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主題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研究主題 navigate_next Open Energy navigate_next 2023台灣能源情勢回顧

文/施怡君 中心資深助理研究員、王涵 中心資深助理研究員、黃偉任 中心助理研究員、許書容 中心計畫專員

 

  COP28 通過的「阿聯酋共識」(UAE Consensus)呼籲各締約方在2030年將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提高到2022年的三倍,或至少達到11,000GW;同時要求2030年之前,能源效率年均改善率從2%提升至4%,相當於2022年的兩倍(COP28 UAE, 2023)。這項目標不僅將成為全球2050淨零排放路徑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能源轉型治理挑戰。

  在上一期的Open Energy專欄「前瞻能源的後起之秀」中,我們深入探討地熱、生質能及海洋能,為讀者揭開前瞻能源的發展潛力與挑戰。而本期Open Energy專欄中,我們將聚焦於台灣能源情勢的最新發展,全面檢視台灣發電結構,蒐整2023年台灣能源結構基本數據,並深入剖析全台能源消費和用電量的變化趨勢,以及運輸部門電動汽、機車的成長走勢。


一、2023年台灣發電量與發電裝置容量

  • 2023年全國總發電量為2821.36億度,較2022年減少60.50億度,減幅2.10%(經濟部能源署,2024a)。
  • 2023年發電量占比,以燃煤仍最高,占42.24%,依序為燃氣(39.57%)、再生能源(9.47%)、核能(6.31%)、燃油(1.34%)、抽蓄水力(1.08%)(經濟部能源署,2024a)。
  • 火力發電目前仍是我國主要發電方式,2023年火力發電量2345.73億度,占比高達83.14%。其中,燃煤發電量達1191.68億度,占42.24%;燃氣發電量為1116.30億度,占39.57%;燃油發電量為37.75億度,占1.34%(經濟部能源署,2023a)。燃煤發電量較2022年減少18.69億度, 燃氣則較2022年減少3.76億度。
  • 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種類占比,以光電為主(4.58%),其次為風力(2.20%)、慣常水力(1.40%)、廢棄物(1.20%)、生質能(0.08%)、地熱(0.01%)(經濟部能源署,2024a)。
  • 在再生能源發電量方面,2023年再生能源總發電量達267.09億度,對比2022年再生能源發電量238.77億度,一年之間成長了11.86%。其中,以風力成長幅度最大,從2022年總發電量35.77億度增加至2023年62.01億度,較2022年大幅成長了73.64%,其次為生質能增加48.73%(增加0.75億度)、太陽光電增加20.90%(增加22.32億度);慣常水力減少32.09%(減少0.75億度)、廢棄物減少6.20%(減少2.23億度)、地熱則微幅減少7.4%(減少0.02億度)(經濟部能源署,2024a)。
  • 如圖1-2所示,在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方面,2023年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達17,916MW,光電為12,418MW、風電為2,674MW,其他再生能源合計為2,824MW(經濟部能源署,2024b)。與2022年相比,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增加3,784MW,主要是風電增加69.13%(增加1,093MW)、光電增加27.70%(增加2,694MW),其他再生能源合計減少0.07%(減少2MW)。其他再生能源方面,地熱裝置容量增加2MW,慣常水力微幅增加6MW,生質能則減少10MW,廢棄物維持一致。

 

圖1-1 2023年台灣發電結構與發電量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2024a),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 ,台大風險中心製圖。

 

圖1-2 2023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與政府裝置容量成長規劃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2024b;經濟部能源署,2024g),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 ,台大風險中心製圖。

 

 

light

Box 1.1 發電量變化與發電裝置容量評析

 

 1. 因離岸風場陸續併網商轉,使2023年風力發電量創新高

  2023年已完整併網的風場有海能(376MW)及大彰化西南第一階段(294.8MW),使風力發電量創下歷史新高(鄒敏惠,2023;葉卉軒,2023)。截至目前,台灣共有4座離岸風場已併網商轉,除海能及大彰化西南第一階段,還有海洋(128MW)、台電一期(110MW),大彰化東南、允能一期、彰芳暨西島有望於2024年底完成併網。

 2. 沼氣發電增加,帶動生質能發電量銳增48.73% 

  2023年生質能總發電量為2.31億度較2022年同期大幅成長48.73%。固態生質能仍是主要發電來源,佔生質能總發電量的70%,而氣態生質能則佔30%。相較於2022年,2023年氣態生質能的發電量從2022年37.34百萬度增加到60.19百萬度,成長了61.18%;而固態生質能發電量則從2022年11.83百萬度增加至2023年17.13百萬度,增加44.84%(經濟部能源署,2024b)。台糖近年配合政府能源轉型政策,沼氣發電成效逐漸顯著,其2022年應用沼氣發電(不含憑證)及農廢資源發電,總發電量為1,314萬度,預計「東糖能源沼氣中心」(720kW)完工後,每年500萬度發電量,相當可供給1200個小家庭使用(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2023)。

 

 3. 2023上半年水情吃緊,導致慣常水力發電量銳減32.09%

  我國水力發電大致可分為「慣常水力」和「抽蓄水力」兩類型,慣常水力因利用河川天然流量或調蓄流量發電,故發電量與降雨量有顯著關係。經查台電自有水力發電2023年各月發電量,發現上半年平均發電量僅195.72百萬度,較2022上半年平均發電量519.36百萬度,減少323.64百萬度,減幅62.32%(台灣電力公司,2024)。由於2023上半年各月的降雨量明顯減少,以平均降雨量來看,2023年上半年平均降雨量為3148.42毫米,較2022年上半年平均降雨量減少996.85毫米,減幅24%,進而影響慣常水力發電量銳減(交通部中央氣象署,2024)。

 

 4. 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的政策目標規劃於2029年提前達標(2022基準年的三倍)

  依據能源署公布的「再生能源裝(設)置容量」、「民國112~118年未來電力供給規劃」進行推估,2029年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預計將達43,104MW,是2022基準年的三倍。其中,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預計為28,108MW、風力為11,538MW,其他再生能源預計為3,458MW(見圖1-2)。

 

二、全台能源消費變化趨勢

政策目標

 1. 節能貢獻評估:經濟部的《節能關鍵戰略行動計畫 (核定本)》涵蓋工業、商業、住宅、運輸等部門,同時整合新興節能科技應用,制定七大策略來達成「能源效率極大化」之目標,預計到2030年整體計畫可新增節熱227.3萬公秉油當量之目標(經濟部,2023)。

 2. 能源密集度目標:根據經濟部於2020年發布的《能源轉型白皮書(核定本)》,節能目標暨路徑規劃之期程與目標為2017至2025年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4%(經濟部,2020:43)。

 

節能戰略計畫推動路徑圖2-1 節能戰略計畫推動路徑
資料來源:(經濟部,2023)。


趨勢分析

 1. 2023年台灣哪些部門能源消費最多?

  • 2023年能源總消費量為7,859萬公秉油當量,整體能源消費呈現負成長,較2022年減少5.5%(經濟部能源署,2024c)。
  • 檢視2023年能源消費占比,工業部門為最大宗,占總消費量33.31%;非能源消費次之,占23.84%;運輸部門占16.70%;能源部門自用占8.57%;住宅部門占8.60%;服務業部門占7.89%;農業部門占1.10%(經濟部能源署,2024c)。
  • 細觀各部門的能源消費變化,2023年最終消費中以「非能源消費」及「工業部門」的能源消費減少幅度最大,相較2022年分別減少13.36%、4.80%,因而帶動了整體能源消費減少。另外,能源部門自用則是減少7.27%、住宅與運輸部門皆下降不及1%,服務業、農業部門則呈現成長趨勢(經濟部能源署,2024c)。

圖2-2 2023年部門別能源消費量及占比(單位:萬公秉油當量)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2024c),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台大風險中心製圖。

 

表2-1 2022與2023年全台能源消費變化比較表(單位:萬公秉油當量)

 

能源部門自用

工業部門

運輸部門

農業部門

服務業部門

住宅部門

非能源消費

總計

2022能源消費量

726.15

2750.34

1312.69

80.25

604.49

676.07

2163.01

8313.00

2023能源消費量

673.24

2618.08

1312.25

86.23

619.94

675.89

1873.94

7859.58

2023能源消費成長率

-7.29%↓

-4.81%↓

-0.03%↓

7.46%↑

2.56%↑

-0.03%↓

-13.36%↓

-5.45%↓

能源消費變化量

-52.91

-132.26

-0.44

5.98

15.45

-0.18

-289.07

-453.41

負成長貢獻度

+11.67%

+29.17%

+0.10%

-1.32%

-3.41%

+0.04%

+63.75%

-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2024c),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 ,台大風險中心製表。

 

 2. 工業部門各行業別的能源消費變化趨勢如何?

  • 工業部門能源消費量較2022年下降4.81%。各行業別的能源消費均有下降趨勢(表2-2),紡織成衣及服務業的能源消費下降幅度最大(-16.25%),其次為紙漿、紙及紙製品業(-16.11%)、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9.37%)、金屬製品製造業(-8.82%)、化學材料製造業(-6.45%)、金屬基本工業(-5.45%),唯有電腦週邊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之能源消費呈現正成長(1.85%)(經濟部能源署,2024d)。

 

表2-2 2023年工業部門能源消費變化趨勢圖(單位:萬公秉油當量)

 

紡織成衣及服務業

紙漿、紙及紙製品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塑膠製品製造業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金屬基本工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其他

2022年

101.48

112.45

746.01

81.34

203.47

447.30

99.51

636.92

321.86

2023年

84.99

94.33

697.91

77.39

184.40

422.93

90.73

648.71

316.67

能源消費變化量

-16.50

-18.12

-48.10

-3.95

-19.07

-24.37

-8.77

11.79

-5.19

較2022年能源消費量成長率(%)

-16.25%

-16.11%

-6.45%

-4.85%

-9.37%

-5.45%

-8.82%

1.85%

-1.61%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2024d),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台大風險中心製表。

 

 3. 能源密集度變化趨勢如何?

  • 自2017以來我國能源密集度正持續改善,2023年能源密集度僅3.57公升油當量/千元,較2022年下降6.79%。除了符合經濟部能源署訂定《節能目標暨路徑規劃》2017到2025年能源密集度需每年下降2.4%的目標,更高於COP28提出之能源效率改善目標,即各國在2030年前能源效率年均改善從2%提高至4%。(經濟部,2020;UNFCCC, 2023)

 

light

Box 2.1 台灣能源效率改善率優於全球平均水準


IEA表示亞洲開發中經濟體的能源效率改善幅度較大,其能源效率在2020年至2030 年間年均改善率為3.4%(IEA, 2024)。而根據美國能源效率經濟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for an Energy-Efficient Economy, ACEEE)2022年發布的「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報告」(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台灣在25個國家中排名第八,在亞洲僅次於日本(ACEEE, 2022)。

 

圖2-3 2017至2023年能源密集度歷年趨勢圖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2024e),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台大風險中心製圖。

說明:能源密集度改善率(rate of energy intensity improvement)為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 (GDP) 總能源供應比率的下降百分比。

 

三、全台用電量變化趨勢

政策目標

 1. 整體發電端之開發規劃:

  • 近年來,政府依能源轉型政策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設置,並以2025年太陽光電 2,000 萬瓩(20GW)及離岸風電 561.7 萬瓩(5.6GW)為推動重點。
  • 燃氣的部分預計於2023年至2029年間新增裝置容量約 2,276 萬瓩,扣除既有燃氣機組屆齡除役規劃,預估淨增加約 2,029 萬瓩。
  • 燃煤部分,政府將持續積極進行空污改善,並配合空氣品質狀況,執行自我管理之降載措施,逐步降低燃煤發電占比,以達成能源轉型目標。
  • 核能部分,核三廠兩部機組運轉執照期程已超出延役申請之期限,故將分別於2024年6月及2025年5月屆期停機除役。
  • 核四議題經2021年12月18日核四重啟公投未獲民眾支持,爰此,核能機組將維持現行能源轉型政策如期除役,核四不啟封(經濟部能源署,2024g)。

 

圖3-1 台電公司長期電源開發規劃圖3-1 台電公司長期電源開發規劃
資料來源:(台灣電力公司,2023a)。

 

 2. 整體用電端之需求成長預估:

  用電需求成長預估的部分,未來經濟情勢預估新興科技發展(如AI技術)可望帶動半導體及伺服器相關產業產能擴張等因素下,以及後續用電需求評估在考量半導體產業需求期程調整、重大產業投資持續發展,以及未來相關電氣化政策推動等影響下,預估2023年至2029年全國用電需求年均成長率約2.03%。惟仍須密切觀察經濟局勢變化,以掌握未來用電需求趨勢(經濟部能源署,2024g)。

 

趨勢分析

 1. 2023年台灣哪些部門用電最多?

  • 檢視2023年電力消費占比,工業部門占全台55.31%的電力消費,住宅部門占18.76%、服務業部門則占17.60%,三大部門占全台約九成二電力消費(經濟部能源署,2024f)。
  • 2023年總用電量2756.89億度,較2022年微幅減少1.50%,主因在於能源部門自用與工業部門分別較去年降低6.35%、2.80%。其中,工業部門減少43.95億度,為電力消費減少最多的部門,其電力消費量連續兩年下降。運輸部門、農業部門、服務業部門、住宅部門的電力消費皆較2022年成長,其中服務業部門增加8.79億度,為電力消費增加最多的部門,運輸部門增加2.20億度、農業部門增加0.14億度、住宅部門增加7.25億度(見表3-1)(經濟部能源署,2024f)。

圖3-2 2023年部門別電力消費量及占比(單位:億度)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2024f),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台大風險中心製圖。

說明:
1.全國電力消費量包括台電系統總售電量、能源部門及自用發電設備之自用電量 。
2.百分比加總存在小數進位誤差。

 

表3-1 2022與2023年全台電力消費量變化趨勢表(單位:億度)

 

能源部門自用

工業部門

運輸部門

農業部門

服務業部門

住宅部門

總計

2022電力消費量

189.88

1,568.88

16.78

32.62

476.54

509.82

2,794.52

2023電力消費量

177.82

1,524.93

18.98

32.77

485.33

517.07

2,756.85

2023電力消費成長率

-6.35%↓

-2.80%↓

13.11%↑

0.46%↑

1.84%↑

1.42%↑

-1.35%↓

電力消費變化量

-12.06

-43.95

2.20

0.15

8.79

7.25

-37.63

負成長貢獻度

32.05%

116.80%

-5.85%

-0.40%

-23.36%

-19.27%

-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2023f),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台大風險中心製表。

 

 2. 2023年工業部門最耗電的行業有哪些?

  • 2023年工業部門用電量為1524.93億度,較2022年減少43.95億度(見表3-1)。
  • 檢視工業部門各行業別的用電量,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以下簡稱電子業)的用電量最高,為631.55億度,約占工業用電四成。電子業之後,用電量依序是化學材料製造業的280.71億度、金屬基本工業的182.17億度,這三項產業的用電就占了七成以上的工業用電(經濟部能源署,2024f)。
  • 比較2022-2023年的電力消費量變化,唯有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與金屬基本工業的用電量增加10.52億度和0.65億度,其餘行業的用電量皆有下降(經濟部能源署,2023f)。其中,化學材料製造業減少21.25億度、金屬製品製造業減少11.88億度、塑膠製品製造業減少8.58億度,以及紡織成衣及服務業減少8.00億度(經濟部能源署,2024f)。

 
 

圖3-3 2023年工業部門各行業別用電量占比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2024f),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台大風險中心製圖。

說明:百分比加總存在小數進位誤差。

 
 

圖3-4 2023年工業部門電力消費變化趨勢圖(單位:億度)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2024f),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台大風險中心製圖。

 

 

Box 3.1 用電量評析

 

 1. 工業部門連續兩年用電量下降

  經濟部已預告今年(2024年)即將再次調漲電費,有望加速工業部門節能。雖然工業部門用電量連續兩年下降,但經濟部仍預估未來因新興科技發展(如AI 技術),工業用電需求應會擴張。根據能源署最新的能源統計月報數據,2023年1月的用電量為115.85億度,而2024年1月的用電量則增至127.26億度,較2023年同期增長了9.80%。(經濟部能源署,2024f)。

 

 2. 住宅部門用電量提高

  台灣建築能效標章制度至2022年上路以來,政府冀望藉此能效標章促進建築部門節能進度,並將在今年7月擴大實施範圍,納入民間新建建築(如下圖)。但依數據顯示,2023年的住宅部門用電量仍呈現成長趨勢,較2022年增加7.25億度電,約成長1.42%。

Box 3.1

 

 3. 服務業部門用電持續成長

  服務業部門為2023年各部門電力實質消費成長最多之部門,2023年較2022年成長8.79億度,約1.84%,其中住宿及餐飲業成長3.79億度,在今年多數部門皆降低用電量的趨勢下,建築使用相關部門用電量卻呈現逆勢上漲。

 

四、運輸部門電動車成長趨勢

政策目標

 1. 提高電動運具數量:根據國發會2050淨零規劃,2030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電動小客車及機車新車市售比100%(交通部,2023a)。

 2. 完善使用環境配套:交通部將在所轄管場域協助設置電動車充、換電設施,如國道服務區、公有停車場及運輸節點,預計於2025年設置10,137個慢速充電樁,和1,268個快速充電樁(交通部,2023b)。

 

表4-1 充電樁設置需求成長目標

充電樁規格

充電樁設置需求成長目標

2025

2030

2035

2040

慢充(槍)

10,137

34,625

95,425

201,825

快充(槍)

1,268

3,996

11,011

10,092

資料來源:(交通部,2023b)

 

  3. 產業技術升級轉型:2030年電動小客車、電動機車新車市售比各占30%、35%,其中2030年國產電動小客車占比至少占新車的5成(交通部,2023a)。

圖4-1 運具電動化推動里程碑
圖4-1 運具電動化推動里程碑
資料來源:(交通部,2023)。

 

圖4-2電動化車輛占新售車比例及階段性推動目標

 

趨勢分析

 1. 電動汽車

  • 2023年純電動汽車的新車領牌數較2022年同期成長53.93%(見表4-2)。而且,電動汽車的新售比首次突破5%(5.49%),顯示電動車銷量逐年上升。儘管電動汽車的新售比有所增長,但普及率仍不到1%(0.73%)(見表4-4)
  • 2023年電動公車占整體大客車新售比超過五成(68.70%),創下新高(見表4-3),較2022年成長59.44%。從2020年起,新售比每年皆有顯著的成長,然而,2023年電動公車的普及率僅12.25%,與去年相比成長59.09%,但與2025年電動公車普及率的政策目標相比,還有22.75%的差距(見表4-4)。
  • 2023年電動小客車的新車領牌數較2022年成長53.39%(見表4-3),新售比首次突破5%(5.93%),但普及率僅0.8%。
  • 2023年電動小貨車的新車領牌數較2022年增加79輛,新售比成長近7倍,達到歷史新高(見表4-3)。

 

 表4-2 2022-2023年純電動汽車登記掛牌趨勢(單位:輛)

月份

2022年

2023年

累計登記數

新車領牌數

累計登記數

新車領牌數

較2022年同期成長

(比例)

1

19,236

216

36,256

798

269.44%

2

20,089

854

37,570

1,331

55.85%

3

22,065

1,993

40,827

3,296

65.38%

4

22,342

284

42,135

1,326

366.90%

5

24,207

1,862

44,832

2,703

45.17%

6

25,124

946

48,480

3,675

288.48%

7

25,401

288

50,077

1,591

452.43%

8

27,441

2,041

51,851

1,780

-12.79%

9

28,699

1,261

54,021

2,200

74.46%

10

29,246

553

55,875

1,882

240.33%

11

30,642

1,407

58,034

2,178

54.80%

12

35,471

4,851

60,709

2,725

-43.83%

合計

35,471

16,556

60,709

25,485

53.93%

資料來源:(交通部公路總局,2024a)、(交通部公路總局,2024b),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台大風險中心製表。

說明:

1. 車種包含大客車、小客車與小貨車。

2. 本表所列數字以各月(年)底領有統一牌照車輛為限,軍車及未領牌照車輛不在統計內;亦不包括臨時牌照車輛。

3.「累計登記數」欄位為電動車輛登記數,並非新車領牌數,意即此數據會因車輛除役而變動,不代表累計銷量。「新車領牌數」欄位則較能反映銷量。

 

表4-3 近十年電動汽車新售比成長趨勢(單位:輛)

車種

電動公車/大客車(營業用,不含遊覽車)

小客車

小貨車

總計

類別

電動車新車領牌數

新車領牌總計(含燃油、電能)

電動大客車占新車領牌大客車之比例

電動車新車領牌數

新車領牌總計(含燃油、電能)

電動小客車占新車領牌小客車之比例

電動車新車領牌數

新車領牌總計(含燃油、電能)

電動小貨車占新車領牌小貨車之比例

電動車新車領牌數

新車領牌總計 (含燃油、電能)

占比

2014

48

1,843

2.60%

54

382,840

0.01%

0

29,275

0.00%

102

413,958

0.02%

2015

23

1,089

2.11%

56

379,026

0.01%

0

29,393

0.00%

79

409,508

0.02%

2016

86

1,249

6.89%

22

393,793

0.01%

0

34,434

0.00%

108

429,476

0.03%

2017

57

1,281

4.45%

766

396,190

0.19%

2

36,266

0.01%

825

433,737

0.19%

2018

202

1,096

18.43%

598

384,083

0.16%

7

36,752

0.02%

807

421,931

0.19%

2019

33

662

4.84%

3,361

383,987

0.88%

0

40,352

0.00%

3,394

425,001

0.80%

2020

98

432

22.69%

6,243

396,345

1.58%

7

45,640

0.02%

6,348

442,417

1.43%

2021

209

560

37.32%

6,997

382,918

1.83%

68

47,576

0.14%

7,274

431,054

1.69%

2022

429

872

49.20%

16,106

364,231

4.42%

15

49,160

0.03%

16,550

414,263

4.00%

2023

684

996

68.7%

24,706

416,290

5.93%

94

47,001

0.20%

25,484

464,,287

5.49%

資料來源:(交通部公路總局,2024b),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台大風險中心製表。

說明:

1.車種包含大客車(營業用,不含遊覽車)、小客車與小貨車。

2.大客車(營業用,不含遊覽車):泛指巿區汽車客運業或公路汽車客運業之電動大客車,本文以電動公車稱之。

3.本表所列數字以各月(年)底領有統一牌照車輛為限,軍車及未領牌照車輛不在統計內;亦不包括臨時牌照車輛。

 

表4-4 近十年電動汽車普及率成長趨勢(單位:輛) 

車種

電動公車/大客車(營業用,不含遊覽車)

小客車

小貨車

總計

類別

累計掛牌電動車輛數

總計(含燃油、電能)

電動大客車占累計掛牌大客車之比例

累計掛牌電動車輛數

總計(含燃油、電能)

電動小客車占累計掛牌小客車之比例

累計掛牌電動車輛數

總計(含燃油、電能)

電動小貨車占累計掛牌小貨車之比例

累計掛牌電動車輛數

累計掛牌總車輛數(含燃油、電能)

占比

2014

122

15,315

0.8%

434

6,405,778

0.01%

16

890,703

0.002%

572

7,311,796

0.01%

2015

126

15,500

0.8%

478

6,573,746

0.01%

16

903,739

0.002%

620

7,492,985

0.01%

2016

205

15,663

1.3%

475

6,666,006

0.01%

7

911,524

0.001%

687

7,593,193

0.01%

2017

262

15,890

1.6%

1,236

6,763,422

0.02%

5

919,294

0.001%

1,503

7,698,606

0.02%

2018

463

15,966

2.9%

1,795

6,845,711

0.03%

9

926,128

0.001%

2,267

7,787,805

0.03%

2019

473

15,867

2.98%

5,100

6,919,256

0.07%

6

934,456

0.001%

5,579

7,869,579

0.07%

2020

564

15,782

3.57%

11,194

6,984,750

0.16%

13

941,016

0.001%

11,771

7,941,548

0.15%

2021

754

15,561

4.80%

18,145

7,104,034

0.26%

77

954,793

0.008%

18,976

8,074,388

0.24%

2022

1,170

15,246

7.70%

34,160

7,210,327

0.47%

89

968,843

0.009%

35,419

8,194,416

0.43%

2023

1,831

14,949

12.25%

58,646

7,335,792

0.80%

180

976,720

0.018%

60,657

8,327,461

0.73%

資料來源:(交通部公路總局,2024a),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台大風險中心製表。

說明:

1.車種包含大客車(營業用,不含遊覽車)、小客車與小貨車。

2.大客車(營業用,不含遊覽車):泛指巿區汽車客運業或公路汽車客運業之電動大客車,本文以電動公車稱之。

3.本表所列數字以各月(年)底領有統一牌照車輛為限,軍車及未領牌照車輛不在統計內;亦不包括臨時牌照車輛。

 

 

Box 4.1 運具電動化評析-電動汽車


1. 2023年電動公車占整體大客車新售比為68.78%,利多因素包括:(一),交通部公路公共運輸計畫自2023年起停止對燃油公車的補助,加速推動市區公車電動化;(二)交通部與其他部會於2023年推動「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除了提供客運業者購車補助外,還在維修及營運面提供更多協助,從而促使電動公車的新車領牌數在今年有顯著增長(行政院,2023)。根據縣市別統計,台北市(+194.40%)、台中市(+57.80%)、新北市(+54.30%)和高雄市(+41.20%)的電動公車新車領牌數成長幅度較大(交通部公路總局,2024b)。


2. 2023年電動小客車的新售比首次突破5%,利多因素包括:(一)環境部持續推動「汰舊汽車換電動車方案」,即汰換10年以上舊車換購電動車可享1.5萬元補助(李蘇竣,2023);(二)台電於2023年5月首度推出「電動車充換電設施電價」提供「低基本費、高價差、離峰長」的優惠,以一輛汽車每年平均行駛1.5萬公里,每月1,250公里試算,若選對時間充電運用「專用電價」,電動車可比燃油車年省近1萬2仟元(台灣電力公司,2023b);(二)各縣市的電動車快充、慢充設備皆有成長趨勢,間接促進公眾對電動車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快充以彰化縣、雲林縣、宜蘭縣成長幅度較大,慢充則以基隆市、台南市、嘉義市成長幅度較大,但充電樁資源仍高度集中在六都(Chen, 2023)。

 

3. 2023年電動小貨車的新售比成長近7倍,利多因素包括:(一)經濟部於2023年9月啟動「電動物流車補助計畫」,積極推動「物流車油轉電」,使今年電動小貨車的新售比有明顯增長(經濟部,2022);(二)觀察國內業者在電動貨車技術和市場佈局方面,僅有中華汽車等車廠具有整車製造能力,尤其是菱利E300車款深受消費者歡迎(黃阡阡,2023)。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鴻海科技日,首度推出「Model N」純電動物流車(黃俐嘉,2023)。在政策推動和市場激勵的作用下,有望提高電動小貨車的新售比及普及率。

 

2. 電動機車

● 如表4-5所示,相較於純電動汽車的增幅,2023年電動機車的新車領牌數較2022年同期,幾乎每個月都下降,全年度下降約一成(9.04%)。

● 如圖4-2所示,2023年電動機車占整體機車新售比為9.16%,較去年(11.95%)大幅下滑約3%;普及率為則4.83%,較去年微幅上升來到歷史新高

 

表4-5 2022-2023年電動機車登記掛牌趨勢(單位:輛)

2022年

2023年

累計登記數

新車領牌數

累計登記數

新車領牌數

較2022年同期成長(比例)

1

549,197

3,025

632,419

2,803

-7.34%

2

553,320

4,283

637,599

5,567

29.98%

3

562,772

9,757

645,032

8,371

-14.21%

4

568,921

6,419

650,299

5,752

-10.39%

5

575,553

6,874

656,809

6,892

0.26%

6

583,126

7,902

663,899

7,474

-5.42%

7

590,244

7,436

669,881

6,411

-13.78%

8

597,553

7,737

676,605

7,163

-7.42%

9

605,941

8,753

683,479

7,240

-17.29%

10

613,087

7,514

690,776

7,747

3.10%

11

621,580

8,852

696,672

6,527

-26.27%

12

630,223

9,138

703,879

7,818

-14.45%

合計

630,223

87,690

703,879

79,765

-9.04%


資料來源:(交通部公路總局,2024a)、(交通部公路總局,2024b),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台大風險中心製表。

說明:

1.車種包含大型重型機車、普通重型機車、普通輕型機車、小型輕型機車。

2.本表所列數字以各月(年)底領有統一牌照車輛為限,不包括未領牌照及臨時牌照車輛。

3.「累計登記數」欄位為該月電動車輛登記數統計。「新車領牌數」欄位則較能反映該月銷量。

 

圖4-3 近十年電動機車新售比及普及率成長趨勢(單位:輛)

資料來源:(交通部公路總局,2024a)、(交通部公路總局,2024b),下載日期:2024年3月5日,台大風險中心製圖。

說明:

1.車種包含大型重型機車、普通重型機車、普通輕型機車、小型輕型機車。

2.本表所列數字以各月(年)期間新領之統一牌照車輛為限,不包括未領牌照及臨時牌照車輛。

3.新車市售比:該年度電動機車新掛牌數 ÷ 新掛牌總數。

 

 

Box 4.2 運具電動化評析-電動機車

 

1. 2023年電動機車新售車占比為9.16%,在2021年及2022年連續兩年逐步攀升後,首度下滑,且創下2019年高峰之後的新低點。推測因素其一為2022年底電動機車龍頭品牌商宣布2023年起「騎到飽」方案退場,影響民眾購買意願。而機車大廠選擇在傳統銷售旺季(暑期)推出油車熱銷車款低價優惠,確實帶動一波買氣(邱馨儀,2023)。年底,PBGN換電系統的電池,出現斷電或耗電速度異常的現象,影響擴及6家電動機車車款。技術問題若未能有效解決,恐長期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

2. 雖然新售車占比大幅下滑,但電動機車普及率仍然較去年微幅上升,來到4.83%的新高點。推測為環境部淘汰老舊機車補助於2023年底屆期,未來須搭配換購低汙染車輛才有機會申請補助。

 

 

Box 4.3 PBGN(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換電聯盟


目前共有6家車廠(睿能、中華汽車、台灣山葉、台鈴、宏佳騰、摩特動力)為其聯盟成員,採用睿能(Gogoro)的換電系統。

 

五、綜合趨勢分析

  俄烏戰爭引發的天然氣供應短缺、全球能源價格飆漲及通貨膨脹等問題,再次讓全球陷入能源危機,各國對於此議題的關注持續到2023年COP28。COP28更成為氣候談判的轉折點,逾110個國家承諾將在2030年前達到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提高到2022年水準的三倍、能源效率年均改善率從2%提升至4%,並在「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中強調「零排放和低排放車輛」(zero and low-emission vehicles)的快速部署。

  台灣也積極因應國際情勢變化,在2023上半年通過重要法案修正,包括《氣候變遷因應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等,為未來再生能源發展空間創造利多因素。此外,經濟部在2024年初,公告「113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微幅上調地熱發電不及2MW容量級距、沼氣發電的躉購費率。

  本中心研究團隊觀察到2023年台灣能源情勢的關鍵趨勢,包括:

 (一)回應阿聯酋共識2030年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臺灣預計提前於2029年達標;對照「減煤、增氣、展綠、非核」能源轉型的方向,2023年臺灣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增加至9.47%、燃氣的占比增加至39.57%,核能發電占比減少至6.31%,唯有燃煤占比與原定的「減煤」目標背道而馳,較2022年增加0.24%。另外,在再生能源發電量方面,今年生質能和風能的發電量顯著增加,但受2023上半年水情嚴峻的影響,慣常水力發電量銳減32.09%。

 

 (二)2023年底,COP28提出之能源效率改善目標為2030年各國的能源效率年均改善率將由2%提高至4%。根據IEA資訊顯示,亞洲開發中經濟體的能源效率改善幅度較大。經濟部能源署定義能源效率改善為「每單位GDP所需要能源投入減少」。因此,以台灣現狀而言,2023年能源密集度改善率為6.79%,自2022年迄今兩年高於COP28提出之能源效率改善目標。

 

 (三)2022年,全國的電力消費量達到了2,794.52億度。然而,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出現了下降,降至2,756.89億度,約下降1.35%,並未如經濟部預估全國用電需求年均成長率約2.03%。雖然整體電力消費量有所減少,但住宅和服務業部門的用電量卻呈現明顯增長的趨勢。這可能意味著在這兩個部門中,節電規劃的實施仍然存在著改進的空間。與此同時,工業部門的用電量則連續兩年出現下降,表明工業節電的成效正在逐漸展現。然而,唯有電子業用電量連兩年增加。

 

 (四)在運具電動化的部分,對照2030年電動公車普及率100%之政策目標,今年電動公車的普及率成長至12.25%,但與2025年電動公車普及率的政策目標相比,還有22.75%的差距。對照「2040年電動小客車的新售比達100%」的目標,今年小客車新售比首次突破5%。另外,今年電動小貨車的新售比為0.20%,較2022年成長近7倍,其普及率也有顯著增長。電動機車2023年新售比為9.16%,與2030年新售比35%的政策目標有25.84%的差距。

 

  綜上所述,台灣能源轉型在2023年取得重要的進展,但仍面臨不少的挑戰。例如,旱澇交替的極端氣候現象衝擊慣常水力發電,進而影響電力調度系統,因此需要提升水力發電韌性。此外,用電大戶條款的政策嚴格度及其執法成效需要進一步檢討和加強,以確實引導高用電用戶履行綠電義務,加速能源轉型。另外,許多既有建築物缺乏明確的建築能效評估系統,因此需要盡速完善建築能效評估系統,以促進住宅部門的節能成效。在運具電動化方面,需要擴建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以提高電動運具的普及率。總體來說,雖然台灣在能源轉型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需要持續努力克服這些挑戰,以實現更加永續和穩定的能源轉型。

 

表5-1 2023能源情勢趨勢分析

趨勢

推力

拉力

再生能源發電量持續成長

● 離岸風場併網容量增加

● 生質能(沼氣)發電量增加

● 旱澇交替的極端氣候現象使慣常水力發電考驗多

工業部門用電量連兩年減少

● 電價上漲有助廠商加速節能與布局綠能

● 用電大戶條款政策嚴格度及其執法成效有待檢討

住宅部門與服務部門用電量上漲

●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增訂第 12-1 條(未來新建、改建與增建建物,須強制加裝一定比例的太陽光電設備)

● 多數既有建築物無明確建築能效評估系統

電動小貨車的新售比和普及率顯著增長

● 經濟部「電動物流車補助計畫」

● 電動小貨車技術持續突破及市場需求熱絡

● 電池技術瓶頸與安全性問題

● 新興燃料(氫)電動車技術瓶頸

● 充電樁的普及

電動小客車新售比與普及率持續成長

● 環境部「汰舊汽車換電動車方案」

● 台電「電動車充換電設施電價」

● 各縣市的電動車快充、慢充設備皆有成長趨勢

● 充電樁的普及

●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修法進程

電動公車新售比與普及率持續成長

● 交通部停止燃油公車補助

● 交通部與其他部會推動「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

● 國產電動大巴選擇少

● 供電瓶頸

● 充電樁設備等硬體設施

電動機車新售比銳減,但普及率微幅成長

● 經濟部「提升電動機車產業補助」

● 環境部「淘汰老舊機車換購電動機車溫室氣體減量獎勵辦法」及「老舊車輛汰舊換新空氣污染物減量補助辦法」

● 各縣市加碼補助汰舊換新購(或新購)電動機車

● 基礎設施(非六都換電站)的普及度

● 電池穩定度

● 電池資費

● 維修保養便利性

資料來源:本中心研究團隊參考自(徐珮君,2023)、(台灣智庫,2022),並自行彙整、製表。

 

特別感謝

審校:林木興(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徐健銘(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王瑞庚(中心研究員/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 博士級研究經理)

製圖、製表、頁面設計: 黃凱文 中心助理

 





參考資料:

1. 台灣智庫(2022)。〈運輸部門的淨零轉型:貨車電動化〉。

2. 台灣電力公司(2023a)。〈長期電源開發規劃〉。

3. 台灣電力公司(2023b) 。〈「專用電價」上路 家用充電樁聰明裝輕鬆省〉。《台電月刊》,第725期。

4. 台灣電力公司(2024)。〈本公司自有水力發電近12個月發電量〉。

5.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2023)。《2023台糖公司永續報告書》。

6. 交通部(2023a)。《臺灣2050淨零轉型「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核定本)》。

7. 交通部(2023b)。《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行動計畫辦理情形》。

8.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2024)。〈每月氣象〉。

9. 交通部公路總局(2024a)。〈機動車輛登記數〉。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查詢網。

10. 交通部公路總局(2024b)。〈新車領牌數〉。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查詢網。

11. 行政院(2023)。〈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

12. 李蘇竣(2023)。〈鼓勵10年以上油車汰舊換新 明年底前換電動汽車至少可領1.5萬〉。

13. 邱馨儀(2023)。〈機車雙雄掀新一波價格戰 光陽最殺優惠價搶市 三陽加碼3,000元補助〉。

14. 施怡君、王涵、蕭彗岑、許書容(2023)。〈前瞻能源的後起之秀: 地熱、生質能及海洋能一次看〉。

15. 徐珮君(2023)。〈電巴大挑戰 1/國產化、台電供電瓶頸卡關 2030年真能看見萬輛電動公車滿街跑?〉。

16. 黃阡阡(2023)。〈電池升級、玩訂閱制 總座陳昭文曝淨零轉型心路 中華車拚電車銷售占比衝20%〉,今周刊,1382期,6月14日。

17. 黃俐嘉(2023)。〈提供V2L、貨艙高度達1.85米!鴻海Model N純電物流車世界初公開〉,聯合新聞網,10月18日。

18. 經濟部(2020)。《能源轉型白皮書(核定本)》。台北:經濟部能源局。

19. 經濟部(2022)。《電動物流車補助計畫》。

20. 經濟部(2023)。《臺灣 2050 淨零轉型「節能」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核定本)》。

21. 經濟部能源署(2024a)。〈能源統計月報 3-02發電量〉。

22. 經濟部能源署(2024b)。〈能源統計月報 4-02再生能源裝(設)置容量〉。

23. 經濟部能源署(2024c)。〈能源統計月報 2-03國內能源消費〉。

24. 經濟部能源署(2024d)。〈能源統計月報 2-04工業部門能源消費〉。

25. 經濟部能源署(2024e)。〈能源統計月報 1-01能源指標〉。

26. 經濟部能源署(2024f)。〈能源統計月報 3-04電力消費〉。

27. 經濟部能源署(2024g)。《111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28. 葉卉軒(2023)。〈沃旭能源:大彰化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 全數併網〉,經濟日報,9月15日。

29. 鄒敏惠(2023)。〈台灣第三座商轉離岸風場 苗栗海能風電47支風機啟用〉,環境資訊中心,5月16日。

30. Chen, Thomas(2023)。〈哪六都坐擁最多電動車充電資源?2023 上半年各縣市充電站分布現況揭曉〉,DDCAR電動車,7月23日。

31. ACEEE (2022). “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

32. COP 28 UAE (2023). “Global Renewables and Energy Efficiency Pledge.”

33. IEA (2024). “Energy intensity.”

34. UNFCCC(2023). Summary of Global Climate Action at COP 28.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本文歡迎媒體及相關平台轉載,惟請遵守引用原則:
1.姓名標示 2.非商業性 3.禁止改作。註明文章來源轉載自台大風險中心,以及附上資料來源並連結本文。
若僅引用部分資料和數據,務必在上架前與我們確認相關內容,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與我們聯繫。

※商業用途轉載,請與本中心連絡,謝謝。※

填寫資料
*
姓名
*
E-Mail
*
服務單位
*
職稱
*
驗證碼
重取驗證碼 (請注意英文字母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