識面也需要有更多的對話以及溝通,最終也需要更多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才能邁向淨零的目標。
圖七、歐洲在臺商務協會莊昇勳聯合主席
第三位講者是法國在台協會經濟處處長楚安彥,他指出法國之所以採取當前的國家低碳策略(NLCS),是為了因應全球氣溫上升而需要降低碳排。法國在2015年通過能源轉型及綠能成長相關法律,然後設置2030年減碳目標,首先是以1990年為基礎的碳排減少40%,2050年達成碳中和並減少法國人民在交通和產品進出口上的碳足跡。這過程中大規模且廣泛地尋求企業、NGO、第三方、專家及公眾的利害關係人意見,有專業組織提供治理建議,而形成政策建議及管理的綱要,全國政策每5年也會檢討與調整。
圖八、法國在台協會經濟處楚安彥處長
法國從1970年代從煤炭轉向核能,現在有56座核電廠,7成能源來自核能,但現在也有更多新能源選項。雖然國內自產能源可達1423TWh,但是2020年需求量卻達2550TWh,也就是45%的能源仰賴進口。未來的碳排放目標則是要從2017年的442 MTCO2eq,在2030年降低到301 MTCO2eq,在2050年時達到降無可降的約80 MTCO2eq,再透過其他手段達成碳中和。為了達成這個目標,NLCS也制訂碳預算,到2033年間,以每5年為一階段的碳排放上限,然後每個產業和排放氣體在接下來3個階段的碳預算中各有其減量目標。
而在要達成碳中和的需求上,NLCS要求能源生產完全去碳化的能源系統,在所有產業活動中降低能耗,不僅要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用量達40%,更要發展出節制(sobriety)且豐足(sufficiency)的產業轉型。在非能源部門如農業和工業製程也需大幅減排,同時也要發展碳匯和CCUS。法國人均碳足跡也要從目前每人11噸,在2050年時降低到2噸左右。他強調減少碳排的行動刻不容緩,但不能只是減量,企業與個人也需要改變行為、減少消費;而要說服各方採取行動,就需要透過教學、法規、誘因和制裁,並提供足夠資訊給大眾。
第四位講者為首爾大學環境研究所教授尹順真,她以過往作為韓國2050碳中和委員會共同主席的經驗來談南韓政府如何達成淨零政策目標。她首先從IPCC的數據強調在2030年時達成初步目標的重要性。南韓分別在2009、2019年設置了減碳目標,然後在2022年文在寅政府時期宣示了2050年碳中和目標,也在2021年5月便創設碳排委員會。但是數據顯示南韓2020年的實際排放量不減反增,高出原有目標1億噸左右,目標和實際行動的落差仍需要填補。
儘管如此,2020年設置的碳中和目標是基於相當多的政府部會與民眾討論才成就的。在中央宣佈前,有些地方政府便已宣示他們的碳中和目標,而中央政府則是在2020年底宣佈碳中和推廣策略與成立碳中和委員會,並將碳中和與綠能入法,隨之而來的是在2021年重新調整減排目標,以及2030年的階段性目標。碳中和委員會作為總理直屬組織與主要機關,需要持續與大眾溝通,特點是有包納大量公民參與,邀請15歲以上的南韓人(南韓19歲為成年),以性別、地區等比例進入,是文在寅時期最大的委員會,多達95位委員,包括18位部長。
圖九、首爾大學環境研究所尹順真教授
南韓的主要碳排放源為能源,其次則是工業部門如鋼鐵及半導體產業,第三則是來於交通,都相當難以調整。一開始委員會提出3個情境,但很快就受到工業界和公民兩方的海量批評,在經過一連串的爭議與委員辭職後,再形成兩個情境。兩個情境中的核能占比都相當有限。今日新政府想要保持同樣的減碳目標,但希望重啟核能,這對沒有核廢料儲存地的南韓是很大的挑戰。對政治而言,有著許多數字以外的目標需要達成。如今的問題不是碳中和是否可能,而是要如何實踐這個目標。
在與談人發表後,主持人李宜樺董事長就歐盟碳關稅向莊銘池執行秘書和尹順真教授提問。莊銘池執行秘書表示碳關稅對出口導向的臺灣影響重大,需要瞭解國內廠商對相關資訊的掌握程度,考量碳洩漏和國家競爭力來制訂政策。尹順真教授則表示出口導向的南韓產業同樣會受到衝擊,改善電網、提升能源效率和再生能源量是重要的應對方案。主持人接著提問法國淨零政策是否受戰爭與疫情影響,楚安彥處長表示俄烏戰爭對法國的能源供應影響較不強烈,但需要注意異常氣候如何影響民眾的行動。在利害關係人參與的問題上,莊昇勳聯合主席表示溝通不要主觀設定時間表,且要設身處地去設想,如果溝通不到位,可能會遭致反彈。
圖十、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李宜樺董事長
在回應線上提問內容,尹順真教授表示能源政策的目標雖然可能會在選舉中翻盤,但基於民間企業和政府都需要民眾的支持,民眾可以監督與要求民意代表推動執行這些目標;而楚安彥處長則表示核能在臺灣和法國都是敏感的問題,未來路徑仍然不確定。未來仍有許多挑戰,主持人李宜樺以「共容、共融、共榮」作結,需要各方通力合作,才能達成以人為本的淨零轉型。
開場致詞
【專題演講】「邁向淨零2.0 轉型加速行」
國際淨零 曾文生次長
國際淨零 莊昇勳主席
國際淨零 楚安彥處長
國際淨零 尹順真教授
國際淨零 綜合座談
-
1111214_廖俊智_邁向淨零2.0X轉型加速行.pdf
Size: 3.77 MB
Hits:1 -
1111214_曾文生_國家淨零經驗與策略.pdf
Size: 2.08 MB
Hits:1 -
1111214_莊昇勳-Net-Zero Strategy.pdf
Size: 9.94 MB
Hits:0 -
1111214_楚安彥_France Low Carbon Strategy.pdf
Size: 562.33 KB
Hits:0 -
1111214_尹順真_Korea's Experience of 2050 Carbon
Size: 3.61 MB
Hits:0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本文歡迎媒體及相關平台轉載,惟請遵守引用原則:
1.姓名標示 2.非商業性 3.禁止改作。註明文章來源轉載自台大風險中心,以及附上資料來源並連結本文。
若僅引用部分資料和數據,務必在上架前與我們確認相關內容,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與我們聯繫。
※商業用途轉載,請與本中心連絡,謝謝。※
活動連結
2022富邦全球化講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