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碳排產業之公正轉型調查發布記者會
呼籲總統候選人重視淨零轉型之勞工權益
- 新聞稿
- 報告摘要與政策呼籲
- 採訪通知
台大風險中心發布公正轉型調查 籲總統候選人重視淨零轉型之勞工權益
淨零碳排轉型衝擊擴及各層面,將對台灣社會經濟與產業造成劇烈變化。明(2024)年1月的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候選人,都必須面對當選後的四年任期,如何減緩社會衝擊、達成「公正轉型」,確保在達成淨零碳排過程中「不遺落任何人」。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台大風險中心)於12月20日發布「2023年台灣高碳排產業之公正轉型調查報告」,以實證調查為基礎進行分析及政策意涵解釋,同時邀請勞動權專家與勞工團體代表出席調查發布會,對總統候選人提出政策呼籲,包括:強化淨零政策與公正轉型社會溝通,重視青年世代與女性的轉型權益,並積極規劃勞工與中小企業獲得更多淨零決策參與機會;同時,成立氣候社會基金或公正轉型基金,提高勞工在淨零轉型過程之工作機會與技能、協助中小企業轉型,並扶助社區及弱勢群體;增進碳定價與能源轉型政策,以驅動產業積極邁向低碳轉型。
台大風險中心已連續兩年進行公正轉型調查。本次調查研究發現,接近五成的受訪者仍不清楚政府淨零政策、勞工轉型衝擊意識薄弱。但工作從業年數較低者、青年世代與女性尤其擔憂減碳責任轉嫁給員工承擔。同時,相當高比例受訪者同意推動淨零碳排能減少下一代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該中心說明,此結果呼應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 27、28)近兩年的公正轉型主題,重視氣候青年世代、性別平等方面的重要性。調查也發現台灣社會並沒有對高碳排產業勞工污名化現象,但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目前缺乏政府、主管和員工良好共同決策機制,也缺乏基層勞工表達意見的管道,基層勞工意見也未被考量。並且,八成以上受訪者認為淨零碳排政策應更多關注中小企業、補助職業訓練以獲得低碳技能、協助社區轉型,甚至扶助弱勢,並設立專法進行補償事宜。
調查指出,大部分受訪者支持對民生經濟重要、提供大量就業、支持GDP成長的產業提供碳稅費優惠費率,但反對補貼高污染、有環保違規紀錄、減碳成績不佳產業獲得優惠費率。調查亦發現,絕大部分受訪者所處的企業,尚未投資設備進行低碳轉型、沒有設定每年減碳排放目標,也沒有宣示淨零碳排的特定時程,台大風險中心報告說明,這顯示目前碳定價政策遲緩、政策路徑不夠清晰。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COP 28決議啟動未來氣候峰會每年聚焦脫離化石燃料的具體期程,一方面,做為全球分工鏈的台灣將面臨國際產業分工重組,另一方面國內高耗能、高碳排的產業在淨零碳排過程也勢必調整。調查發現,受訪者認為目前推動淨零碳排涉及的分配、程序、肯認、補償與世代正義之機制明顯不足。周桂田建議行政部門一方面應啟動大規模的社會科學調查,真切掌握將受影響利害關係人,另一方面,政策上佈局在淨零轉型下經濟、社會衝擊的勞工、青年、性別之協商程序正義。除了需提升勞工轉型衝擊意識準備,也建立避免污名化的機制。對我國遲滯已久的碳定價(碳稅費、碳交易)應盡快建立清晰的政策路徑,以加快企業低碳轉型的速度,並進而成立氣候社會基金或公正轉型基金,強化輔導、協助勞工技能與轉型機會,並補償受影響社區、勞工或脆弱群體。
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林佳和則呼籲,淨零排放之轉型工程,將如歷史上所有與產業經濟相關之變遷與改革,預期將有為數甚眾的勞工遭逢不利影響,相當程度的失業似難抵擋。台灣必須改變昔日「側重或僅有金錢補償」之作法,應精準掌握既有與可開發之積極暨消極勞動市場政策工具,令勞動促進與就業促進目標齊頭並進。結合中央與地方不同的資源配置模式,在改變解僱對象之選擇、協助產業平行暨垂直升級、促成可能的生產組織調整、盤點與嫁接在地工作轉銜等。與勞動就業息息相關的各方面,都必須有預先的完整規劃,設定好可行的執行步驟,方得達成公正轉型目標,使此攸關環境之發展政策,迎向有競爭力的、生態的、社會公平的結果。
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鄭中睿表示,台灣若想在邁向淨零排放的同時達成公正轉型,勢必不能缺少勞工的參與。而要有效把勞工納入轉型過程,最大的阻礙是台灣極低的工會組織率。在勞工缺乏組織、一片零散的情況下,一方面,社會對話難以觸及;另一方面,也讓勞工在雇主面前極度弱勢,很容易在產業、勞動力市場變遷中被犧牲。因此,政府應儘速修法,降低成立工會的發起人數門檻。並且,工會保護、團體協商資格不該再獨厚企業工會,必須讓中小企業勞工(遭遇不公正轉型的風險最高)比較容易組成、加入的產、職業工會,更容易達到團協門檻。如有必要,甚至需制定「綠色協商」(Green Collective Bargaining)專法。這樣,才可能使勞工真正成為轉型過程中的主體。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認為,政府推動淨零轉型過程必須符合國際勞工組織(ILO)倡議,即盡可能以對所有人公平與包容的方式打造綠色經濟,創造合宜工作機會,並且不遺落任何人。茲提出建議如下:一、仿效歐盟成立基金:補助受影響產業、地區、弱勢族群及勞工,並協助產業轉型及勞工就業。二、資訊充分揭露:(1)政策透明化:訂定減緩勞工及利害關係人社會衝擊的措施及可測量指標。(2)加強教育宣導:將ESG列入勞動教育核心課程,突顯轉型重要性。三、有效社會對話:(1)利害關係人對話,與產業、公民團體、受衝擊群體、社區、地方政府及學界多層次、多元對話。(2)推動行業別勞資對話,簽訂淨零勞動政策團體協約。考量台灣76.8%企業僱用員工人數在30人以下,依法不能籌組工會,致國內企業工會覆蓋率僅占7%,唯有推動行業別勞資對話,簽訂團體協約才能達到不遺落任何人。四、人才培育:制定各產業別短、中、長期人才培育計畫(跨域人才),指定訓練機構辦理、進行產學合作、納入大學正規學程等,唯有完整教育體系人才培育計畫,讓大學人才培育和產業無縫接軌,台灣才能順利完成2050淨零目標。
基於上述調查結果與先進意見,台大風險中心呼籲總統候選人應強化淨零政策與公正轉型社會溝通,並重視青年世代與女性的轉型權益,肯定高碳排產業經濟貢獻。同時,應積極協助勞工與中小企業獲得更多淨零決策參與機會,並將政策聚焦於提高勞工所得、工作機會、技能,協助中小企業轉型。使台灣淨零轉型走在穩健、正確的公正轉型軌道。
關於本次調查報告摘要與政策呼籲詳細內容,請見台大風險中心網頁。
2023台灣高碳排產業之公正轉型調查報告
摘要與政策呼籲
壹、調查緣起
「公正轉型」近年已成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全球金融機構、企業與勞工的焦點,並成為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主題之一。延續COP27的準備,COP 28首次舉辦公正轉型的高階部長級圓桌會議,建立公正轉型路徑,在達成巴黎協議的過程中「不遺落任何人」,確保女性、原住民、青年世代都在轉型過程中擁有平等的權益和機會。國際工會聯合會(ITUC)以及國際雇主組織(IOE)亦相當關注在COP 28討論的公正轉型議題。ITUC和IOE認為轉型將影響經濟體系所有部門的從業人員,尤其中小企業將受到更大的衝擊,需透過社會對話(social dialogue)來處理接踵而至的挑戰。
2030溫室氣體減排基準年轉眼將至,可以預見淨零碳排轉型衝擊將擴及各層面,對台灣社會經濟與產業造成劇烈變化。明(2024)年1月的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候選人,都必須面對當選後的四年任期,如何減緩社會衝擊、達成公正轉型。因此,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台大風險中心)以實證調查為基礎進行分析及政策意涵解釋,對總統候選人提出政策呼籲,希望能積極掌握我國淨零碳排轉型的視野與準備。
貳、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時間自2023年10月19日至2023年11月23日,共完成521份有效樣本,以電話訪問並輔以Email問卷進行。調查對象是以能源局、台電公布資料,經台大風險中心計算之碳排密集度、電力密集度、總碳排、總用電加上電費佔成本比例五項指標篩選出高碳排產業及其他易受淨零轉型衝擊產業,從中選擇全台灣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100萬元以上的企業為母體,針對不同職位層級的受訪者──包含員工(約占70%)、主管(約占20%)、經營者(約占10%)──進行調查。本次調查母體來源為中華徵信所企業資料庫,根據本次調查之目標產業別,共計62,979家,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4.28%。
參、調查結果摘要暨政策呼籲
一、高碳排產業勞工之轉型衝擊意識對比去年調查仍然薄弱
受訪者普遍對「政府淨零政策」和「可能造成的影響不瞭解」;將近五成(48.9%)受訪者自評不瞭解淨零碳排政策。受訪者對於尚未普遍發生的失業、收入受到影響的擔憂仍不明顯,僅有20%受訪者擔憂失業、22.8%受訪者擔心收入受到影響。
然而,相較於上述仍未發生的事件,受訪者對於已經切身經歷的事情,就能夠關聯到淨零碳排政策。根據調查結果,在政府淨零碳排政策路徑下,受訪者中有67.4%擔憂物價上漲、54.1%擔心油電價上漲、58.1%擔心貧富差距增加、50.4%擔心公司經營困難,44.1%擔心淨零政策導致台灣經濟變差。
政策呼籲一: 1. 政府亟需進行各種淨零產業、經濟、社會衝擊研究,這些研究應適當地轉譯發布、擴大參與社群,協力研商對策。以此深化台灣未來公正轉型意識、溝通、參與的強健社會基礎,有利淨零轉型施政。 2. 資訊充分揭露: ▲政策透明化:訂定減緩勞工及利害關係人社會衝擊的措施及可測量指標。 3. 擴大、系統性地規劃社會科學介入研究,並發掘利害關係人與弱勢族群,與之進行淨零碳排轉型的溝通,並評估對話之成效。 |
二、近五成受訪者擔心減碳責任轉嫁到員工(46.8%),但比例較去年下降(57.7%)。其中青年與女性從業人員更為擔心責任轉嫁的情況。77%受訪者知道公司推動淨零碳排能減少下一代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以上結果呼應了COP27、28兩年的公正轉型主題,對於氣候青年世代、性別平等方面的重要性。
觀察受訪者是否認為減碳壓力會轉嫁到員工,就會從受訪者的特性當中發現,較年輕者、從業年數較低者、女性、教育程度在大專以上的受訪者,會有較強烈意識認為,減碳壓力會轉嫁到員工身上。顯示青年世代、女性特別有感。
政策呼籲二: 1. 公正轉型施政,應更多聚焦青年世代、女性的處境。青年世代在職場工作時間將涵蓋到2050年,既有國家人才培養,應符合工作技能需求的鉅變,職場低碳轉型工作技能培養,不同性別應獲得公平的機會。 |
三、在分配正義方面:(1)大部分受訪者認為以下產業可獲得碳稅費優惠費率:對民生經濟重要、提供大量就業、支持GDP成長的產業。(2)大部分受訪者認為以下產業不應該獲得碳稅費優惠費率:高污染、有環保違規紀錄、減碳成績不佳產業。(3)五成以上受訪者認為,碳稅費應該用於協助中小企業、高碳排產業轉型,以及協助勞工獲得低碳技能、社區轉型,並扶助弱勢。
大部分受訪者認為,若要徵收碳稅費,能夠獲得優惠費率的產業,是對民生及經濟很重要的產業(如電力業、物流業)、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的產業(例如食品服務業、塑膠產品製造業)、對我國GDP重要的產業(例如電子業)。而反對以下產業獲得優惠費率:產生空氣汙染或水汙染等高汙染企業、曾經刻意漏報空汙費等情形之環保違規紀錄的企業、過去減碳成績不佳的企業。
雖然目前受訪者對淨零轉型的失業衝擊感知不高,但是受訪者對政策協助勞工低碳轉型、轉業、協助企業的責任要求卻很高。而關於碳稅費在產業面的用途,受訪者認為,碳稅費應該用於補助中小企業降低碳排、幫助高碳排產業做到碳中和、補助研究單位開發減碳新技術。而關於碳稅費在勞工面的用途,受訪者認為,碳稅費應該用於訓練勞工獲得低碳工作技能、補助受影響的社區轉型、補貼因低碳政策失業的員工。而關於碳稅費在弱勢族群層面的用途,受訪者認為,應該用於增加弱勢族群電費、教育與交通津貼。
政策呼籲三: 依照目前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徵收先行,及早建立氣候社會基金或公正轉型基金。碳費徵收宜提升為碳稅由財政機關統支統籌,進行包括能源貧窮、運輸淨零、產業與勞工之轉型衝擊與機會的社會重分配。尤其針對產業與勞工進行輔導,補助受影響產業、社區、弱勢族群及勞工,協助產業轉型及勞工就業。 |
四、在肯認正義方面:調查顯示台灣社會並沒有對高碳排產業員工污名化現象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得知,受訪者對於其他人稱自己工作為高碳排產業,有七成(71.1%)不覺得自豪也不會難為情,另外僅有兩成三(23.3%)左右的受訪者不樂意讓人知道自己從事高碳排產業。從以上結果我們可以推論,目前在台灣社會,高碳排產業從業人員尚未感受到汙名化的情形。
調查結果中,有72.3%受訪者認為,政府要求高碳排產業減碳時,應強調該高碳排產業對經濟的貢獻。並有85.8%受訪者同意,政府應釐清高碳排不等於高污染產業。
政策呼籲四: 1. 雖然目前高碳排產業員工汙名化情形尚不明顯,但應該從現在開始,使高碳產業轉型根據系統性與規劃性,啟動與社會的對話溝通,防範未來污名化導致轉型衝突。 |
五、在程序正義方面:九成受訪者認為,淨零碳排政策在規劃階段就應該更多關注中小企業的意見。調查顯示五成以上受訪者認為目前缺乏良好共同決策機制,也缺乏基層勞工表達意見的管道,基層勞工意見也未被考量。
有將近九成(89.9%)的受訪者同意,淨零碳排政策在規劃階段就應該更多關注中小企業的意見。近八成受訪者認為「淨零碳排政策如果造成員工或企業的損失」,政府、老闆和員工三方應共同決定對策(77.5%)。但過半數(55.2%)受訪者認為,缺乏政府、老闆和員工三方共同決定淨零碳排政策規劃的機制。約五成(51.4%)受訪者認為,淨零碳排政策沒有考慮「基層勞工意見」,同樣也有約五成(51.0%)受訪者認為,缺乏勞工表達意見的管道和機制。
政策呼籲五: 建立有效社會對話: |
六、在補償正義方面:近八成受訪者認為應多關注中小企業、補助職業訓練或協助找到轉型的工作,並設立專法進行補償事宜。
根據調查結果,當淨零碳排政策造成勞工失業,七成以上(76.3%)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全額補助職業訓練,有八成(80.2%)受訪者認為,政府並有責任在職訓之後,協助該失業勞工找到新的工作。亦有大多數(67.7%)受訪者認為,應該立專法特別補助失業或生計損失。
政策呼籲六: 1. 需多關注中小企業,補助從業人員職業訓練或協助找到轉型的工作,並設立專法進行補償事宜,強化淨零轉型人才培育。 |
七、企業的淨零轉型落後:低於五成員工擔心公司未來會被徵收碳費,並且只有少數公司已在投資低碳轉型設備或技術,非常高比率的公司沒有設定每年減碳目標,顯示目前碳定價政策遲緩、政策路徑不夠清晰。
從調查結果,僅有30.1%受訪者認為自身所處的企業,已投資設備進行低碳轉型,絕大多數(84.1%)受訪者認為自身所處的企業沒有設定每年減碳目標,並有86.2%的受訪者認為,目前公司沒有宣示淨零碳排的特定時程。同時我們也從調查結果中得知,目前僅有25%的受訪者,工作績效或獎金與公司能源轉型政策連動。
對比台大風險中心在今(2023)年五月,針對台灣企業執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TCFD)的調查發現,相較於2022年,雖然進行TCFD的企業數量增加,但比例仍然不到兩成,且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尚未對永續趨勢所引起的轉型危機做出回應。從「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以及今年公正轉型的調查結果,都可看出目前台灣企業淨零轉型步調仍不夠積極。
政策呼籲七: 觀察今年調查結果,企業在低碳設備投資、設定減碳目標、宣示淨零時程、使員工績效與獎金連動能源轉型政策都相當落後,因此,建議政府應該強化淨零轉型政策,如碳定價或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之用電大戶條款能夠更加明確,使企業能夠依循,改變公司治理機制,並開始實際行動。 |
時間:2023年12月20日(星期三) AM10:00—11:00(9:45開始報到)
地點:臺大校友會館3B會議室(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2-1號3F)
主辦單位: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研究贊助: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富邦文教基金會、富邦金控
主持人:臺大風險中心 周桂田 主任
出席專家:(依姓名筆畫排序)
臺大風險中心 王瑞庚 兼任博士後研究員
政治大學法學院 林佳和 副教授
臺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 鄭中睿 理事
全國產業總工會 戴國榮 秘書長
親愛的媒體朋友您好:
臺大風險中心連續兩年進行「臺灣高碳排產業之公正轉型調查」,今(2023)年亦於聯合國氣候大會後發表最新調查結果。近年「公正轉型」已經成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全球金融機構、企業、勞工的焦點所在。甫於近日閉幕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關鍵議題之一即公正轉型,聚焦碳密集產業勞工之替代工作、收入損失之補償,並強調婦女經濟賦權、公正能源轉型與青年世代之權益。
本次調查發現,多數高碳排產業受訪者仍不清楚(接近五成)政府淨零政策,但受訪者(五成以上)卻擔憂淨零轉型可能造成的物價、油價上漲,青年世代與女性尤其擔憂減碳責任轉嫁給員工承擔。因此,企業與勞工皆希望政府立專法補助淨零轉型、建立更完善的溝通和參與管道。同時,絕大部分受訪者所處的企業,尚未進行低碳轉型投資設備、沒有設定每年減碳目標,也沒有宣示淨零碳排的特定時程,顯示目前碳定價政策遲緩、政策路徑不夠清晰。
臺大風險中心舉辦此次記者會目的在於,呼籲總統候選人強化淨零政策與公正轉型社會溝通,重視青年世代與女性的轉型權益,並積極規劃勞工與中小企業獲得更多淨零決策參與機會。同時,成立氣候社會基金或公正轉型基金,提高勞工在淨零轉型過程之工作機會與技能、協助中小企業轉型,並扶助社區及弱勢群體。特別是,需要增進碳定價與能源轉型政策,以驅動產業積極邁向低碳轉型,俾使臺灣在淨零轉型的艱鉅社會經濟工程上,穩定的切入公正轉型路徑。
臺大風險中心誠摯邀請您與會報導。
▲本次新聞稿將於記者會當日12/20上午9時前,公開於臺大風險中心官網、中央社訊息平台
▲為本次記者會接待準備&寄發會後資料,敬請填寫回覆媒體報名表
▲歡迎先參考去(2022)年調查摘要與發布會活動紀實
▲本次新聞資料雲端連結(將於12/20會後陸續上傳更新)
記者會流程:
時間 |
活動流程 |
09:45-10:00 |
報到(將提供調查數據摘要) |
10:00-10:20 |
「2023高碳排產業之公正轉型調查」發布 主持人:臺大風險中心 周桂田 主任 報告人:臺大風險中心 王瑞庚 兼任博士後研究員 |
10:20-10:40 |
專家發言: 政治大學法學院 林佳和 副教授 臺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 鄭中睿 理事 臺大風險中心 王瑞庚 兼任博士後研究員 全國產業總工會 戴國榮 秘書長 |
10:40-11:00 |
現場媒體問答 |
新聞聯絡人:臺大風險中心
蕭彗岑/助理研究員/huitsen@rsprc.ntu.edu.tw/(02)3366-8422
許令儒/資深助理研究員/linru24@rsprc.ntu.edu.tw/(02)3366-8422
備註:臺大校友會館地圖(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2-1號3F)
該會館鄰近立法院、教育部、中央聯合辦公大樓;交通便捷距臺北車站約5分鐘車程,距大眾捷運(藍線-善導寺站、紅線-臺大醫院站)步行約10分鐘。
-
20231219_公正轉型調查-數據摘要.pdf
Size: 1.17 MB
Hits:4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本文歡迎媒體及相關平台轉載,惟請遵守引用原則:
1.姓名標示 2.非商業性 3.禁止改作。註明文章來源轉載自台大風險中心,以及附上資料來源並連結本文。
若僅引用部分資料和數據,務必在上架前與我們確認相關內容,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與我們聯繫。
※商業用途轉載,請與本中心連絡,謝謝。※
2022臺灣高碳排產業之公正轉型意識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