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變新視界電子報編輯室 洪俊智紀錄
第二位引言者是來自彰化醫界聯盟的葉光芃醫師,他提到政府為了選舉做出的政治承諾,不代表就會成為法律或實現,他提到2011年的國光石化事件,是在2006年,民進黨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後所簽署的發展計劃,但在2008年政權輪替後,蘇貞昌也隨之簽署了反國光石化的承諾書,從反國光石化運動之後,葉醫師深覺臺灣空汙問題嚴重,必須從民間由下而上的施壓,才能驅策政府有所作為。
由於空汚幾乎「無形無色」,所以容易使人忽視,且其毒害很難立即顯現及直接追溯連結判定,故是「無形的殺手」。環保署雖已在2012年公告空氣汚染標準,卻沒有實際上的防治作為,污染度不減反升,環保署缺乏具體的防治計畫。臺中火力發電廠規模世界第一,六輕火力發電世界第五,都是責無旁貸的汚染源,不能再藉各種名目擴充,而是要改良設備減碳;濁水溪集集攔河取水供應六輕工業區,致使濁水溪下游揚塵增加,都是不當開發汚染空氣之例。
對岸的習李體制將PM2.5視為嚴重國家問題,習李政權已公布公布防治大氣污染新措施,包括提高煤炭資源稅率;收緊火電廠、水泥廠;提高對清潔能源補貼等,展現強烈的治理企圖。反觀臺灣,依舊是雷聲大而雨點小,對於空氣汙染幾乎都是民間團體在發聲,政府的治理決心令人懷疑。
民眾在提問中談到美國推崇碳交易(CARBON TRADE),鼓勵企業自我控制,臺灣政府有能力推動這種政策嗎,又臺灣的地方政府如何影響空汙政策。與談人則回應道,像是中國大陸罰則嚴重,但臺灣中央執法訂定不夠到位,地方環保單位受制於地方派系及預算監督,無法大刀闊斧改革,現在節能減碳僅是一低階作為,作為政策應該以低碳經濟的視角出發,環保核心應該以環評把關;地方政府有相當程度上的自主性,例如當初宜蘭縣長陳定南便堅決阻擋六輕進入縣內,地方稽查人員必須破除情面,強力執行政府頒佈之環保法規,才有可能促進環境永續之願景。
本中心的周桂田教授在沙龍結束前表示,臺灣面臨結構轉型上的鉅變,國家的核心發展該往哪邊走,是現今面臨的最大問題。外部被迫簽定各種國際協定,鬆綁環境與經濟管制,後工業社會與資訊社會接連來臨,低碳經濟的概念,環境管制標準的問題越發明顯,像是德國便積極地在2025年前將綠色產業專利化,引導人民走向綠色生活習慣,如果臺灣沒有及時跟進世界的走向,未來的國家發展藍圖將會與世界脫軌。
其中公民參與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政策設計上該如何讓公民有立場表達進而監督政府,臺灣雖然社會力越來越茁壯,但政府的反應卻相對遲滯、隱匿,面對氣候變遷,臺灣耗能產業該如何轉型,能源政策該如何發展,都是目前所面臨的眾多危機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公民的聲音更顯得重要,如何將公民的訴求傳達給政府,並進而要求改善,是未來所要持續面對的重要議題。
相關文章:
活動紀實:
葉光芃醫師談論「健康隱形殺手:PM2.5」
活動剪影:
Joomla Gallery makes it better. Balbooa.com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