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是我回台後在媒體上經常看到的議題;而在綠色產業方面,在美國時我也涉獵了一些綠色材料,也曾參加了幾個太陽能發電廠的建設,但從未思考過如何轉型到永續的綠色經濟這樣的議題。沙龍過後,本想馬上以文字方式給些回應,但對有些名詞的觀念不是十分清楚,因此不敢馬上下筆。後來在台大開放式課程網頁上,聽了前校長孫震的三篇演講,澄清了一些觀念,才敢鼓起勇氣,寫下一些淺見。
孫震校長的三篇演講題目是:
1. 全球化對世界的影響。
2. 全球經濟失衡的隱憂。
3. 傳統儒學與現在成長。
在第三篇演講後的問題解答時間,有一位教授問可否給當時的馬總統及行政院長一些建議,孫院長回答他倒想給以前的陳總統一些建議。孫院長很遺憾沒有將法學院併入校總區,使法學院的學生多受一點文學的薰陶。在第三篇演講中,孫院長以“世界發展往何處去”畫下了句點。關於這一點我會在下文中再述。
一.臺灣社會所面臨的三大危機
除了“經濟危機”及“環境危機”外,我想再加上一個“道德倫理淪喪的危機”。
二.一個簡單的社會架構
我將社會簡單的分為三個層級:心靈層,文化層,及文明層。我想用此架構來整理一些議題。
1. 心靈層
心靈是一個很複雜的領域,現今對他還是不太清楚。為了本文的討論,姑且說心靈記憶體在善及惡兩個元素。善與惡不僅僅是兩股力量,我認為他們還是兩個生命體。中國人所謂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的道及魔略可表示他們的本質。用基督教中的“上帝”與“魔鬼”來表示可能更為貼切。
在孫校長第三篇演講的結論中,討論到世界發展往何處去,他畫了一個表格。橫軸是人性,包括“追求自利”與“擴充利他”;縱軸是科技,包括“停滯”與“進步”。傳統儒學是在“停滯”與“擴充利他”的象限;現代成長是在“進步”與“追求自利”的象限;未來方向是節制物欲及關懷眾生,是在“進步”與“擴充利他”的象限。 “追求自利”中就包括善及惡的元素。起初它為資本主義的社會創造了財富。但其中惡的元素,包括貪婪,欺騙,物欲等過度膨脹時,即造成了各樣的失衡及危機。我認為當我們討論經濟學中的“供”“需”時,“需”這個涵數應考慮善與惡這兩個元素。
2. 文化層
包括文化底層及文化表層
(a) 文化底層
包括宗教,哲學,以及倫理,道德。宗教與道德是人類對宇宙及人類本身的認知;倫理道德是經過長時間,人類發展出來對本身行為的規範及制約。但當這些傳統的規範及制約面臨崩潰,被新世代的人挑戰,且試圖以新的規範來替代時,我們面對的可能是一場瘋狂的“社會試驗”,所要付出的可能是無法預期的“社會成本”。
(b) 文化表層
包括文學,音樂,圖畫,工藝等的藝術領域。藝術是心靈的眼睛,它將作者對環境的感受,以特定的藝術方式表現出來。我很喜歡聽“中國好聲音”這個節目中四位老師給參賽者的講評。有時他們會作這樣的評論:“你的歌聲中有故事”。每一個藝術作品都在述說一個故事。 最近人間衛視的“知道”節目訪問琉璃工坊的楊惠珊,她也有“要借著這個作品來述說甚麽故事”的表示。“看見臺灣”這個記錄片表達了臺灣的美,生態土地的脆弱,以及人類對這片土地的蹂躪所造成的災害。但是大部分的議題都是耳熟能詳,而且內政部長也是這部片子的顧問,表示這部片子所說的故事大多不是新鮮的。為何這部片子會產生預期不到的影響力呢?因為導演用一個新的視角—高空,並用一個唯美的藝術方式來表達。而這樣的呈現能刺入人心的深處,震撼人冷漠的心靈,造成莫大的感動。我們不可忽略媒體及藝術的力量。在一片火紅的楓樹或幾個冰冷的經濟曲線之間作一比較,可能楓樹在人民心中更具有說服力。
3. 文明層
包括文明底層及文明表層
(a) 文明底層
是政府的法令制度面。例如政府的各項獎勵生育的政策,均是此層級的工作。文明底層為文明表層的活動設立了一個友善的環境。當此層次的功能遠遠不能達到它應有的果效時,社會的不安及不滿就會產生。在沙龍的與會者中,那位在金華國中教書的老師反應到政府的亂象由1990年代延續到現在,一位女士反應綠色議題不是新的,是否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另一位老師反應政府無法產生有效的政策,民間必須自救。在在的表示臺灣文明底層的問題相當嚴重。
(b) 文明表層
社會上全部的民生活動,包括衣食住行,均屬於這個層級。這些活動的環境由上述社會的各層級所蘊育。人們是否能在這環境中安身立命,端視這個環境的品質。 如蕭老師在演說中所述,現在研發的邊際成本遠遠超過邊際回收。我們的問題不在於物資的匱乏,而在於浪費。資財的累積是建立在刺激不必要的消費及泡沫的經濟體上。過高頻率的外界刺激使人們的心靈長期的處在高昂及緊繃之中。我們不得不問一個問題:難道這就是我們要留給子孫未來社會的型貌嗎?
三.我們應如何走下去
本次的沙龍,蕭老師由經濟學的觀點來討論永續發展與轉型,王老師由社會學的領域來討論,而在上文中引述孫校長的論述中,則考慮中國傳統儒學中的利他觀念也許是達到永續的精神之一。 永續是一個份量非常沉重的概念, 我認為不能單單以一些統字數字來思考。大致上一個人包括身,心,靈三部分,唯有當這三部分得到滿足時,才會感到幸福。以購買住家為例,房子可能夠結實,用了許多綠色材料, 也裝了太陽發電系統,但我還是要看它的設計風格。鄉村風給人小巧溫馨的感受,而和風給人空靈的感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當在做策略面的構思時,希望能面面俱到。 這些多方面的思考大致上都可包含在上文中所述的簡單社會架構之中。但我要強調的是存在人類心靈內的善良與邪惡兩股力量, 不是此消就是彼長。至少到今日,經過數千年的嘗試,人類無法完全把邪惡由人類的社會中除去。在做構思時不可忽略邪惡的存在。
最後我想對林董所提出的建立“社會永續發展論述行動聯盟”作一回應。一方面我們要建立理論基礎,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考慮時效及實務面。現在社會上已有許多自發的團體,他們所訴諸的與達到永續轉型的使命有絕對的關係。譬如前幾天我在街頭遇見 “綠色和平 GREENPEACE”發起連署,要求立法限制魚撈量。這個組織的訴求包括雨林,食品,魚業, 再生能源,及環境污染等。 在美國的建築業有自發的民間組織, 它制定了一些規範,一個建築物若累積了足夠的綠色點數,就可得到不同級別的綠色建築認證。我們可考慮以此方式來整合現在已存在的與永續發展有關的企業或機構。可設立一些規範,凡符合此規範者均可得到永續企業的認證。這些被認證的企業可成立聯盟,對社會的制度面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期待下一次的沙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