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貧窮(energy poverty)是社會學研究的重要議題,其意義如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7項所陳,「確保所有人均能獲得可負擔、可靠、永續並且現代的能源」(ensure access to affordable, reliable, sustainable and modern energy for all)。該議題涉及多元面向與不同尺度,本文則就成因、衡量以及影響等三個部分,建立理論性框架。
環境部於近期邀集環境團體召開碳費徵收辦法進行公聽會,按照其簡報顯示去年底行政機關已經數度與產業界溝通,規畫對於2.5萬噸以上溫室氣體排放源再扣減2.5萬噸作為徵收基準;同時,近期傳出石化業、鋼鐵業等高碳排產業因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事宜爭取免徵碳費。
《氣候變遷因應法》(原《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以下稱「氣變法」)自2023年2月施行,此法為我國氣候風險治理的重大法律,其大幅修正內容及其授權修訂或新訂子法受到各界關注。
溫室氣體包括81%的二氧化碳、10%的甲烷和7%的一氧化二氮,是地球大氣層內吸收熱能導致全球溫度升高的氣體。甲烷是第二大溫室氣體,在大氣中快速增加並造成空氣污染,全球超過60%的甲烷排放量來自於人為活動,主要來源為農業(42%)、化石燃料營運(36%)及廢棄物(18%)。
台灣在全球分工鏈上是製造業體系,屬於比較高碳排的國家。中國的碳排在2019年約是102億噸,是全世界碳排量第1、日本大概6.2億噸全世界第5、韓國約5點多億噸全世界第7。台灣碳排約2.7噸,全世界排行第24名,但我們人均碳排大概是10噸多,在1000萬以上人口的國家,我們排名第8名。
本期電子報主題為企業進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因此OPEN ENERGY即搭配企業氣候行動追追追專題。首先追蹤各國企業提出科學目標倡議(SBTi)的情況。SBTi是一個全球性機構,為讓企業根據最新氣候科學制定積極的減碳目標,使全球企業的氣候目標同時兼顧全球經濟情況下,達到2030 年將排放量減半
政府須把握「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並且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之時刻,原則上修法應該落實奧爾胡司公約的精神,崇尚資訊公開、公眾參與可審計性,並且持續地與社會、企業進行修法溝通,明訂立法原則、治理組織與中央地方政府的權責,讓台灣在國家經濟戰略層級,把握社會與產業轉型的契機,
為展現台灣對抗氣候變遷的決心,蔡英文總統4月曾宣示,「2050年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然而,國際人士頗好奇,台灣喊出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有具體的計畫嗎?據了解,行政院內部會議,曾有部會首長質疑,台灣怎可能在2050達到淨零排放?部會首長信心不足的情況下,當然影響施政的成效。
英國為工業革命發源地,曾是全球最大煤炭消費國,2010年,英國燃煤發電占比高達40%,去年已降至1.8%,預計2024年10月起全面廢除燃煤發電。英國如何在短短10年內擺脫對煤炭的依賴?倫敦政經學院學者柏克(Josh Burke)接受《風傳媒》獨家專訪時表示,關鍵在英國於2008年通過《氣候變遷法》
北海被英國、挪威、丹麥、德國、荷蘭和比利時包圍,是世界上產業活動最頻繁的海域之一。由於在未來幾十年內,氣候協議將使北海風電場大規模擴張,為應對自然保護、能源生產、海鮮漁穫能在北海上共存的挑戰...
新冠疫情加速數位轉型,科技大廠訂單滿載,在國際品牌壓力下,國內科技業包括台積電、台達電、宏碁、聯電、華碩等紛紛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RE100),承諾百分之百使用綠電。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國際品牌壓力沒有因疫情而減緩,台灣邁向淨零的關鍵是大力發展綠能。」
歐美疫情趨緩,經濟逐步解封,氣候治理的腳步未停歇,歐盟將在7月中旬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又稱碳關稅),最快2023年實施。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推估,美、日等國可能跟進,屆時將形成新的「貿易壁壘」,鋼鐵、水泥、石化等首當其衝,
時序方入立夏,台灣就打破大半年加零的安好,居家防疫、遠距教學等議題,不再是為了與國際接軌的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切膚咫尺的日常。根據Google Mobility Change人流變化顯示,自5月11日宣布二級警戒以來,舉凡大眾運輸、零售商店與公園…等場所的人流都呈現驟減的趨勢,僅有住宅區增加了15%左右的人流。
現代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都脫離不了建築。城市裡充滿辦公大樓、車站、商場、醫院、體育場、旅館、娛樂場所和住宅,每年需要多少能源維持這些建築物運轉?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2019年的報告指出,建築物的運轉和興建消耗全球36%的能源,並且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全球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倫敦是近年全球空氣品質改善最多的地區之一,這樣的改善源於一位小女孩的死所引發的社會運動。2013年2月,9歲女孩Ella因為嚴重氣喘過世,善於運動的她長期暴露於超標的二氧化氮(NO2)中,2010–2013年間因嚴重氣喘送醫27次,包括3次進入加護病房。2014年法院第一次調查認為,空氣中某些物質可能「誘發」了氣喘致死,意指並非直接死因。為此Ella的母親...
還記得退伍那年,很高興通過高考法制類科的考試,分發到行政院環保署法規會報到。報到的第一天下午,長官就帶著我這個公務菜鳥去環評大會上「見習」。當時的我對於會議中,環保團體與官方代表間的激烈衝突,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天會後長官還溫和地說:「怎麼樣!第一天來,這有沒有嚇你一跳啊?」
全球尺度而言參與SBTi企業有大幅成長。到2021年4月19日為止,全球參與SBTi企業達到1346家,較去年同期成長456家,成長幅度達到51%(SBTi,2021)
我國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下稱溫管法),自2015年公布施行後,在2021年迎來第一次重大修訂的契機。除了主管機關環保署提出修正草案,立法委員洪申翰的《氣候變遷行動法》草案,也提出完整的對案,共同構成研究思考此次修法的討論基礎。
「由於氣候變遷情勢持續嚴峻,聯合國要求各國加速進行溫室氣體減量工作, 儘速達成碳中和長期目標,同時強化推動氣候變遷衝擊之調適作為。檢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施行至今,在管制工具、經濟誘因制度...
依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以下簡稱「溫管法」)的規範,第一期(105年至109年)階段管制目標將在今(109)年結束,第二期(110年至114年)階段管制目標即將展開,如何有效地掌握及檢討目標的執行進展,是落實溫室氣體減量的重要因素。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