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共和國/驅動新冠肺炎風險治理2.0
本文轉載自:2020-04-13 05:30 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驅動新冠肺炎風險治理2.0
文/周桂田 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台大國發所教授
Image by jacqueline macou from Pixabay
SARS、武漢肺炎與極端氣候災難本質上都屬於全球化跨界風險威脅,在二十一世紀的前二十年肆虐全球,其特性為一、發生成因無法預測,二、難於控制與判斷,三、擴散超越地理與相當迅速,特別是衝擊面從醫療、公衛、觀光、產業、科技、金融、失業、社會歧視恐慌、社會信任、社會倫理到政治爭議,挑戰整個國家的治理與韌性。
台灣及至二○二○年三月中對武漢肺炎之管控與治理成就斐然,受到全球各國關注;其可以說是我國政府與衛生專業官僚在歷經二○○三年SARS之慘痛經驗學習,發揮了專業與務實的防疫成就。我們稱之為台灣對武漢肺炎風險治理的1.0(COVID-19 Governance 1.0)。雖然如此,鑑於三月中後第二波的全球擴散與爆發本土社區感染的未來情境等所造成更強烈的社會、經濟衝擊,在預防性原則的架構上,應當進入風險治理2.0(COVID-19 Governance 1.0)的階段,為更為嚴峻的跨界衝擊部署準備。首先,政府決策應當從目前以醫療、感染專業結合中央部會體系,擴大到納入公衛、風險、社工、法律、倫理、科技與社會(STS)專業,並運用網絡治理架構連結與善用社區、社會多元行動者與資源,進行更細膩與系統的佈局。不可諱言,當初SARS雖後續迅速防治,但單集中關注醫療感染與醫療院所管治,在後續醫療院所防線崩盤(和平醫院封院)後,卻付出極高的社會代價。
其次,目前發展的態勢,就治理需求而言亟須進行多層次、多元、與時俱進的風險溝通;目前疫情指揮中心每日定期召開記者會、網路公布、社群軟體(APP等)發揮了關鍵的傳遞訊息與溝通效果,但就第二波疫情衝擊而言,亟須擴大風險溝通範圍、層級(從中央、都市、社區),並透過各級行政單位、地方運作經驗等匯集的運作,建構更多層次、多元的風險溝通,其不但能傳散更正確與細緻的風險訊息之外,更能啟動社會(因應)學習曲線。後者作用在於建構、提升與強化社會心理,雖至大眾恐慌(如搶購物資等),但能系統性的建構社會溝通,凝聚集體認同與風險命運共同體之道,將強化社會韌性。
為系統性的建構風險防禦網,強化台灣的防疫量能,具體運作建議如下:
一、擴大風險決策組織層級:
行政院對疫情之評估與決策,應除了目前焦聚在感染、醫療評估(科學評估)外,應擴大到社會、公衛、社工、心理、法律、倫理、經濟評估(社會經濟與倫理評估)。可以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下設立次級的社會經濟倫理評估委員會,其決議連同科學評估遞交決策者,由風險管理者(決策者)進行最終的評判決策。
二、善用網絡治理:
社會經濟倫理評估委員會的運作,亦可以做為各方溝通的網絡平台,彙整社會各界充沛的量能。台灣成熟的社工體系、社會心理網絡、社區賦權與公民科學的量能都足以擴充系統的韌性。例如,除了既有的社工網絡外,台北市南機場方荷生里長充分的抗煞經驗知識可以做為行動示範,鼓舞全台社區。各界爭相製作口罩地圖APP的公民科學,顯示台灣民間充沛的量能,絕對可以再開發去解決各項潛藏的問題,如食物資源分配、對脆弱族群之社會支援、倫理支援等。
三、善用各方知識防疫:
除了行政院開通健保卡與出入境紀錄追溯民眾旅遊史、利用數位監控居家檢疫者外(雖然這兩者都有涉及人權隱私與行政授權爭議),可以善用各界的知識動能。如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利用大數據標示出中國觀光客遍及全球各國的軸線,若當初受到重視,有助於政府於三月中前掌握全球化人員流動流向,並提早判斷阻絕哪些國家入境者。事實查核中心與科技部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對相關報導的知識審議,也相當促進政策的溝通與資訊的支援。
四、建構社會學習曲線:
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仍高、各國專家對疫情肆虐期程有不同評估、若進入大規模社區感染後政府的防治策略包括負壓、隔離病房的準備、醫護資源的動員、何種科學條件下進入封城、封城的作法(軟性、硬性)、社會、物資支援的系統等,都需要策略性並在不引發高度社會恐慌的方式下,提前向社會說明與溝通。其目的在於及早疏通社會情緒並建立預防性社會心理,越早拉出社會溝通與學習曲線,即使在某些議題上有情緒性的對立,但越能及早發展社會的理性。在此面向上,行政院應鼓勵相關知識單位的發言,有助於政府之外的風險溝通。
五、公共電視籌組對話論壇:
面對武漢肺炎可能引發全球與我國更大規模的跨界衝擊,如健康、倫理歧視、脆弱族群、經濟大蕭條、失業、產業契機與轉型等,建議行政院應籌思規劃公共電視進行武漢肺炎公共溝通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社工心理網絡、社區網絡行動者,討論各種策略與行動經驗。促進社會更多的認識,佈局社會學習曲線,在於系統性的建立社會認識、認同準備。所有國家在面對鉅大轉型,社會支持是為政府的治理後盾,也將展現我們在此次大災難中的台灣韌性。
全球化跨界風險需要以跨界的視野進行前驅部署,以達現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所言,台灣離那個地方(封城)還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