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變新視界電子報編輯室 曾友嶸紀錄
在第二部分,邀請王俊秀教授從法制面以及國外經驗延伸到如何讓公民信託概念在地化。一開始,王教授從「何謂健全社會」談起,健全社會應該要具備三個部門:政府、企業、人民,大學則是獨立於三個部門,但政府會輪替、企業會倒閉然而人民最永續,因此一個社會永續發展是要看第三部門。託孤就是一種信託,信任是一種排除法律限制,但這種是屬於私益信託,公益信託就是由不確定多數人受益。一個社會不應該只追求經濟資本,應該同時兼顧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若只單純追求經濟資本我們將會窮到只剩下錢。
信託的重點,是透過人民搶救,如果有一萬人每個人拿出一塊錢,比起一個人拿出一萬元力量還大,因為它包含了社會信託意涵。此外目前我國信託法不完整,法律上是抄自日本,可是規範不完整反而造成不當利用,例如在日本就發生黑道濫用信託法成立假公司。國民信託法應該是一個充滿幸福感運動,透過小錢一起完成一個公共的夢想,在日本案例,當龍貓在日本上映宮崎駿作為一個最大財主號召小朋友們一起在日本全國開始集資購買森林,以宣傳環境保護概念。
臺灣不能全盤接受日本法律,信託法需要在地化。目前遺囑信託大有可為,在日本遺產法規定是是傳給老大,老二老三則普遍再出來創業。然而臺灣則是每個人都有份,所以會造成遺產上很多糾紛,因此遺囑信託變成一個更公平分配方式,未來可能在銀行裡會有一個「信託諮詢師」來處理這些鉅額遺產,除了協助家庭處理糾紛也可彰顯祖先的公益精神。另外,在財稅免稅上公益信託不夠,信託仍然需要一些資金來運作,目前企業公益已經有免稅機制但信託上卻還不完整,未來政府應該考慮這塊來協助信託機制更完善。王教授談到,公益信託不是由機構把持而是每個人都有機會,不需要辦公室而是期待遍地開花,全國都有各自的公益信託。 臺灣近年來有趣例子是新北投車站的重建,由居民信託公益基金來建立這個車站,讓它具有文化資本,每個人都有一種幸福感受,一輩子花2元,但卻能獲得新北投各項資訊,這份基金也會邀請了各種不同名人來當站長。北投案例也讓許多原本有車站的城市都開始思考這些具有懷舊感建築如何讓在地居民共同參與保護,雖然是小股東卻能親眼見證故鄉歷史文化落實,將會是一種成就感。
兩位引言人說明了公民信託概念以及如何落實之後,林金源董事長則透過本身觀察提出臺灣將面臨信心崩塌社會,知識分子應承擔哪些責任以及喚醒群眾的集體改變,提出了從他開始做起針對臺灣各項重要民生必需品,如油品、食品進行認購,未來想邀請民眾由公共力量保護屬於大眾的公共利益,林董事長談到每一次公民信託的盈餘40%-50%可以回饋給消費者,而其餘部分則能進行更多投資來收購更多的民生必需品,中心理念是透過保護私有財同時有擴張公有財。民眾在提問中談到是否能用BOT方式認購,與談人回應:公民信託的概念是要考慮到後代的永續利用,而對於BOT概念我們太窄化,以原住民和森林之間關係,原住民對於森林認識優於政府,政府是否能將森林託付給原住民管理,透過協調一些經營原則,例如強調生物多樣性等,這種託付廣義上來說就是一種BOT,應該避免用一個我們熟悉制度去限制別人,反而可能是得得反。
兩場沙龍圓滿落幕,討論主題為臺灣社會未來方向,包含了永續發展、婚姻、福利國家等,第二場談到如何透過公民信託方式啟迪臺灣民眾保護屬於自己的公共利益。本中心將會繼續擔負起打開公民知識之責任,深化議題並落實公共溝通。
相關文章:
【活動回顧】鉅變新視界沙龍-未來社會的公民信託構想與實踐(上)
【活動回顧】鉅變新視界沙龍-未來社會的公民信託構想與實踐(下)
活動紀實:
王俊秀老師「公民信託初探」
王俊秀老師回應「公益信託的法律面發展與社會實踐」
周桂田老師結尾「臺塑與國光石化的環境問題意識」
活動剪影:
Joomla Gallery makes it better. Balbooa.com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