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主題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研究主題 navigate_next Open Energy navigate_next 2017臺灣能源情勢回顧
2018-03-26
點擊數:25944
2017臺灣能源情勢回顧

圖文/中心能源資訊組整理

 

一、全臺能源消費變化趨勢 

  • 我國2017年能源總消費量約1.17億公秉油當量,較2016年下降約0.26%;能源密集度為7.20公升油當量/千元,較2016年進步2.77%(能源局,2018a)。
  • 除了工業部門,其他部門的能源消費量皆較2016年削減,又以非能源消費部門[註1]   以及住宅部門的削減率最高;如從能源消費之成長(削減)的貢獻度來看,則以非能源消費部門、運輸部門為主要的能源削減貢獻來源(表1)[註2]  。 
  • 工業部門:能源消費量較前一年成長0.82%。
  • 電腦週邊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電子業)之能源消費量較前一年成長2.99%,能源消費量創下歷史新高,即將追上耗能大戶-化學材料製造業的能源消費量,成為工業部門能源消費成長驅動力(能源局,2018c)。
  • 如細看工業部門的能源消費種類,煤炭與石油產品的消費量皆創下近五年來的新低點,天然氣、電力消費量則創下新高,顯示工業部門能源使用轉換為天然氣與電力已是趨勢(能源局,2018d)。
  • 服務業部門:能源消費量較前一年下降0.26%。以工商服務業、住宿餐飲業、倉儲業的能源消費成長幅度最大,而金融保險及不動產業、批發零售業,以及公共行政的削減幅度最大(能源局,2018e)。 

 

資料來源:能源局(2018b),本研究整理。

 

 二、 2017年臺灣發電結構與再生能源發電種類佔比 

  • 燃氣發電佔比再創歷史上新高:34.7%,核能發電佔比為近35年來最低:8.3%(圖1)。
  • 自2014年底核一廠1號機大修、2016年5月核二廠2號機大修後,兩座核電機組至2017年底皆未併聯運轉。且2017年6月因豪雨沖塌核一廠的輸電鐵塔,迫使核一廠2號機停機(後續又因燃料池滿停機);核二廠1號機則因裝載池改裝;核三廠2號機歲修延宕等等,種種原因皆使得2017年核能發電量大幅下降,而此核能的發電缺口,主要以天然氣與煤炭補足。
  • 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較2016年略為下滑,為水力發電量下降所致,但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量之總和佔整體發電量的1.2%,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再生能源發電量僅達原本規劃目標的75%,其中以太陽光電落差最大,實績值較目標值低了約7億度。 

 

圖1 2017年台灣發電結構與再生能源發電種類佔比
資料來源:能源局(2018f),本研究整理繪圖。

 

 三、 全臺用電量與尖峰負載變化趨勢 

  • 我國2017年能源總消費量雖較2016年略為下降,但其中的電力消費-全臺用電量成長2.32%,高於過往五年平均的1.4%,且相較於2025年能源轉型目標:須將年用電量成長幅度抑制於0.7%的目標值有顯著落差
  • 2017年各部門用電皆成長,以能源部門自用、運輸、農業部門的用電成長幅度最大,服務業部門以及住宅部門的用電成長率降至1%以下,較2016年有明顯進步。若從用電量的增長貢獻度作分析,則以工業部門為主要的增長貢獻來源(表2)。
  • 2017年的尖峰負載較2016 年成長1.6%,尖峰負載成長幅度較2016年為低。主因應為2017年尖峰日的需量競價抑低成效達到312MW,較去年尖峰日抑低成效174MW成長80%。2017年最高抑低量則達到866MW,已高過一座燃煤火力發電機組的發電能力(楊正光,2017)。 

 

資料來源:能源局(2018b;2018g),本研究整理。

 

  •  工業部門:
    • 用電成長率為3.14%,成長幅度高於前一年的1.6%,主因為800KW以上的工業大戶用電大幅成長。然而2017年800KW以上,以及小於800KW的用戶數量事其實皆較2016年減少,此顯示2017年工業部門的用戶平均用電呈成長趨勢(台電,2018a)。
    • 如細部檢視各行業別,則僅有紡織成衣及服飾業用電量下降,其餘業別用電量皆成長,又以電子業、金屬基本工業、化學材料製造業用電成長幅度最大(能源局,2018h)。

 

  • 服務業部門:
    • 如涵蓋機關用電,[註3] 其用電成長率為0.68%,但若扣除機關用電,則用電成長率約為1.09%,顯示公部門仍為該部門用電削減的主要貢獻來源(能源局,2018g;台電,2018b)。
    • 800KW以上大用戶2017年的用電成長率為-0.2%,較2016的1.88%成長率已顯著下降,而小於800KW的用戶其用電成長率為1.05%、表燈營業用電成長率為1.84%,考量其用電成長幅度以及在該部門所佔之用電比例,節電推廣與規範實有必要進一步擴及中小型業者(表3)。 

 

資料來源:台電(2018b),本研究自行整理。

 

四、 臺灣歷年燃煤火力電廠發電量與燃氣火力電廠發電量變化趨勢

  • 燃煤發電量自2007年開始趨緩、呈持平趨勢。燃氣發電量則是自2009年起大幅提升,2015~2017年燃氣發電量幾近追上燃煤發電量(圖2)
  • 2017年燃煤與燃氣發電量(不含汽電共生)皆創下新高,與當年用電需求大幅成長有關(用電成長率:2.3%,較2016年增加59.3億度的用電量)。

 

資料來源:能源局(2018f)

 

五、近兩期空污季燃煤與燃氣火力發電量比較 (不含汽電共生)

  • 環保署於2017年修正「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台電因應空氣品質惡化程度配合燃煤電廠降載,並以燃氣電廠補足。然而,因2017/10~2018/02的用電需求較前一年同期成長,因此空污季的燃氣發電成長量約為燃煤發電下降量的三倍(圖3)。

 

資料來源:能源局(2018f)、台電(2018c)

 

六、運輸部門電動車成長趨勢

  • 汽車(含大貨車、小貨車、大客車、小客車與特種車):
    • 2017年全臺汽車成長率為1.36%,約新增10.6萬台。小客車中的低碳燃料車(瓦斯車、電動車、油電混合車)的比例由2016年的1.5%微幅成長至1.6%,而其中的純電動車數量較去年成長112%,增加824台(其中的純電動小客車增長761台),油電混和車增長近9000台。整體而言,電動汽車的占比極微。
    • 根據聯合國國際資源專家小組2017年報告,在燃煤佔比超過七成的國家推動電動車,反而會導致空污增加(IRP, 2017)。以臺灣目前的燃煤發電佔比來看(約45-47%),發展電動車有助削減空污。行政院去年底宣布電動車化時程—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然而詳細的政策規劃、時程與配套尚不明確,亟需跨部會整合,將電動車時程明確入法、提升財務誘因、優先路權以及充電站基礎設施建設。

 

  • 機車:
    • 2017年全臺電動機車新增掛牌數成長率為111%,遠高於傳統燃油機車的成長率(15%)。如併計新增、重領牌、報廢及註繳銷, 2017年全台機車登記數成長率為0.64%,約新增8.7萬輛,其中有4.2萬輛為電動機車。整體而言,市面上新售機車中,電動車的占比已達4.41%; 電動機車占全臺灣的機車比例從0.53%增長至0.83%,顯示電動機車的推廣雖已有一定成效, 但仍占比極微。
    • 新增登記的電動機車數量以六都為主,依序為:桃園市(10,186輛)、高雄市(6,020輛)、臺中市(5,787輛)、臺北市(5,714輛)、新北市(5,149輛)、臺南市(3,494輛)。




註解:

(1)主要生產工業所需的基本石化原料,如:石油腦。

(2)該部門能源消費成長率計算方式=[(2017年該部門能源消費量-2016年該部門能源消費量)/2016年該部門能源消費量]*100%;

   總能源消費之增長貢獻度計算方式=[(2017年該部門能源消費量-2016年該部門能源消費量)/(2017年全臺能源消費量-2016年全臺能源消費量)]*100%

(3)根據台電官網說明,機關用電(機關及公私立大專院校售電)統計範圍包含:1. 中央機關(含中央機關、高中職以下學校及實驗林場)、地方機關(含地方機關及高中職以下學校)、公私立大專院校(含國立、市立及私立),依能源局列管電號辦理。2. 包燈(包括路燈用電、交通號誌燈用電、表制公用路燈及其他用電)。資料來源:https://www.taipower.com.tw/tc/sell_amt_city/sell_amt_gov1.aspx ,檢索日期:2018/01/31。 

參考資料:

  1. 台電(2018a)。<縣市工業用電資訊>。2018/01/31檢索。
  2. 台電(2018b)。<縣市住商用電資訊>。2018/01/31檢索。
  3. 台電(2018c)。<107年2月份淨發購電量及售電量>。2018/03/21檢索。
  4. 交通部(2017)。〈統計查詢網〉。2018/02/26檢索。
  5. 能源局(2018a)。〈能源統計月報,能源指標〉。
  6. 能源局(2018b)。〈能源統計月報,國內能源消費(按部門區分)_歷年〉。
  7. 能源局(2018c)。〈能源統計月報,工業部門能源消費(按產業別)_歷年〉。
  8. 能源局(2018d)。〈能源統計月報,工業部門能源消費(按能源別)_歷年〉。
  9. 能源局(2018e)。〈能源統計月報,住宅與服務業部門能源消費_歷年〉。
  10. 能源局(2018f)。〈能源統計月報,發電量_歷年〉。
  11. 能源局(2018g)。〈能源統計月報,電力消費_歷年〉。
  12. 能源局(2018h)。〈能源統計月報,工業部門電力消費_歷年〉。
  13. 楊正光(2017)。〈節能技術服務業(ESCO)如何有效推動需量反應計畫〉簡報。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學會電力需求面管理論壇。2018/03/23檢索。
  14. IRP (2017). “Green Technology Choices: The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Implications of Low-Carbon Technologies.” Suh, S., Bergesen, J., Gibon, T. J., Hertwich, E., Taptich M. A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ource Panel.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Nairobi, Kenya. Retrieval Date: 2018/01/31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本文歡迎媒體及相關平台轉載,惟請遵守引用原則:
1.姓名標示 2.非商業性 3.禁止改作。註明文章來源轉載自台大風險中心,以及附上資料來源並連結本文。
若僅引用部分資料和數據,務必在上架前與我們確認相關內容,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與我們聯繫。

※商業用途轉載,請與本中心連絡,謝謝。※

填寫資料
*
姓名
*
E-Mail
*
服務單位
*
職稱
*
驗證碼
重取驗證碼 (請注意英文字母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