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名家觀點/全球化風險與國家韌性

(本文轉載自:2022/04/07 03:26:34 經濟日報 / 周桂田》名家觀點/全球化風險與國家韌性

 

 

文/周桂田 中心主任、台大國發所教授

  雖然全球近20年來面對極端的氣候、疫病大流行、空污、輻射、食品汙染等問題,陸續顯現全球風險共同體、認同與團結,但現實上應當凝聚的世界主義治理卻不斷地被地緣政治、國族主義與大國霸權所宰制,隱沒了其功能。例如在氣候災難上,觸動了全球社會與世代怒吼,然而各國仍盤算其氣候利益;在SARS及新冠肺炎上,台灣嘗盡中國大陸國族主義干預,而全球也陷入疫苗國族主義優先漩渦。

  世人真的很難想像,在21世紀數位時代仍然爆發大國侵略,而俄烏戰爭雖部分可歸咎北約東擴挑釁,但戰爭爆發以來美國、歐盟與北約之戰略自制以避免世界大戰。烏克蘭舉國強力抵抗的韌性,卻揪住全球人們之心而前往援助、戰鬥支援與難民救助。顯然,人類與生俱來的共善、天下為公之靈魂仍不完全受到地緣政治霸權或國族主義所蒙蔽;即使在專制中國大陸,仍有數十位大學教授聯名反對俄羅斯出兵。

  透視人類當代的處境,除了面對獨裁國家威脅、價值之爭,以及錯綜複雜的國際利益交換,另一方面氣候災難、新冠肺炎、老化等導致各國內部之產業、社會脆弱性,這些要素直指整體國家韌性與轉型的挑戰。前者建立在國防之強化,毫無懸念;但整體國家安全仍須後備的社會與人民意志支撐,而後者則建立在國家轉型中四項重要主軸:民主韌性、環境韌性、社會韌性與經濟韌性。

  就民主韌性而言,新的世紀之獨裁與民主之價值鬥爭除了觸發國際、區域軍事對峙、經濟制裁與科技競爭,也挑戰了全球安全秩序;近年來猛烈的氣候災難與疫病大流行好不容易促成全球在淨零碳排與公衛體制的批判與合作,但新冷戰下的獨裁與民主對峙將破壞全球與各國期程,全球合作都會打了折。

  就環境韌性而言,全球淨零碳排趨勢,已經促動急速減碳、產業轉型、甚至數位化速度的內外壓力。碳排議題導致產業、能源、運輸、建築等都需快速轉型,而將產生社會創新機遇,也可能導致環境退化。而台灣在這個當下,正逢來台投資資金大量回流,更多的用電、用水、廢棄物將導致環境承載量逼近臨界點,而電力、水的耗用涉及社會公平,廢棄物與空污涉及環境正義。未見政府清晰處理與對外說明,將毀損環境韌性的社會支持。

  環境正義牽動到社會韌性與經濟韌性,前者不處理好將可能延伸到農地安全、食安與健康,而失去社會支持將更難處理淨零碳排所產生的公正轉型。

  亦即,能源、產業、運輸轉型過程中之犧牲者與社會經濟脆弱困境,將削弱社會團結。同時,對習於以褐色經濟為運作的台灣,光新冠肺炎就停留在紓困手段,缺乏綠色振興與改革的前瞻架構;而對全球淨零下猛烈的碳關稅、供應鏈碳盤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綠電等要求,都顯示政府、企業與社會長久以來的遲滯作為,已經產生損害結果。一旦社會與經濟韌性產生毀損,稍一事故,將容易產生悲憤氛圍(social catharsis)或相對剝奪感,進而發展為社會抗爭。

  台灣位於地緣政治、獨裁與民主價值鬥爭前沿與脆弱的世界主義治理,國家安全需要民主、環境、社會與經濟韌性在劇烈轉型中相互支持、信任、繁榮,有強健的轉型韌性與團結,方能反饋對國際的貢獻,取得全球堅挺之韌性之島。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