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主題Research
2020-05-14
點擊數:2877
文/倪茂庭 中心助理研究員;趙家緯 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全文摘要
歐盟欲藉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使歐洲前進氣候中和大陸的未來,包含如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歐盟氣候法、協助脆弱群體過渡低碳轉型的公正轉型機制,綠色融資,以及重視由下而上,多元參與的氣候盟約外,亦欲藉由俗稱碳關稅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拉起歐盟的碳價防線,並免於國際氣候傾銷(climate dumping)。 歐盟為臺灣第四大出口國,主要出口產品包括電子零組件、金屬製品等,此二產業排碳量占臺灣總排碳量達12%,且若考量產品生產的碳足跡,其占比更為顯著。若歐盟啟動CBAM,勢必衝擊臺灣產業出口競爭力。本文將梳理歐盟CBAM研擬進程、各方反應,進而思考臺灣該如何藉由強化氣候政策因應此貿易變局。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本文歡迎媒體及相關平台轉載,惟請遵守引用原則:
1.姓名標示 2.非商業性 3.禁止改作。註明文章來源轉載自台大風險中心,以及附上資料來源並連結本文。
若僅引用部分資料和數據,務必在上架前與我們確認相關內容,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與我們聯繫。
※商業用途轉載,請與本中心連絡,謝謝。※
填寫資料
全文下載
倪茂庭、趙家緯。(2020)。 《拉起碳價防線,因應氣候貿易戰─初探歐盟碳關稅對臺灣的影響》,新社會政策,67期(2020/04/15) , P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