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主題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研究主題 navigate_next 治理與政策 navigate_next 公民電廠之設置可行性—從評估程序談起
2023-03-25
點擊數:2918
公民電廠之設置可行性—從評估程序談起

文/温欽閔  名竣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特助

  在我國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民眾參與程度」已成為決定能源轉型目標達成與否的重要關鍵之一,而觀察公民電廠推動態樣,不論是由地方政府主導發起、公民自主發起或系統業者發起,在推動過程中,政府、民眾(包含相關利害關係人)與系統業者三方間的溝通與協調尤為重要(林子倫、李宜卿,2017:54-61)。因此在籌設公民電廠的過程中,如何藉由共同決策、共同經營及共同分享的方式,調和各方立場及整合各方利弊,一直是公民電廠向前推進的重要課題,同時也考驗民眾對於公民電廠的認知程度。

  為能提升民眾對於公民電廠的認知及接受度,經濟部能源局於2019年完成架設「公民電廠資訊網」,從機關的角度將公民電廠推動態樣、申設流程、配套措施及相關法規等資訊進行整理,並成立專責窗口提供民眾諮詢服務,而國內研究單位及民間團體亦於同年度共同撰寫了「公民電廠指引」(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019),透過介紹籌設公民電廠時所需考量之面向及分享國內外的成功案例,讓民眾能更加認識公民電廠,藉此加快公民電廠在社會上發酵的速度。本文參考目前關於公民電廠之源起、定義、政策法制及民眾參與議題等討論(吳勁萱、許令儒,2018;許令儒、吳勁萱,2019),延續公民電廠指引裡所提及的電廠評估程序,以較貼近民眾的屋頂型太陽能電廠為例,整理電廠設置可行性評估項目表如下,說明篩選設置電廠之標的物的主客觀條件,提供有意願投入設置公民電廠的民眾們參考。

 

電廠設置可行性評估項目表

項次

評估面向

評估項目

評估重點

1

建物資訊面

土地/建物登記謄本範圍

確認建物之合法使用範圍,如無法提出建物使用文件則需確認是否有替代文件[註1]

2

建物測量成果圖及使用執照

3

建物結構面

建物啟用/登記時間

確認建物耐用性及屋頂層新設電廠之結構安全性

4

建物結構完整性

5

屋頂層是否有漏水或破損

6

設計規劃面

是否有屋突或其他設備

確認模組鋪設範圍、面向及串併方式

7

是否需閃避遮蔭範圍

8

建物屋頂層高度

確認結構設計風速及管線引接方式

9

建物座落方位及日照位置

確認模組鋪設範圍及面向

10

建物腹地空間及施工動線

確認施工空間及動線是否足夠

11

電廠支架材料及施作方式

確認採用鋼構架高式或鋁擠平鋪式

12

電廠支架設置高度

確認電廠是否符合申請免雜項執照條件[註2]

13

與台電電網併接方式

確認併接電力設備容量、管線開挖距離及台電併網工程費用

14

與台電電網併接點距離

15

設備組成面

支架/模組/變流器/電力箱體等主要設備選用

確認各項設備的規格、價格及是否符合加計額外躉售條件[註3]

16

是否需增設儲能設備

確認電廠額外增益功能

17

環境效益面

該地區平均日照時數

確認電廠預估之發電效益是否符合內部設定之投入條件

18

是否有環境遮陰狀況

19

資金需求面

資金來源

確認投入建置電廠之資金來源(例如參與者出資/金融機構融資/集資捐款等)及未來分潤、償還規劃等

20

發電用途面

發電運用模式

確認電廠發電用途,目前分為躉售/自用/轉供三種模式

21

收益運用面

投資/發電收入用途

確認公民電廠所發揮之公民參與性、公益性或地方創生效益

22

地方/公益回饋方案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其中,有關公民電廠之發電用途,目前仍以將綠電躉售予台電公司的方式為主,若回歸能源轉型政策對於公民電廠作為社區電源之規劃,或當我國電價實際反應供電成本時,公民電廠之綠電供應模式或供應對象或許會有所調整(公民電廠資訊網;許令儒,2020a),但不論從地方能源治理與公民參與的角度,或從推動電力結構革新的面向,公民電廠之普及程度及推動歷程都是政府檢視能源轉型執行成效的重要指標(經濟部能源局,2021;2022)。

  如同本文對於公民電廠之觀察,公民電廠之推動不僅涉及能源發展及環境保護間的調和,更加入了地方創生及人文地緣等社會科學層面的因素,相對於傳統以政府支配為主,或集中式的電廠型態,提供了另一種開放由民眾主導,或分散式/社區型電廠的選項(林子倫、李宜卿,2017:41-47;謝友仁,2018:68;吳勁萱、許令儒,2018;張國暉,2020)。但依合作社及社區公開募集設置再生能源公民電廠示範獎勵辦法,符合社區公開募集設置再生能源公民電廠之團體,得向經濟部能源局申請獎勵經費,惟實務上申請程序冗長且檢附文件繁雜,對於推動公民電廠普及化之助益有限,因此公民電廠之推動實際上較難獲得政府資源挹注,且仍有更多、更複雜的問題需要克服。要特別提醒的是,不論是決定公民電廠之組織態樣、篩選適合設置電廠之標的物,甚至是建置工程期間之管理或長達二十年的電廠經營維運等相關議題,都必須在籌設公民電廠前期進行充分地討論及決策,因此由「誰」擔任主要的推動經營者,帶領有意願投入設置公民電廠的參與者,逐一檢視及討論前述議題及上表所臚列的評估面向,將是公民電廠是否能順利執行的關鍵。

  綜上所述,公民電廠是否能順利落地之實質條件仍在於如何「落實公民參與程度」、「凝聚地方意識」及「踐行社會公益」(許令儒,2019;2020b),因此若抽離民眾參與或公益性質的精神,公民電廠設置可行性之評估方式即與一般屋頂型太陽能電廠無異,故實務上對於建物及其坐落位置是否適合設置公民電廠之評估,仍先以建物合法性、結構安全性及工程執行可行性等客觀條件進行逐項盤點(林子倫、李宜卿,2017:54-61),再考量公民電廠之特性及預期產生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選擇性條件進行綜合評估,作為啟動公民電廠設置可行性之各項細節討論。

  最後,我們身處能源轉型的大時代,綠色生活早已融入你我的日常當中,而公民電廠的在地性與公益性更是無可取代,因此如何精進公民電廠的推動方案及提升民眾間的討論熱度,不單單只是政府及系統業者的課題,只有當人民自主關心能源議題,並積極參與討論及決策,始能映襯出民眾參與在能源轉型中所創造的價值,讓投入設置公民電廠成為遍地開花的公民行動。

 





註解:

[1]  參見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第7之1條。

[2]  參見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5條。

[3]  參見經濟部中華民國112年1月6日經能字第11258000000號公告訂定「中華民國一百十二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第四、(二)4點規定: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全數採用取得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太陽光電系統結晶矽、薄膜模組實施自願性產品驗證」證書,並於該證書有效期間內出廠之太陽光電模組,依附表四加計額外費率。

參考資料:

 關鍵詞:公民參與;能源轉型;公民電廠;社區電源;電廠評估程序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本文歡迎媒體及相關平台轉載,惟請遵守引用原則:
1.姓名標示 2.非商業性 3.禁止改作。註明文章來源轉載自台大風險中心,以及附上資料來源並連結本文。
若僅引用部分資料和數據,務必在上架前與我們確認相關內容,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與我們聯繫。

※商業用途轉載,請與本中心連絡,謝謝。※

填寫資料
*
姓名
*
E-Mail
*
服務單位
*
職稱
*
驗證碼
重取驗證碼 (請注意英文字母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