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重設2030、2050年發展目標
本文轉載自:2021-03-11 02:08 》名家觀點/重設2030、2050年發展目標
文/周桂田 中心主任、台大國發所教授
photo credit: John Englart (Takver) Full Decarbonization and 100% renewables by 2050 say SustainUS via photopin (license)
新冠肺炎改變了全球也創造了台灣的機會。2021年初聯合國發布「2021年十大優先議題」,其中倡議之回應新冠肺炎、氣候與永續復甦、地緣政治與數位科技契機等議題,提出全球性的解決策略,都跟台灣高度相關。只是,台灣內部深陷褐色與數位經濟拉扯的轉型困境,本體論上停留在褐色經濟架構中爭論各種公共議題,認識論上未能覺醒全球變動對台灣的威脅,這是台灣的危機。
根本上,全球無法再單純的看待氣候變遷或疫病大流行,而是氣候衝擊、疫病傳染將導致更新型的複合性災害,此類破壞性的新常態發生頻率與衝擊範圍將越來越不可預測,若連結人口老化,將導致更劇烈的社會經濟不平等,迫使全球的政治議程需要重新開機設定,政府、產業、金融、社會都需要新的安全議程。
新冠肺炎腐蝕了地緣政治霸權,大國施展權力排除台灣參與全球衛生體系,反而讓全世界重新看到台灣的重要性,即全球共同體需要納入所有國際實體。雖然大國力道仍持續,但台灣典範已經生成機會。這已經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的運作價值與方向,成為新的航道。
但對台灣挑戰艱巨的是全球氣候議程與我國轉型的速度。在十大優先議題當中,聯合國將驅動更多國家於今年氣候變遷大會(COP26)召開之前加入「碳中和聯盟」,將由目前占全球經濟的70%、溫室氣體排放達65%的國家,擴張至溫室氣體排放達90%的國家為目標。同時,也號召全球城市、企業、金融機構等具體規劃2050碳中和路徑;各國需要繳交新的國家自定貢獻(NDC),並施行碳稅、碳交易政策、逐步停止燃煤電廠、停止補貼化石燃料等。也就是說,這個全球不可逆的走向將衝擊到能源轉型遲滯20年、至今急速追趕綠能的我國。
台灣當然有機會在全球新的經濟與社會戰略航道中加入運作,台灣強大的數位、IC與社會創新生態系,誠如施振榮倡議的微笑曲線,需要進行大步的轉型。當前政府推展5+2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可以搭上21世紀航道,透過這個路徑帶動台灣產業逐步轉型,掌握國際上高值化、低碳化、數位化的大洪流。此種高位策略若成功運作似乎可以順利地帶動台灣社會內部的轉型,而不直接碰觸既有的高排碳、高汙染的產業勢力;然而,時間不一定站在我們這邊。
第一,盧森堡安賽樂米塔爾、日本製鐵、南韓浦項鋼鐵已宣示2050淨零排碳;日本住友化學、荷蘭帝斯曼、美國藝康等石化業積極進行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台灣鋼鐵及石化業未見對策。在本中心分析台灣十大溫室氣體排放源公司占比約全國排碳之36%強之中,目前僅有台積電、台灣水泥較為積極,而十大排放源囊括了四家的台塑集團,未見積極的對應。
第二,更根本的是,長期習於褐色經濟的社會本體,任何一屆政府要去驅動電價、水價甚至勞動價格,都會陷入政治抵抗的忌憚。電價如同目前水價一般,即使已經面對極端氣候的乾旱,除了祭出大戶用水條款尚屬合理外,其他難於更動。
這些政治現實綑綁了台灣陷入漩渦式的褐色經濟內各種爭議,難於往前走出。台灣新一代勢必要建構前瞻轉型策略,進行能資源再生、產業耗能轉換、環境成本內部化,否則,這個經濟保守高敏感性的社會將持續自我內耗、爭議。全球已經重新啟航2030年與2050年目標,我們還蹉跎在數十年來的老議題,可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