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中心助理研究員 倪茂庭
Cover photo taken from: Pexels
就在本週,IEA發佈了全新的再生能源2020趨勢報告,文中強調了再生能源的各種潛力,包含逐漸增長的韌性、對抗疫情的效益,以及在能源政策與綠色振興上的未來前景等。本中心為大家做了簡明的整理,歡迎參考。
再生能源逐具韌性
2020年再生能源發電量預期將增加近7% (6.6%),與其他燃料的消長呈現顯著對比,預期全球能源需求降低5%的同時,再生能源仍持續簽立長期合約、優先併網、新增裝置容量。儘管疫情而緩下經濟腳步,讓產業與運輸部門中生質能源需求下降,但整體再生能源需求仍呈現1%的淨成長。
再生能源投資力道亦仍相當強勁。2020年1月至10月間,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的競標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5%、光電業者的市占率也翻倍成長。再生能源業者、開發商於主要股市指數、整體能源部門的營運表現更超乎預期。
再生能源力抗疫情創新標
2020年全球再生能源新增裝置容量預期成長4% (約近200GW),主要貢獻來自中美二國,新增量中約近9成為風力、水力的成長;太陽光電則一方面快速拓展大型公用事業規模專案,另一方面因屋頂行光電投資趨緩的影響下,預期將穩健成長。中美二國好風光,預期二國風電、光電皆將成長30%,主要是其開發商恐再生能源政策轉彎,急切完成專案並啟動商轉。
此外,儘管2020上半年供應鏈受影響,再生能源產業也能快速適應疫情的衝擊,如於5月中旬起,藉由簡化跨國專案開發限制、歐洲、美國、中國的振興方案,自9月起已逐漸看見成效。
2021年起,歐洲、印度將掌握再生能源發展
2021年再生能源將預期進一步成長10%,將會是自2015年後成長最快速的一年,關竅其一在於美國、印度與一些歐盟國家即時採取適當措施,要求開發商於履約期限內完成;其二,美國、中東與拉丁美洲等地區,受惠於再生能源成本持續下降以及不間斷的政策支持。其中,印度將是2021年再生能源發展最大的貢獻國,已得標的光電開發專案雖因如疫情、契約協商、土地取得等問題而拖延,但預期將於2021年起開始商轉。歐盟的成長則來自德國、法國的大型公用事業規模的風、光專案,以及履行2030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甚至是大幅的綠色振興挹注。
強化再生能源的政策確信
再生能源對於疫情衝擊具備韌性,但面對政策不確定性則相當脆弱。IEA預期2020年再生能源發展趨緩的主因:主要市場政策未能持續且不確定。例如中國陸域、離岸風電的補助將分別於今明2年到期,2021年至2025年後的政策綱領則於2021年才會公布,影響著中國再生能源投資判斷。又如美國預期於2022年廢止陸域風電稅費優惠。若政策的不確定能獲得解決,IEA預測2022年全球再生能源可以成長25%,新增裝置容量將高達271GW,中國獨自可貢獻其中30%。
再生能源主導電力市場發展
隨著再生能源發展成本越見競爭力,以及支持政策得以持續下,將可以動搖化石燃料電力的根本,預期至2025年再生能源將佔全球淨裝置容量成長量的95%,2023年起風光裝置容量更將超過燃氣電廠,2024年取代整體火力電廠成為主力,預期供應全球電力需求的1/3,其中有一半來自水力,其次是風電,再來才是光電的貢獻。至2025年新增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中,光電將佔60%,風電則貢獻30%。其中風電的成長,則有來自離岸風電20%的貢獻量,其市場更從歐洲擴及中國、美國。
再生能源成本持續下探,也改變其發展政策
再生能源進入純自由競爭市場而非受到躉購、競標等制度支持的比例,將從現在少於5%提高3倍以上(超過15%),包含透過與企業的長期購電合約等。隨著電力市場自由競爭,讓契約購電價格下降,預期於未來5年間(至2025年),除使新增的再生能源採取競標、再生能源憑證制度的比例提高至60%外,全球主要油氣公司對於再生能源的投資量也將增加10倍。
綠色振興才能撐起更多再生能源
全球目前針對能源相關的振興方案資源大多皆用於短期的經濟紓困(約計4700億美金),雖僅有1080億美金專門用於清潔能源,但都直接或間接地創造更多再生能源發展的空間。其中,運輸部門的再生能源燃料應是要特別受重視的部分,但目前全球30個航空業中的振興方案,僅有如法荷航集團(Air France-KLM)等2案附有環境保障條款。此外,2022年前已宣布的清潔能源振興方案中(扣除歐盟),多數集中提高能源效率的項目(如圖)。最後,全球淨零趨勢更加速著再生能源,包含歐盟(2050)、中(2060)、日(2050)、韓(2050)等,雖各淨零宣示的具體效果仍有待觀察,但相當程度的加速更多再生能源發展。
IEA(2020). Renewables 2020 - Analysis and forecast to 2025. IEA Publications.
Graphics taken from: IEA.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本文歡迎媒體及相關平台轉載,惟請遵守引用原則:
1.姓名標示 2.非商業性 3.禁止改作。註明文章來源轉載自台大風險中心,以及附上資料來源並連結本文。
若僅引用部分資料和數據,務必在上架前與我們確認相關內容,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與我們聯繫。
※商業用途轉載,請與本中心連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