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變新視界電子報編輯室 洪俊智
1月7日晚上七點鐘,中心於臺灣大學頤賢館,舉行「鉅變新視界沙龍-臺灣未來社會褐色何去,綠色何從?」對談活動,主持人特地邀請臺大校長楊泮池,並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ー李遠哲、義美食品總經理ー高志明以及中心主任ー周桂田,一同參與本次沙龍,與談者都來自不同的專業領域,但都十分關心氣候變遷與台灣社會發展的問題,切入的視角廣泛卻不失焦,使得參與者對這次沙龍的議題也都十分踴躍發言,台下參與者也提出許多值得深入討論的問題,使得這次沙龍的舉辦十分成功。
首先,楊泮池校長提到,台灣對於永續發展的議題越來越關心,現在氣候變遷與能源議題也越來越被重視,綠色經濟的概念開始被提倡,現在世界需要思考其他的能源替代方案,加上人為的環境破壞,其實都對人類本身的健康有極大影響。另外,加上最近食安風暴頻傳,人類社會的風險一直在增加當中,也十分希望透過參加風險社會與政策中心的沙龍活動,和大家一同討論台灣面臨的問題。
李遠哲院士則指出,全世界都在面臨氣候變遷的危機,像是東南亞地區,強颱造成的水災傷亡及經濟損失都十分嚴重;美國西岸加州則是乾旱嚴重,缺水問題頻傳,轉到東岸則是暴風雪災情持續發生;而台灣今年更是最熱的一年之一,顯示全球暖化效應十分明顯。
如果人類行為再不改變,地球環境只會更加惡劣,人口增加速度太多,發展使得環境負荷漸漸超載。極端氣候帶來的公共支出只會越來越多,這並非各國政府的問題而已,氣候變遷是全世界的問題,里約環境發展會議後,雖然各國允諾會改善排碳,但面臨國家各自的發展,許多國家依然故我的大量消耗環境資源。
從科學的觀點來看,工業革命後,人類使用越來越大量的能源,當今消耗的能量大多是化石能源,現在討論低碳社會,就是回歸到太陽能,問題是如何運用,太陽光電會很有競爭力,石油跟煤炭被開發出來,但是加上運輸到各國,耗費的成本其實很高,但太陽能可以無國界的接收輸送,像風力也是從陽光衍生出來的能源。現在去美國加州,許多人家屋頂都有太陽能光電板,許多人家戶用電得以自給自足,但台灣與美國的人均居住面積,相較之下台灣小很多,但藉由科學的進步,是有克服的空間。像英國,已朝建築物不耗費任何能源的目標邁進,學校也都讓學生有得以討論國家能源轉型的機會。
若台灣在各個面向都需要更積極的政策討論。像現在台灣農業,要增加休耕的土地,但台灣目前糧食自給率僅有30%左右,大多數糧食來自於進口,糧食自給率牽涉到國家安全的議題,不該如此草率地做決定。政府如果只會在經濟不好的時候鼓勵消費,是不正確的想法,應該要將投資多投注在再生能源或節能減碳上。台灣該怎麼走,經濟該如何發展,難道是繼續把農地徵收變為工業區或蓋成大樓嗎?
義美總經理高志明接著提到,前幾天食安會議,許多官員保證食安風暴不會再發生,認為零檢出便代表安全,其實零檢出是不可能真實存在,除非你控制了良好的環境,就像在實驗室做實驗一樣,而未檢出,也不代表真的是沒有毒物。學術界指出了十分多的社會風險,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solution,就他看來,食品安全的問題,是一個跨科技學門的問題,沒有一個領域可以完全解決食安風暴。許多致癌物質,過敏原,每年都會有新發現,許多食材追本溯源。只要談到食安,不分藍綠,跟每個人都切身相關。
台灣相較之下大多為小農,鄰近田地種的作物不一樣,因此農藥也會散播到旁邊的農地,農作物所檢驗出的農藥有可能是隔壁飄散過來,有些小農其實十分無辜。環保署回應則較為積極,學術機構做出的研究報告,最好可以落實,就算印了幾萬冊,沒有solution也無濟於事,檢驗結果只能當作參考,檢測常常都是靠經驗。台灣的食安風暴很有可能再發生,台灣有解決食安風暴的就是台灣大學,可以透過各種科系的合作,若產業能跟學界合作,共同解決食安問題,檢驗之前需要了解基礎知識,希望臺大能夠領導解決台灣環境與食品上的各種風暴。
周桂田主任補充道,剛剛提到的問題都是超越黨派超越國界,不分政治立場的。李院長提到台灣人均耗用食物率最高,不僅如此,台灣人均用水量也居高不下,二氧化碳排放量亦然,若全世界一致性通過對於過度二氧化碳排放的制裁,台灣將會面臨重大挑戰,台灣面臨結構性的問題。唐獎得主布倫特蘭來台領獎時便特別提到,台灣對於石化產業的補貼過高,不利於永續發展。台灣的走向如何,要靠全部的公民一同監督。
活動中,太陽光電協會理事長發言提到,台灣約有兩萬~四萬人從事太陽光電產業,但政府對於太陽光電產業有所管制,政府似乎不讓全台灣人民有自由選擇發電形式的可能,太陽光電要推廣到都市是十分有利的,像鐵皮這種建材,便十分適合裝設。
李遠哲院士回應則是,若要太陽能板廣泛使用,加州的電力系統做到白天可以賣電,晚上可以買電,但台灣電力系統還無法達到自動轉化的階段,台灣要推廣太陽能光電,牽涉到政策與技術面,台灣外銷太陽能板達到全世界20%,但在台灣的應用卻偏低。
其中一名參與者問到,歐盟與其他國家,未來都有規劃如何節能減碳,是否有哪些方向是值得台灣去參考。永續教育該如何落實,許多技術開發的同時,也帶來許多環境破壞,該如何改善?
楊泮池校長認為,臺大雖然不是萬能,但知識分子需要對社會負責,食安的傷害不是僅從損失金額來衡量。站在學校立場,需要特別強調學生所屬科技的專業倫理,食安的事情當然也要從跨領域的角度來著手,檢測其實是最後一道關卡,新的檢驗程序出來,不肖業者還是會找出應對方法蒙騙,許多事情腳踏實地,把學生教好,是台大應該做,也只能這樣做。
李遠哲院士則說,發生食安問題後,台灣國內其實有被喚醒。最積極在做節能減碳的應該非歐盟莫屬,歐盟影響力極大。Jeffrey Sachs也呼籲積極減碳。雖然歐美都在積極減碳,但歐美這些已開發國家並非亞洲國家的榜樣,台灣需要找到自己的路,在有限資源的地球上發展,不能再無止盡地開發資源。
活動剪影:
Error
Joomla Gallery makes it better. Balboo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