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點能創共同創辦人 陳惠萍
一、缺乏民眾參與的台灣太陽光電市場
台灣從2000年起推廣太陽光電應用,但截至2016年7月,國內太陽光電系統的累計設置容量僅達935.8百萬瓦(MW)。[註1]距離蔡英文政府上任後,所提出2025年太陽光電系統設置量20000百萬瓦(MW)的政策目標,仍有極大追趕空間。
此外,以數字增長為主要政策目標下,還可能潛藏著另種隱憂。意即,一般民眾很難有機會共同參與、成為綠電生產者。根據筆者觀察,在2000-2009年太陽光電示範應用期間,僅有大約100個家戶利用補助資源,在屋頂實現太陽能發電的夢想。然而,200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後,國內太陽光電系統設置雖有顯著成長,但其中九成以上的設置者為公司業主;由一般民眾或家戶投入建置的小型太陽光電系統依然難以擴展。
二、綠能群募平台:號召全民打造太陽能電廠
為了結合群眾力量,一起支持綠電生產並為能源轉型共盡心力,「綠點能創」提供兩個平台服務,分別為「綠能公益平台」(SolarWe.cc),以及「綠益共享平台」(EverDawn.cc)。這兩個平台模式同樣奠基於政府再生能源電能躉購制度,透過建置太陽光電系統產生放大且穩定的售電獲益,進而產生不同附加價值。而平台的共同核心,則是希望提供民眾簡單參與能源轉型的做法, 進而促進綠能的普及化。
圖二 國內首創綠能群募平台
首先,SolarWe綠能公益平台,提供一個創新及友善的綠能參與方式,讓科技更有社會價值。做法上,平台主要結合企業與民眾捐款的力量,為弱勢團體建置太陽光電系統,搭配再生能源政策將電力躉售給電力公司,產生放大且持續二十年的愛心扶助。以桃園國際兒童村為例,第一階段我們為其募資建置5瓩的太陽光電系統,二十年售電期間,這套系統將為他們帶來近60萬元的穩定幫助。概要而言,除了集結愛心共創綠能,我們認為綠能公益行動還兼具「能源福利」、「綠能賦權」及「公民參與」的重要價值。
圖三 綠能公益行動的價值
其次,EverDawn綠益共享平台,則是提供民眾一個最簡單成為電廠合夥人的方式。具體來說,綠點能創透過設計的集資做法,讓民眾不再需要投資整座太陽能電廠,而是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購買一片或是數片太陽能板,並與其他參與者依比例分享獲益。在此做法下,民眾可享有規模經濟的好處,但參與門檻卻大大降低。
以EverDawn綠益共享平台的第一個專案為例,綠點能創與倡議非核家園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合作,以行動開啟這場全民綠電革命。主婦聯盟基金會和其他13位民眾以群募方式打造一座全民電廠,我們期許這不只是一座電廠,它更將重新串連起綠能科技與社會的正向互惠連結。執行做法上,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不只購買太陽能板作為行動響應,後續更將發電所得回饋能源教育基地,讓綠能獲益持續捲動社區、號召更多民眾參與。
圖四 第一座由群眾募資打造的太陽能電廠
在全球暖化的迫切危機下,轉型再生能源已是國際共同趨勢,但過去台灣民眾卻一直缺乏參與綠電生產的便捷管道。我們期許伴隨平台效應擴大,未來支持能源轉型的公民團體可以透過生產綠電的行動,宣示使用替代能源的決心。此外,一般社區大樓,居民們也可以集資在屋頂共同打造太陽能電廠。鄉里村落裡,大家可以揪左鄰右舍一起找屋頂&團購太陽能板,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參與,共同打造更豐富多樣的在地綠色電廠。
三、小結:台灣的綠能未來,因全民參與而更加美好
我們期許陽光所帶來的溫暖美好,能讓所有人共享。而此,也正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所有的人皆能享有負擔得起、可靠及永續的現代能源。事實上,在各種能源選項當中,太陽能發電是最有潛力實踐分散發電及能源民主的一項綠能科技。然而,在目前太陽光電市場發展下,社區家戶或者社會弱勢卻相對難以參與、共享獲益。因此,綠點能創期盼以平台搭建全民參與綠電的橋樑,一起生產綠電,並為環境永續及社會福祉共盡心力。
總結而言,號召全民參與不只是提高綠能普及化的做法,亦可視為回應全球氣候變遷的重要在地行動。透過結合新能源及互聯網的平台設計,綠點能創讓能源不再是冰冷的科技,更是參與群體可以彼此交流及共享的資源力量。在未來的十年或二十年,我們期許台灣綠能發展不是只有數量增加,還能透過全民參與而更有質性成長。更重要地,藉由公民參與理念的拋磚引玉,我們也期盼中央或地方政府單位未來應更積極研擬各種促進民間參與的策略方針,並且整合社區群眾的力量,才能讓台灣綠能發展除了追求數量「更多」之外,還能與公民社會結合的「更好」。
[註1] 參考自:陽光屋頂百萬座網站:http://mrpv.org.tw (取用日期:2016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