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沙龍為2023年第一屆淨零青年學院的課後「3+1」大師課程。
※本活動感謝富邦文教基金會專案贊助。
臺大風險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自去年(2023年)啟動「青年淨零力實踐平台」專案,盼能以政策、法制及企業治理為基礎,扮演國內青年在淨零知能與永續倡議上的共學網絡(hub)。本中心今年將持續以「青年淨零力實踐平台」專案為基礎,助社會各界在建構系統轉型的同時,正視青年世代對公平、公正的能源、經濟與就業遠景之需求。值得關注的是,甫結束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承諾「進行能源系統轉型,脫離化石燃料」,雖在世界公民的意識上有所突破,全球共同體認氣候變遷對未來世代有氣候風險的影響,然根據本中心去年12月20日發布的「公正轉型意識調查」結果顯示臺灣當前雖處於迫切轉型的轉捩點,但在公正轉型前景中,對青年世代的總體規劃與行動指引,仍需各界持續深化討論。
為呼應以上宗旨,並引領落實大學的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今年度首場青年沙龍「轉型不能停、公正逗陣行:對焦公正轉型前景中的青年主體」,本中心邀請到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士主講、臺大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詹長權特聘教授主持,並與青年就相關議題深入對談。
本場沙龍由詹長權特聘教授開場,以「空污和暖化的科學、政治與法律」為題,引介三十年來投身臺灣公領域,對環境及公衛政策與法制的倡議經驗。從青年世代切身經歷的新冠病毒(Covid-19)指出其「肉眼看不見,儀器測得到,且會對人體造成全身性危害」的特徵,帶現場青年回顧自1990年代開始,臺灣戮力於架構PM2.5的科學論證及政策參與。PM2.5與新冠病毒的特徵相似,詹特聘教授強調PM2.5科學論證的生成,除了源自研究者對環境及氣候變遷的歷史性思索,更與不同尺度下的政治、經濟因素相互影響。在台塑六輕工業區於1991年興建前夕,他成功促成PM2.5採樣器引入臺灣,並於1992年發布第一批六輕興建區之空氣採樣資料,以科學證明空污的時代重要性。
於此基礎上,為1997-1998年間,為呼應京都議定書(1997)在減碳降污上達成的國際共識,詹特聘教授受環保署(現為環境部)之託投入臺灣空污防治與創造環境價值的科學研究,並於過程中分別訪談了政界、社會團體及學界代表。作為學界重要代表的李院士(時任中研院院長),在與詹特聘教授的訪談中,提出了至今都至關重要的建言:「呼籲人們要更熱愛地球。臺灣過去幾十年來,將經濟發展視為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標,聚焦在工業成長,導致環境品質明顯且嚴重的惡化。環境破壞的速度,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要快,政府必須主導制定更嚴格的法律來限制污染的排放和有害的開發。」詹特聘教授回憶道,當時李院士與他都一致認為,政府可以對氣候與環境風險做出更積極的改變。
然而,當進一步從PM2.5研究提出其與心血管疾病、肺部病變的科學關聯性,在臺灣社會卻遭逢的歧見、公私部門的治理遲滯,詹特聘教授以自身長期試圖以科學論證影響政府決策的經驗,提醒在場青年「知識」與「行動」落差的危險性。尤其當2010年美國心臟醫學會發表PM2.5與心血管疾病連動關係的科學說明、2013年WHO發布報告書揭示空污對肺癌的影響後,相關部門仍著眼於假設性層次的澄清,而忽視國內可能領先全球所積累的研究成果,更遑論與國際接軌。
至此,詹特聘教授拋出重要的觀點:當政府部門的行動與學界、公民團體的溝通發生延滯,或看似投入大量技術研發及溝通成本,實則並未了解個別利害關係人在環境及氣候風險下之所需,我們還能怎麼做,才能促進整體社會(法規、協議、市場機制上)的轉型呢?他以「公民訴訟」的策略切入,並借鑑美國和法國近兩年的案例,鼓勵在場青年「法庭是戰勝氣候變遷的新戰場」。作為第一線承擔氣候風險的青年世代,在面對國內永續轉型無法接軌上國際氣候政策的困境時,透過利害關係人的訴訟策略,可以帶動公正轉型總體規劃與行動指引的滾動討論。「永續發展」究竟是發展為主,永續為輔,還是在思考發展之前,我們必須先意識到每人平均排放量,都將是人類的共同危機?
承接著詹特聘教授值得深思的引言與提問,李遠哲院士首先向在場青年展示了科學數據,並指出人類自地球上誕生之後,其實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自工業革命以降,人類開始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同時加上人口急遽增長,正在不尋常地改變地球的大氣層。而面對環境的快速惡化,人們也被迫意識到必須探究問題,共尋解方。李院士援引1970年代美國波音公司的超音速飛機製造計畫,當時國際指出超音速飛機所排放之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是否會影響人類生存的爭論。於是,因應當時科技發展所引發的環境爭議,便有科學家提出用於波音等相關耗能設備的冷凝技術所產生氟氯碳化物(CFCs),才是加劇臭氧層破洞的源頭。此也催生出各國科學家與各部門代表齊聚蒙特婁議定書第十九次締約國會議(MOP19),明訂各國對氟氯碳化物的使用規範。李院士以此案例進一步呼應了詹特聘教授的觀點,對政策行動必須時刻與科學研究接軌。
由於空污與碳排放的高度關聯,截至去年全球已升溫直逼1.5°C,處於危害人類與其他物種在地球上生存的臨界點。早在2015年的COP21決議,已規範全球平均溫度相較工業化前增加2°C以下,並盡可能達到1.5°C。COP26更明訂全球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應在2030年前減半,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轉型,以將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李院士論及,此雖為現階段全民在減碳上一致努力的共識,但也延伸了詹特聘教授引言時的觀點,主張淨零碳排的目標並非「永續發展」,而是青年世代在無可選擇下,避免身處「更壞」世界的結論。「永續發展」的基礎必須建立在上一代人們的生活,不會影響青年世代的生活。然而,現狀恰恰相反,上一代的生活已經對下一代造成不可逆的危機。
在專題演講的最後,李院士鼓勵在場青年,在2030年前我們仍有機會讓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讓2050淨零排放的願景嶄露一絲曙光。在這樣的路徑中,除了政府需要有遠見之外,我們也必須積極找尋不一樣的「發展」模式,才能以「青年」為本,落實公正轉型。
緊接在李院士精彩的演講之後,本中心邀請了三位曾是2023第一屆「淨零青年學院」的青年學員,與李院士和詹特聘教授進行主題對談。本次沙龍希冀邀請參加過本中心淨零轉型系列課程的青年學員回流參與,鼓勵其擔任與談人,進一步在課程結束後,提供學員們持續組織、深化當時課程所發想未盡的問題,並嘗試向兩位專家提問及交流。
首位提問的學員代表,為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的莊貝潔同學。莊同學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分享當前參與永續的青年,都是特定且已走入較前端的領導型青年。她認為對普遍青年而言,永續與淨零碳排等議題的距離還是稍微遙遠。因此,她向兩位專家詢問,如何讓永續成為更具易達性的生活模式?李院士認為,我們首先必須先區辨「永續行動」與「永續發展」的差異。永續行動是每位青年都可以從生活當下開始做起的改變,但令人擔憂的是人們似乎認定「發展」上的問題可以完全依靠「永續」解決。但往往我們看到的許多「綠色產業」做出的永續「發展」,僅限於不同供應鏈端對污染源的置換。與此同時,不同脈絡、尺度下,再生能源的可利用率亦是業者對永續的評量要件。詹特聘教授進一步補充,青年世代對永續議題易達性的焦慮源頭,來自與生俱來就處在氣候緊急的時代,對比上一代更易承受高碳社會的效應。面對政策的遲滯,詹特聘教授主張在氣候訴訟策略中,對青年環境人權的重新釋義,不失為推動社會與經濟結構改變的契機。
第二位發言的學員代表,為臺灣大學分子科學學程的吳宜珊同學。吳同學認為公正轉型中牽涉的許多複雜問題,凸顯了跨領域溝通的重要性。因此想請李院士與詹特聘教授分享過去與不同領域學者凝聚共識,獲得不同啟發的經驗。吳同學也進一步依據自身的背景詢問,若目前從事與淨零與能源技術無直接關係的基礎研究,哪些研究中的訓練與能力,有助於未來投入永續相關領域?李院士先是肯定氣候變遷為各學科領域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但也鼓勵在場青年重思「學科」的意義,強調知識的獲取本就應是多元、無界線的。至於在跨領域專家的溝通問題上,詹特聘教授指出當前臺灣跨領域互動的問題核心在於「我不動,但你來配合我」的本位思維。他語重心長地提醒,跨領域的意義,應是將不同領域間對改善人類社會、經濟結構困境有益的共識先凝聚起來,才能夠初步建構各領域在不同社會情境下,可以相互動態吸納的學術環境。
最後提問的是臺灣大學新聞所的廖芷瑩同學。廖同學認為臺灣若要面對2050年的淨零目標,「節約能源」十分重要,但「節約」也將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挑戰。廖同學觀察到許多大型科技公司,已投入節能相關技術的研發,設備廠也早已因應全球趨勢而開始減碳工作。然而,若科技廠想要接到更多的訂單、獲得更多的經濟成長,可能就會減緩節能減碳的腳步。因此她想詢問青年該如何看待「節約」與「發展」之間的衝突或取捨?或是我們需要如何的「節約發展」願景?李院士強調,在探討此問題前,我們應重新思索「發展」在永續轉型情境中的意義。若要在「永續」的架構下談「發展」,當前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模式,無疑與永續相互衝突,因此,「發展」思維的轉變,才是推動永續轉型的根本。詹特聘教授延伸李院士的立論,認為兩人在上個世紀末對環境價值的倡議,便是要呼籲各界在經濟價值之外,能夠為臺灣提前創造出永續發展的路徑。可惜的是,將近三十年過去,臺灣已失去當初共同創造環境價值的最佳時機。但詹特聘教授也期許,當推動轉型的力量於學術面、政策面都因政治因素而緩下腳步時,唯有從社會面繼續努力,才有可能持續引領正確價值的轉動。
在青年對談後,現場也有許多青年與各界專家學者踴躍向李院士及詹特聘教授提問,並有精彩的交流。詹特聘教授鼓勵青年們勇於掌握自己在氣候緊急時代中的主體性,不論是透過社會運動,還是由氣候訴訟,重新架構社會對世代正義的認知,青年是引導國家未來轉型路徑的關鍵力量。
2024 與大師面對面:李遠哲院士 淨零青年沙龍_專題演講-李遠哲院士
2024 與大師面對面:李遠哲院士 淨零青年沙龍_引言與觀點分享-詹長權教授
2024 與大師面對面:李遠哲院士 淨零青年沙龍_青年主題對談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