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淨零賽局3》碳權是門好生意!特斯拉靠減碳轉虧為盈,本業虧損還是賺

(本文轉載自:風傳媒/淨零賽局3》碳權是門好生意!特斯拉靠減碳轉虧為盈,本業虧損還是賺

記者/謝錦芳報導

0709 cover

Photo by Jacek Dylag on Unsplash

 

  氣候變遷帶來危機,也帶來轉型商機。隨著歐美經濟逐步解封,全球唯一躋身蘋果供應鏈的化纖廠力麗訂單暢旺。因應國際品牌大廠如Adidas、Nike、H&M等要求使用環保再生料,Apple要求製程必須百分之百使用綠能,力麗投資設立力寶龍能源,全力發展綠能,目標在2030年達成生產據點百分之百使用綠能,並且減碳90%。

  走進力麗集團位於彰化芳苑工業區的化纖總廠,廠房內機器隆隆作響,自動化生產線將回收保特瓶製成環保再生材料。廠房牆壁上繪製簡單示意圖,讓國際級客戶如Apple、Adidas、Google等來稽查時,很快了解整個生產流程。

 

環保綠能材料吸睛 力麗躋身蘋果供應鏈

  力麗副總經理陳漢卿指出,由於Apple要求使用百分之百綠能,力麗特別申請一條綠電生產線,使用環保回收材料,因此躋身Apple供應鏈。力麗供應Apple的產品從早期智慧音箱環保紗線、智慧錶環保錶帶到iMac桌上型電腦環保電源線等,屬於小量精緻客製化產品。

  「歐盟開徵碳關稅,對我們當然有影響,但國際品牌大廠早就要求減碳,我們10年前開始研發環保材料,對綠能與環保製程的投資逾90億。」陳漢卿表示,以Adidas為例,要求在2025年前完全使用回收材料。在綠能方面,目前工廠屋頂都安裝太陽能,並投資陸上風機,目標在2030年百分之百使用綠能。

  化纖染整用水量大,也產生大量廢水,在缺水的時候,節水節能產品特別受歡迎。陳漢卿表示,力麗開發環保品牌Ecoya,製程減少用水量89%,節省能耗63%,減碳62%;工廠內廢料回收再製(CRZ)產線可將廠內廢絲、廢布等下腳料回收再製,可節省耗能逾6成以上。此外,也研發將工廠內廢棄物做成固態燃料棒(SRF),取代燃煤,把廢棄物變能源,一來節省成本,另方面減碳。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是賺取碳匯高手。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4月中在工研院舉行的論壇中指出,「特斯拉去年的財報首度轉虧為盈,該公司去年盈餘6億多美元,其中有15億美元來自碳權交易,顯示電動車本業虧損,但股價依然上漲。」

  對於歐盟將開徵碳關稅,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持正面看法,「便宜又大碗的生產模式過去了,未來是碳的性價比時代,減碳較多的企業如特斯拉可以賣碳權,賺取碳匯甚至高於本業。未來企業的碳排放有如生死功名簿,記錄企業生產過程的碳足跡。」

  「歐盟開徵碳關稅,企業不減碳,無法永續。」彭裕民說,企業家友人透露,歐盟要求水泥業每年減碳5%,如果達不到標準,必須買碳權排碳。歐洲水泥1公噸約40多歐元(約新台幣1331元),而歐洲碳價上漲逾51歐元(約新台幣1697元),未來還可能進一步上漲,讓業者大喊吃不消。也因此,這位企業家手機上的app隨時掌握自家水泥廠的碳足跡。這個碳足跡還必須經過第三方驗證,才算數。

 

碳的生死功名簿 記錄企業碳足跡

  「循環經濟可以帶動減碳逾50%。」彭裕民指出,從原料開採過程,例如化石原料可以製造成化纖,使用什麼染料,最後製成衣服,這過程中排放多少碳,衣服穿過之後,如何回收再利用,未來都要仔細設計與盤點碳足跡。如果企業減碳額超過自己的排碳量,可以賣碳權,賺取碳匯。

  彭裕民指出,「近年台泥積極減碳,與工研院簽下20年合約,最終目標是達成零碳。」傳統生產水泥的原料要挖山開礦,現在可以從煉鋼廠、煉鋁廠的爐渣或焚化爐的灰燼加以提煉製成水泥,把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粗估每年可以減碳50萬公噸。不過,這項新嘗試須要政府放寬法令限制才可行。

  為協助台灣企業減碳,工研院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由彭裕民擔任召集人。他指出,工研院彙整900多項原料和製程建立一個資料庫,每項原料與製程可以計算出碳足跡,協助企業減碳。工研院協助一家廠商外銷歐洲金屬製品,透過這個資料庫選出低碳材料,結果成功減碳30%。

 

全台老舊冷氣耗電量高 應加速汰換

  近年台灣出現高溫的日子越來越多,夏季越來越長,氣溫不斷創新高,冷氣的使用量也增加。政府補助冷氣汰舊換新,市面銷售的冷氣屬1級能效者達7成,不過,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目前最大問題是全台灣9年以上老舊冷氣仍有4成以上,許多人不清楚,這些高齡冷氣耗電量比新冷氣高出5成,應該加速汰換。

  對於租屋族而言,冷氣機通常是房東的財產,租屋族無法任意更換。趙家緯建議,政府應該推出措施加速這些9年以上高齡冷氣機的汰換,同時透過租屋平台協力計畫,要求房東揭露房屋內冷氣的能耗等級,讓民眾在租房子之前有心理準備。

  依環保署統計,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占總排放量近2成,僅次於製造部門。「台灣淨零行動聯盟」於6月初成立,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結合中鋼、中華電、日月光、台積電、鴻海等13家企業組成,承諾2030年辦公室據點達到淨零排放,2050年生產據點達成淨零排放。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辦公室據點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工廠少得多,比較容易達成,未來10年是全民學習減碳的關鍵期。

  「台灣的建築法規未隨時代更新,蓋出來的房子不符合歐美節能減碳潮流。」簡又新感嘆,「政府應該帶頭節能減碳,在公共工程方面如車站、大樓、橋梁等,應符合最新的能耗標準,不能老是只求最低標。」

 

因應淨零 日本要求2030新建築零耗能

  因應淨零風潮,日本要求2030年起新蓋建築必須是淨零耗能建築,趙家緯指出,許多國家針對淨零耗能建築訂定新規範,這類建築有良好的隔熱、通風,耗能比傳統建築減少50%以上,若屋頂加裝太陽能,可成為淨零建築。台灣有數百萬棟建築進入危老都更潮,政府應規畫都更後的新建築標準,提升其能源效率。

  資源有限情況下,提升能源效率是節能的重要措施。從產業面來看,趙家緯指出,國內高碳排產業如鋼鐵、石化、水泥等生產設備未來10年進入汰換潮,政府應引導產業朝低碳轉型,開發低碳製程與設備,引導產線汰舊換新。

 

鋼鐵業零碳商機 台廠吃得到嗎?

  企業界要爭取零碳商機,必須與時間賽跑。以鋼鐵為例,中鋼近期因業績長紅,股價大漲,但這波漲勢可以維持多久?趙家緯分析,鋼鐵業的製程汰舊換新之後,一用就是20到30年,中鋼的設備到了該汰舊換新的階段,如果未導入低碳製程,接下來恐怕錯失2050年的零碳商機。

  以負責全台規模最大離岸風場的沃旭能源為例,趙家緯指出,沃旭承諾在2040年實現零碳足跡,要求供應商在製造風機、地基、電纜和變電站所需要組件過程中使用100%再生能源,而且所使用的鋼材必須是零碳。當初沃旭來台發展離岸風電產,為落實供鏈在地化,與超過30家本地供應商簽約,如果台灣本地供應商無法抓住機會減碳,朝低碳轉型,恐錯失龐大零碳商機。

 

落實氣候行動 華碩2035全球營運100%綠能 

  因應未來的氣候風險,科技大廠華碩4月底宣布,以再生能源做為企業競爭力核心,將與相關業者合作開發綠能,積極穩定綠能。在營運方面,2030年台灣營運100%使用綠能,2035年全球營運100%使用綠能,將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RE100),並要求供應鏈在2025年前減碳30%。華碩永續長吳澤欣表示,「對華碩而言,永續不只是倡議,而是核心策略。」

  各地洪水、乾旱、野火、高溫等事件頻率升高,衝擊跨國企業的營運。以2011年泰國發生世紀洪災為例,嚴重打斷電腦產業供應鏈,當時華碩也受到衝擊。此後,華碩非常關注氣候因素,列入公司持續營運管理(BCM)的風險架構裡,將氣候行動整合在營運策略中,目前生產的綠色產品占總營收逾81%。

  歐盟開徵碳關稅主要瞄準重工業,不會對電子產品造成立即影響,但未來的碳關稅亦將使成本增加。華碩為品牌大廠,盤查集團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供應鏈,占65%,而營運端產生的溫室氣體比重不到2%,因此嚴格要求旗下700多家供應商以具體行動減碳。吳澤欣表示,在國際機構投資人要求下,華碩積極朝減碳目標邁進,包括訂定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供應鏈減碳目標、提升產品能源效率等。

  相較於歐盟開徵碳關稅,國際品牌如蘋果、微軟、IKEA等紛紛標榜2030年實現公司與供應鏈達到碳中和,其中,微軟甚至宣示2030年達到負碳排,這些國際品牌對供應鏈的壓力早就來了。彭裕民認為,「台灣的企業負責人若認真思考減碳帶來的商機,仍有機會躋身前段班。」

 

相關連結:

  1. 《台灣氣候風險與機會》
  2. 【轉載】淨零賽局1》不減碳就出局!歐盟碳關稅重擊,台灣企業超慢部署將嘗苦果
  3. 【轉載】淨零賽局2》2050淨零排放就靠減碳4招,9成綠電、禁燃油車都是嚴酷挑戰
  4. 【轉載】淨零賽局4》燃煤發電占比10年內從40%降至1.8%,英國能,台灣能嗎?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