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About
2017-12-27
-
計畫期間:
2017年6月1日 - 2021年7月31日
研究計畫
- 參與人員
- 研究概述
- 研究產出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設立與維運計畫」為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所承接之科技部旗艦計畫,旨在因應具跨學科特質之當代議題,透過傳播正確的科學新聞與建置具可信度的傳播網絡,成為促進整體社會學習對話與共生的平台。
從近年台灣面對科學風險爭議事件的脈絡中可以發現,官方以實證主義科學做為風險評估的單一基礎,可能忽略事件跨界風險的質,而延伸出其它問題與挑戰;而媒體在傳播相關資訊的過程中,也受到跨學科專業資訊以及政府部會資訊整合的挑戰。至終,民眾在大量龐雜且交互衝突的資訊衝擊下,缺乏參與投入社會學習的動機,並對政府與媒體資訊皆投以不信任。據此,在面對政府、科學機構、科學家、媒體與公眾等多元參與者,我們嘗試整合科學家與媒體之間的合作關係,作為建構可信賴的溝通平台的基礎,兼顧資訊的正確性與可讀性。
其次,為促進公眾對於科技爭議資訊更有效的理解,我們將成為媒體與科學家雙向培力與溝通的平台。一方面將專業複雜的科學知識轉譯為更貼近公眾的語言,另一方面亦協助媒體找到對的科學家,也確保科學家的意見被完整陳述。由此使科技與公眾生活的切身性得以被注意與呈現,並於雙方的溝通中扮演橋接的角色,促進多元溝通網絡的建立與連結。
面對議題與參與者都日趨多元的將來,可信賴的溝通平台將有助於促進對話與溝通,在面對科技風險事件時涵納更多元的參與,並進行更有效的風險溝通,且期待最終能回饋至政策制定與風險治理的面向,進一步推動整體社會學習與共同對話。
媒體投書與專題報導 | |
媒體名稱 & (作者) | 篇名 |
中央社 | 韓國浦項地震有關地熱 學者:對地質瞭解不足 |
環境資訊中心 | 地熱電廠誘發韓國第二大地震? 可能源自對地質調查了解不足 |
聯合新聞網 | 強化科學風險溝通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近日上線 |
研究報告 | |
報告類型 | 篇名 |
問卷調查 | 臺灣民眾科技風險之感知與態度調查 |
其他產出 | |
類型 | 標題 / 活動名稱 |
國際演講 | 【活動回顧】科學家與記者的第一支舞:彼此的期待與互動 |
工作坊 | 【活動回顧】縮小科學家與媒體報導間的知溝食安跨界工作坊 |
即時回應 | 機器醫生將可能改變醫療體系之專家回應 |
即時回應 | 歐洲芬普尼雞蛋事件的專家回應 |
即時回應 | 太陽能板廢棄物處置專家意見 |
即時回應 | 臺灣芬普尼相關科學爭議專家意見 |
即時回應 | 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增列二氧化硫專家意見 |
即時回應 | 「韓國最具破壞性的地震可能是由地熱電廠引發」 國際新聞專家意見 |
新聞稿 | 【新聞稿】芬普尼非致命毒物 關鍵在於農藥使用管理 |
新聞稿 | 【新聞稿】地熱電廠誘發韓國第二大地震? 可能地質調查不足 |
科學資訊 | 芬普尼的相關科學爭議 |
科學資訊 | 地熱發電與誘發地震科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