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由主辦單位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揭開序幕,周桂田強調台大風險中心作為台灣淨零轉型之政策平台,與富邦集團一起在國際和國內在氣候變遷做出諸多努力。同時也非常感謝眾多不同的單位的論壇參與者加入這次重要的討論。蘇宏達提出未來碳排放規範對臺灣社會各個層面之不可避免的廣泛影響,並期許大家一起尋找解決永續和環境風險的好方法。曾文生指出,能源轉型是邁向淨零碳排的核心和關鍵,如何有效建立一個能源轉型共識是政府在民主治理架構下的挑戰;經濟部期許打造一個能源和氣候相關議題的公共參與和討論平台,而這次年底的公投也為能源轉型議題帶來許多關注和辯論,這些都是臺灣邁向淨零重要養分。
蔡明忠認為目前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的最大挑戰,是全民在氣候變遷作法上(尤其是碳稅、權、足跡等相關定義和規範)缺乏共識;他以自己在工商協進會擔任永續委員會召集人經驗為例,他發現談到「如何達到淨零」這件事的討論會議,在工商界不但出席高、討論踴躍、而且相當難以達成共識和決議。因此他呼籲臺灣目前減碳目標需要修正、更為積極、不能只停留在2025年的天然氣過渡目標;並且應凝聚共識與青年與未來世代共同努力。施振榮則強調台灣生產的節能、減碳產品已經在全球減碳扮演重要角色,未來亦會有巨大貢獻;但台灣自己必須用碳價、碳交易方式反映出排碳成本,作為台灣自己運用這些節能、減碳科技誘因,才能快速推進台灣淨零碳排進程。
開場致詞貴賓與上午場來賓合照:(第一排座位右二起)林茂生、周桂田、海英俊、施振榮、蔡明忠、李遠哲、曾文生、簡又新、嚴德芬、蘇宏達、蘇金勝。
【專題演講】
主持人:頤德國際總經理暨CSRone永續平台創辦人・嚴德芬
主講人: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遠哲
專題演講主持人嚴德芬引言簡單介紹COP26(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重點決議,就將時間交給主講人李遠哲院士。李遠哲開門見山地評論了講堂標題,認為淨零碳排已不能達到「共好」,而是避免變得「更壞」,目前人類做的努力只能避免「向下沉淪」。他舉出許多科學數據表明在工業革命後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再加上人口的急速增長超載,正在急速地改變地球環境,而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大氣的改變。因為燃燒化石燃料而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造成地球升溫和空氣污染,截至目前地球已增加大約攝氏1度,1度C的升溫對於地球部分地區已經造成顯著的影響,其升溫的能量集結造成極端氣候的增加、物種消失,已危害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也因此國際上從過去控制增溫2度C,已經修正為控制增溫在1.5度C以下。全球暖化造成的極端氣候事件屢見不鮮,如莫拉克風災下的小林村,美國加州、澳洲和加拿大的森林大火蔓延,日本大阪機場淹水,還有德國萊茵河大淹水,這些極端氣候所造成的損害越來越嚴重。
2015年197個國家展現決心和努力簽署巴黎協議,是全球對抗氣候變遷重要里程碑,然而無奈的是到2021年的今日,二氧化碳非但未減少,反而持續增加。台灣需要改變目前高度強調GDP的經濟生產模式,朝向經濟成長與碳排放脫鉤的發展模式(英國、德國、法國等已經做到)。李遠哲指出在1987年「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也稱為布倫特蘭報告,Brundtland Report)中對永續發展作出定義,「永續發展是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但人類的「發展」是否已面臨過度開發?年輕世代的「需求」又會是什麼?這些都是迫切需要討論、尚未有共識的議題。李遠哲強調需要從政治、社會和科技三個觀點共同來打這場氣候變遷的戰役;從政治觀點來看,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全球性組織來處理。從社會發展觀點來看,人類社會已過度開發,勢必尋找不一樣的發展模式。從科技觀點,陽光是足夠的,人類必須學會儲存與轉化太陽給予的能量,創造超越國界、由下而上的共享。最後李遠哲呼籲各界學者、科學家、學生需要積極參與氣候變遷行動和改變現狀。
【綜合座談】
主持人:宏碁集團創辦人暨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
與談人: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主任・蘇金勝
台灣淨零排放協會理事長暨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
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
ESG世界公民基金會董事長・陳春山
上午綜合座談第一位與談人、行政院能減辦主任蘇金勝談到,總統蔡英文於今年國慶大會宣示台灣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乃以問題解決導向的思維為主,考量供應端之能源系統脫碳、需求端之工業轉型、負碳技術與植樹造林之碳匯,也應該增加自產能源與減少進口能源之比例,搭配負碳技術或是進口綠氫。另外,他強調國營事業或是領航產業應帶頭示範,以大帶小建構減碳能力,並且對於能源、製造、運輸等部門提出淨零轉型策略,例如運輸部門得參考聯合國環境總署進行需求減量、運具轉移與技術改善。最後,他提到綠色金融推動策略,以鼓勵金融機構進行綠能投資、引導企業投資轉向永續發展活動。他的結論為2050年淨零排放勢在必行,建立社會共識為其關鍵,台灣作為外貿導向國家,必須找到自己的位置與目標。
第二位與談人TAISE董事長簡又新認為沒有淨零就沒有世界共好。我們因為產生過多的二氧化碳而走向共壞的路線。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間專家委員會)精算全球升溫必須控制在攝氏1.5度,並且於2050年達到碳中和,因此全球很多國家與都市陸續響應2050年碳中和目標。氣候變遷帶來人類生存與文明的兩大威脅,包括家破人亡與環境惡化的實體風險、減緩與調適的轉型風險。另外他提到人類要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需要改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與商業模式,從思想與共識、行為與行動、發展與保育皆改變;所以不是技術創新或簡單政策改變,而是人類社會的鉅變。這個鉅變會讓人類未來社會跟現在截然不同;例如全球經濟面臨空前巨大的轉型、運輸使用非碳燃料、供應鏈的存續、碳關稅改變國際貿易的生態、Z世代期盼淨零時代的來臨。最後他強調全球金融界是推動淨零排放工作的基石。
第三位與談人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以「全球淨零趨勢與台灣產業因應」為題,提到台達電子2009年起推動與分享減碳工作的經驗,並關切COP26淨零相關倡議,包括淘汰燃煤發電、全球甲烷行動、提高能源效率、使用零排放車輛。例如:如何減少甲烷的產生,其中可以藉由改變畜牧飼料、或是少吃牛肉而減少甲烷。他談到2016年的COP21巴黎協定雷聲大雨點小,至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仍然不減反增,且台灣溫室氣體排放原地踏步。台灣企業界則有所進展,參與道瓊永續指數評比的企業數目創新高,科技產業亦成立台灣氣候聯盟,要求供應鏈提供綠色產品,促進產業接軌國際倡議,以形塑共識、建立連結與攜手實踐。台達電子自2018年營收成長透過自主節能、建置光電、購買憑證的作法與碳排脫鉤。
第四位與談人ESG世界公民基金會董事長陳春山以「氣候變遷的ESG及數位戰略」期許讓台灣成為世界公民、ESG數位創新的大國。他倡議數位治理平台組織的設置,以數位傳達世界公民的理念,來達到世界公民理想國的願景,公民有責任創造改變;他認為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議程已經形成共識,接著則是如何推動以面對氣候變遷的難題,產業的問題是其中的關鍵。此外他認為產業也有很大的機會,須培養永續競爭力,其中五大步驟包括守法見商機、永續價值鏈、永續產品與服務、新商業模式、新產業平台。他主張世界公民、人類文明要在三十年改變,世界有機會改變,但是重點是觀念改變。
開放線上提問時間,有參與者問到「不同產業面對淨零轉型,分別需要怎樣的學生與人才?」。陳春山回應:台灣教育端需要與產業界多鏈結;研發願景基金與創造人才舞台很重要。施振榮則是回覆:方方面面或各方人才都需要;老師與學生同時知道氣候變遷的事實、知識的權威已經存在不多,因此老師的教學轉型非常重要。
上午綜合座談場次來賓合照:(左起)蘇金勝、海英俊、簡又新、蔡明忠、李遠哲、施振榮、嚴德芬、陳春山、周桂田。
【Run for Green Together-淨零挑戰 政策引領產業轉型契機】
主持人:天下雜誌CSR頻道・黃昭勇總編緝
與談人: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局長・張振山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
350台灣協調員・Martin
富邦全球化講堂下午第一場次「Run for Green Together-淨零挑戰政策引領產業轉型契機」,主持人天下雜誌CSR頻道總編緝黃昭勇提到,天下雜誌「CSR@天下」企劃關心永續發展議題,並在今年參與COP26,深切體認到全球應盡力達成控制1.5度C升溫的目標,「脫煤」之決議對於產業轉型與氣候變遷因應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首位與談人金管會證券期貨局局長張振山提到,金管會其中一項重要職責,即是協助企業處理永續發展過程中會面臨到的環境風險,該工作有兩個方向:第一為ESG資訊揭露,第二為永續投資。在ESG資訊揭露措施方面,是以公司治理3.0為永續發展藍圖,其5大推動主軸為:強化董事會職能、提供資訊透明度、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接軌國際規範,與深化公司永續治理文化;總共有39項具體措施分三年推動,並預計於2021年底由證交所及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修訂「編製與申報企業責任報告書(CSR)作業辦法」,分別有:2023年強制資本額大於等於20億元之公司都應申報CSR報告書,以擴大目前申報範圍;增列更多揭露內容,預計2021年完成研議TCFD及SASB(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相關揭露事項;為了提供CSR報告書品質,也會於2021年底完成修法,擴大第三方驗證範圍。金管會並於今年11月11日完成「修訂年報附表」及「揭露指引」,並於臺灣北中南部逐一與上市櫃公司宣導,引導公司揭露較為重要的環境(碳排放、用水量、廢棄物等量化資訊)和社會數據(職災數據、女性職員及高階主管佔比)。
張振山進一步談到,ESG資訊揭露措施中,規定公開發行公司和上櫃公司皆需發行年報,上櫃公司尚須提供CSR報告書;其中永續議題可區分五大類,共涉及26個議題,並要求十一大產業七大行業,至少應回應二到九個的議題,使企業之間具有可比較性。以半導體業來說,半導體產業須針對九大主要議題回應,具體內容包含溫室氣體排放、能源管理、水資源及廢水處理管理、廢棄物及有害物質管理、員工健康與安全、員工敬業度、多元化和包容性、產品設計與生命週期管理、材料採購與效率、競業行為、公司必須對各自狀況有所掌握。張振山總結,整題而言,TCFD是要讓大家了解氣溫升溫後,大家的電費、減碳成本與營收衝擊,以質化概念和量化方式說明企業該如何準備。
第二位與談人是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從市場結構與法規政策如何調整與改變、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的落實與延續談起。她認為各國的法規政策朝向淨零目標邁進時,會引導產業的發展,也進一步讓各國的金融市場進行重組。然而,李宜樺也指出氣候變遷不只造成風險,也創造機會,企業應該積極掌握低碳轉型商機,例如:氫能運用可能成為能源產業的新焦點,澳洲、南韓、日本、歐盟,與德國等都已經對長期氫能發展策略訂出具體目標,甚至國際企業如韓國現代企業、英國石油公司BP、微軟、空中巴士、西門子,與三菱等也皆開始佈局氫能。
此外,李宜樺也談到在全球碳定價及碳貿易興起之際,企業更需要透過TCFD建立完善的氣候治理架構。舉例來說,在2020年9月,紐西蘭領先全球國家公布新TCFD規範,其後陸續有歐盟、英國、巴西、香港、瑞士、日本、新加玻,與臺灣都有規範TCFD揭露的時程。甚至,英國各個主管機關進一步就不同類型的產業與退休基金在TCFD揭露上,訂定不同的路徑與時間表。最後,李宜樺認為氣候相關財務的充分揭露是達成淨零金融的重要工具,才能支持淨零產業與淨零金融正向循環。
第三位與談人350台灣協調員Martin提出最好的方法是從影響化石燃料產業減排著手,才能盡快將空氣升溫控制在350ppm以內(即1.5或2度C)。350組織早期透過在化石燃料產業案場的堵路運動(Blockadia),試圖減緩這類產業開發或迫使其停工。其後,350組織推動撤資運動(Divestment),影響多元的行為者展開撤資。他說道,鑑於大眾對於私部門如何運作及企業背後價值較沒有概念,350推動一系列活動,包括2017年推動校園撤資,讓校園不再資助化石燃料產業,2019年於日本推動G20撤資行動倡議,推動亞洲數一數二化石燃料投資國-日本,在撤資行動上有所進展。透過這些行動,350希冀引導大眾用自己的力量,促使金融機構改變,Martin指出,目前玉山、國泰和富邦銀行等皆已加入企業行動,他期待可以看到更多企業加入這樣的行動。最後他提到,以百分之百再生能源發展取代化石燃料雖是重要的走向,但是在強調快速部署和汰換的同時,也要兼顧要公平正義,確保減少在這過程中對於人事物的破壞。
下午第一場次「淨零挑戰 政策引領產業轉型契機」座談來賓合照:(左起)周桂田、黃振勇、李宜樺、張振山、Martin。
【Run for Green Together-淨零實踐 TCFD驅動企業實現淨零】
主持人:富邦金控品牌管理暨公關處副總經理・林茂生
與談人: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
台灣大哥大永續暨品牌發展處副總經理・劉麗惠
台灣積體電路企業永續部經理・張麗絨
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助理教授・卞中佩
下午第二場次「淨零實踐 TCFD驅動企業實現淨零」,聚焦在企業執行TCFD時的各種問題與挑戰。擔任主持人的富邦品牌管理暨公關處副總經理林茂生表示,富邦自2019年起成為TCFD的支持者,今年更發布了第一本TCFD報告書。富邦與臺大風險中心將延續過往的合作經驗,共同關注環境永續的議題。首先與談的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表示,TCFD是不斷提升的氣候風險揭露意識的幕後推手,在到今年10月為止,有60家企業表示支持TCFD,其中製造業有21家。TCFD整合各項國際氣候倡議,讓企業減碳必須加速,企業碳管理從Nice to do變成Must to do。此外,TCFD能讓企業的減碳加速,例如蘋果、Nike、台積電都有訂定碳中和的時程,帶動供應鏈減碳動能。在我國淨零排放路徑評估的組織分工上,經濟部負責產業的減碳與淨零,以「2X2的淨零轉型架構」,以先低碳、後零碳vs能源、產業。先在能源部分推動低碳轉型,再打造無碳能源。產業部分則先輔導產業減碳,再推動產業淨零轉型。經濟部也成立產業及能源效率工作圈,有七大行業工作小組,由龍頭廠商開始做,並以國營企業帶動民營的方式,藉由「能效提升、低碳製程、低碳能源、負碳技術」四大面向來推出示範亮點,以大型企業帶領供應鏈進行盤查、碳足跡及減碳。
台哥大永續暨品牌發展處劉麗惠副總經理分享了該公司兩度執行TCFD的經驗,包括風險評估、如何轉化成財務數字,並如何與外部溝通。她表示台哥大從2018年即開始導入TCFD,2019年第一次發布TCFD報告,當時以「強烈颱風發生頻率與嚴重性增加」進行財務風險評估。第二次的發表則是在今年,由21個專責單位辨識每項風險的潛在脆弱度和衝擊程度,建構2021年TCFD氣候風險矩陣。發現由於國際對永續的需求與規範與日遽增,尤其是再生零碳能源相關需求,「企業零碳」成為風險矩陣中最主要的項目。因此今年台哥大訂出了新的科學基礎減碳量目標(SBT)為2030年總碳排放量較2019年減少30%,以及2040年100%使用再生能源,並據此評估對財務的衝擊。評估後發現台哥大必須要開始自建綠電、購買綠電、做減碳相關成本支出才能達到目標,預計花費126-150億元左右。雖然推估的成本驚人,但劉麗惠強調,在執行TCFD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因為結果不見得具有科學化的評量或是最精準的數字,但是在過程中,內部可以一起討論,凝聚共識,選擇最有參考價值的風險項目做評估,這才是最重要的。
台積電企業永續部經理張麗絨從創辦人張忠謀對台積公司的期許談起,表示台積公司的使命是希望跟客戶一起創新,驅動人類生活品質的提升。這些創新裡面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能源效率的提升,希望提供客戶最具能源效率的技術。張麗絨認為台積公司的生產能夠降低對環境的衝擊,把減緩和調適做好,關鍵在於氣候治理的機制,包括七個相關的委員會與從下到上的董事會,上下一起推動氣候的因應。今年台積董事會頒布了非常重要的新措施,把高階經理人在氣候變遷相關的績效跟他的薪酬做連接,讓高階經理人對氣候變遷有感,進而驅動他的組織做出更多的創新。而減緩跟調適所設立的目標,都有量化的指標可以追蹤,才不會流於空談。為了對節能減碳做更多努力,台積公司將全部的晶圓廠化成五大節能團隊,每個團隊根據他們的工作任務,每年提出至少有4、500個新的節能專案,而這460個節能專案去年共省下了5億度電。台積電也透過內部溝通,讓員工將其工作與ESG做連結,從去年開始舉辦ESG AWARD,讓每個員工提供點子,幫助公司做節能減碳。身為RE100的會員,台積公司目前海外辦公室與廠房已100%採用綠電,預計在2030年台灣廠區做到10%使用再生能源,而台積電跟政府合作的第一個自有再生水廠將於明年開始供水,目標在2030年有30%的用水為再生水。最後,張麗絨表示,供應商是台積電重要的綠色夥伴,台積電除了協助他們設定永續目標,在去年更成立供應商永續學院,提供免費課程給所有人。
最後與談的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助理教授卞中佩則從國際、政府、企業、民間四個面向來談綠化資本流的四大趨勢,並分享臺大風險中心和富邦在企業永續金融合作上的研究心得。他觀察到這兩年各界對永續議題的關注有顯著的提升。兩年前的富邦全球化講堂談TCFD時,都還在倡議及名詞解釋階段,但這兩年間,零碳、TCFD等都已是現在進行式了。而從網路聲量變化來看,也顯示這兩年民眾對這些議題也有感。氣候變遷衝擊下,首當其衝的保險業,因氣候變遷而賠償的金額越來越多,而貸款給企業的金融業也面臨企業因氣候衝擊造成的違約風險。
談及綠化資本流的四大趨勢,卞中佩表示,國際上TCFD的揭露已成為主流,許多國家已經從建議改為強制執行,政府也開始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無論金管會提出的綠色金融2.0或是台灣政府今年提出的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都比以前更積極。臺灣至今有64家企業簽署支持TCFD,其中23家為金融保險業。民間也有學術單位、環保團體運用資料進行倡議、研究與監督。
卞中佩認為現在綠化資本流的推動已進入深水區,企業在實際執行TCFD時面臨許多問題,包括TCFD的報告品質不一、中小企業有無能力進行碳盤查,以及難以評估企業10年的氣候變遷風險;其中很多的細節不一致的問題,使得企業間的比較相當困難。卞中佩認為英國在氣候變遷部分有非常領先的制度設計,值得台灣參考。他比較了英國與臺灣在頂層、中層、底層設計的不同;台灣雖然有頂層、中層設計,但在低層設計部分,資料散落在各部會,事權、工作、步調難以整合;證期局局長在前一場次說這部分已經開始整合了,期待政府做出成效。英國的底層設計,特別為企業盤整出像資料與模型,追蹤模型及資料的更新與品質,讓企業得以在此基礎上推動TCFD。台灣則除了資料品質不佳,在科學研究仍有困難,也需要更多資料開發模型。
下午第二場次「淨零實踐 TCFD驅動企業實現淨零」座談來賓合照:(左起)劉麗惠、卞中佩、林茂生、呂正華、張麗絨、周桂田。
【專題演講】「2050淨零轉型X邁向世界共好」
綜合座談
「Run for Green Together-淨零挑戰 政策引領產業轉型契機」
「Run for Green Together-淨零實踐 TCFD驅動企業實現淨零」
Error
Joomla Gallery makes it better. Balbooa.com
上午場次
下午第一場次
下午第二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