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
臺灣能源情勢
本專題透過全面性
盤點台灣能源結構,
提供能源策略建議。
文/中心能源資訊組整理
「台灣能源情勢回顧」專題透過全面性盤點台灣能源結構,以提供能源策略建議。回顧2019年整體能源消費趨勢可發現,能源消費呈現負成長,降幅為近年來最顯著,且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在2020年2月15日發布的最新能源統計中可見,2019年總發電量相較於2018年削減0.5%,是2015年以來首次負成長;此外在用電量變化上亦是近四年來首度出現電力消費負成長,以工業部門降幅最多。在整體能源消費與發電量降低的情況下,區域表現以最具爭議的台中為例,比較降載與空污情況,且在解決移動空氣污染源的表現上,去年度因受補助誘因影響,電動車新掛牌數達歷史新高,年銷售量超過16萬輛。最後,透過整體能源轉型進度檢核表,釐清2019年能源轉型進程上的狀況進行,以期給予新執政者具體建議。
一、2019年臺灣發電結構與再生能源發電種類占比
二、全臺能源消費變化趨勢
政策目標
整體能源消費主要政策目標依據各部門所提出之〈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評量指標,而能源消費主要來源為「工業部門」及「非能源消費」部門,兩者消費占比約60%(能源局,2018b)。
能源部門 自用 |
工業部門 | 運輸部門 | 農業部門 | 服務業 部門 |
住宅部門 | 非能源 消費 |
總計 (單位/萬公秉油當量) |
|
---|---|---|---|---|---|---|---|---|
2018 能源消費量 |
733.92 | 2,707.23 | 1,343.45 | 69.56 | 593.77 | 655.95 | 2,625.90 | 8,729.80 |
2019 能源消費量 |
744.38 | 2,661.96 | 1,351.54 | 69.55 | 587.01 | 647.64 | 2,397.67 | 8,459.74 |
2019 能源消費成長率 |
1.51% | -1.79% | 1.51% | 2.13% | -0.98% | -1.22% | -8.58% | -2.92% |
成長貢獻度 | 4% | -19% | 8% | 1% | -2% | -3% | -88% | -100% |
2019 能源消費占比 |
9% | 31% | 16% | 1% | 7% | 8% | 28% | 100% |
資料來源:能源局(2020f),本研究繪製。
趨勢分析
三、全臺用電量變化趨勢
政策目標
能源部門自用 | 工業部門 | 運輸部門 | 農業部門 | 服務業部門 | 住宅部門 | 總計 (單位/億度) |
|
---|---|---|---|---|---|---|---|
2018電力消費量 | 189.69 | 1489.84 | 14.68 | 29.60 | 471.15 | 468.76 | 2663.76 |
2019電力消費量 | 191.71 | 1475.74 | 14.92 | 30.45 | 467.23 | 471.76 | 2651.83 |
2019電力消費成長率 | 1.06% | -0.95% | 1.64% | 2.85% | -0.83% | 0.64% | -0.45% |
增加(減少) | 201,733 | (1,410,482) | 24,027 | 84,459 | (392,365) | 300,130 | (1,192,497) |
成長貢獻度 | 17% | -118% | 2% | 7% | -33% | 25% | -100% |
2019電力消費占比 | 7% | 56% | 1% | 1% | 18% | 18% |
資料來源:能源局(2020e),本研究製表。
趨勢分析
四、台中火力發電廠降載與空污排放
環保署於2017年6月9日修正公告「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台電於2017年11月3日依法啟動電廠的減排與降載措施,期共同改善我國空氣品質問題。台中火力發電廠(以下簡稱中火)配合降載減排後,台中空氣仍霧濛濛遭受諸多質疑;據統計中火2018年降載總次數為368次、2019年為462次,從趨勢圖顯示降載高峰落在10月至隔年3月(空污季);相對的降載電量也與降載次數多寡成正比,再比較2018和2019兩年分別在10月至12月的降載總電量情形,2018年為12.75億度、2019年為38.2億度(台電,2018、2019a、2019b)。
2018、2019年台中火力發電廠空污排放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為解決空品問題環保署2017年推出「14+N空污防制策略」,其中電力設施管制改善措施之一,即在空品不良季節配合降載。檢視2018、2019年中火空污排放量,硫氧化物方面2018年總排放量為11500.807公噸、2019年為8223.172公噸;氮氧化物方面2018年總排放量為16652.219公噸、2019年總排放量為9744.31公噸,數據顯示出自配合降載以來污染物減量的情況。另根據環保署統計,2018年中部空品區PM2.5相較2015年改善22%、紅色警戒站日數改善87%,在中火大幅減排下有明顯改善。因此在解決中部空品問題上,未來若還是僅以中火為目標進行降載對整體空污改善有限,政策措施方向應積極改善移動源(大型柴油車等)、面源(濁水溪砂石揚塵等)及減少民營汽電共生燃燒生煤影響,是讓中部地區能合乎空品標準的關鍵所在。
五、運輸部門電動車成長趨勢
政策目標
圖八、電動化車輛占新售車比例階段性目標
資料來源:能源局(2018c),電動車及電動機車之發展期程簡報。本研究繪製。
趨勢分析
2019年 | TESLA | 電動汽車總銷售數(單位:輛) |
---|---|---|
1月 | 25 | 33 |
2月 | 17 | 18 |
3月 | 100 | 101 |
4月 | 5 | 10 |
5月 | 374 | 383 |
6月 | 423 | 427 |
7月 | 50 | 57 |
8月 | 59 | 64 |
9月 | 488 | 516 |
10月 | 68 | 125 |
11月 | 423 | 460 |
12月 | 1,105 | 1,167 |
Total | 3,137 | 3,361 |
六、小結-能源轉型進度檢核表
備註:下表若使用手機、平板,請轉為橫式觀看
檢核項目 |
2019年現況 |
政策目標 |
進度評比 |
評析 |
住商部門 |
住宅用電量成長0.64% |
2016-2020年住宅年均用電成長率為-1.01%; |
2018啟動的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提供住商部門設備汰換補助,並建立地方政府能源管理能力。依據2019年的溫度變化趨勢與用電變化趨勢相比,應有初步成效。然該計畫僅至2020年,宜儘速規劃下一階段住商部門的完整節能策略,須從單一設備汰換,提升至近零耗能建築的推動。 |
|
工業部門 |
工業部門能源消費量減少1.79%;電量減少0.95% |
|
2019年因石化業景氣趨勢影響,促使工業部門能源消費量自2015年以來首次呈現下降情形。用電變化上,工業用電削減主要來自於800kw以下用戶,大用戶用電量則是些微增長。能源局雖將原訂於2019年落日的「能源用戶訂定節約能源目標及執行計畫規定」延長至2024年,但若未能提升管制強度上,仍不足以提升工業部門的能源效率進步程度,達到能源轉型與履行減碳目標之需求。 |
|
智慧電表 |
2019年增加17.5萬具,累計完成37.5萬具 |
2020年完成累計100萬具 |
台電智慧電表佈建速度須於2020年提升至過往3倍,方能達到佈建目標。但截自2019年5月為止,低壓住宅用戶中,選用時間電價者僅為設有智慧電表的1%,小商家也不到10%,顯示當前制度尚未能發揮智慧電表效用。 |
|
太陽光電 |
總裝置量達到4.15 GW |
原目標為4.3~4.5GW |
行政院雖設有跨部會的管控機制,全力推動光電,市場亦具有龐大投資動能,但2019年並未達成原設定目標。後續則需搭配建築法規調和、綠電大戶規範,方能加速趕上原訂成長速度。 |
|
風力 |
總裝置量達到845MW |
原定規劃值需達到1.05GW |
在龐大行政資源挹注下,離岸風力推動瓶頸已多有解決。然在陸域風力上,卻未能重拾發展動能,對於達成2025年1.2GW的目標有不利影響。 |
|
燃煤 |
總燃煤火力占比降至46%,大型燃煤火力發電量首次低於燃氣發電 |
2019年規劃值為46%,2025年燃煤發電占比為27% |
因公眾與地方政府關注,大型燃煤火力發電量持續削減。然目前未就燃煤汽電共生擬定相應對策,致使燃煤汽電共生發電量仍達汽電共生之95%,未見結構性改變,對後續減煤推動上將有不利影響。 |
|
運具電動化 |
電動機車占比達到18%;非傳統燃油汽車占比達到8.8% |
2020年電動機車佔新售機車比例20% |
行政院於去年捨棄禁售燃油車年限之政策目標,然目前電動機車與非傳統燃油汽車占比均逼近原設定禁售年限時的階段性目標。 |
|
儲能 |
彰濱「潔淨能源中心」設置2.4MW,輔助服務採購尚未有具體資訊 |
2019年累積達10MW,2025年累積達到590MW |
資訊不足 |
儲能為提升電力系統彈性之關鍵技術,台電亦提出逐年儲能發展規劃。然整體儲能推動進度上,未設有相應統計資訊,難以讓公眾了解其推動進程,提升能源轉型社會信任度。 |
本專題透過全面性
盤點台灣能源結構,
提供能源策略建議。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本文歡迎媒體及相關平台轉載,惟請遵守引用原則:
1.姓名標示 2.非商業性 3.禁止改作。註明文章來源轉載自台大風險中心,以及附上資料來源並連結本文。
若僅引用部分資料和數據,務必在上架前與我們確認相關內容,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與我們聯繫。
※商業用途轉載,請與本中心連絡,謝謝。※
(1) 台電公司與經濟部能源局之統計差異,主要是不含民間自發自用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