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熱浪與颱風季節已經到來,今年6月15日,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於社科院舉辦「如何因應夏季高溫熱浪與颱風帶來的電力系統風險」的氣候變遷調適沙龍活動。本次活動由中研院經濟研究所蕭代基教授主持,並邀請台灣電力公司專業總工程師籃宏偉、台灣電力公司綜合研究所主任洪紹平、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京明、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徐玉杜、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以及綠色和平專案主任蔡絲婷,共同探討熱浪侵襲下的電力系統問題,分享不同的見解及可能的因應之道。
主持人蕭代基教授在開場便引領聽眾思考,當前臺灣面臨的缺電、發電組跳機,以及核三廠降載等情況,可能會對我們造成什麼樣的後果?蕭教授也簡短提到,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我們需要相對應的調適措施,包含增加供給和降低需求等。
台電專業總工程師 籃宏偉:高溫是造成電力系統負載攀升的主因
籃專業總工程師(以下稱為籃專總)表示,現今台電所面臨的夏季電力系統負載量過高完全是因為氣候的高溫導致,33°C之後每增加一度,系統的負載可以增加40~60萬千瓦。此外,除了溫度上升會導致電力機組負載攀升以外,針對電力機組的冷卻系統同時也會受到影響,無法達到理想的冷卻效果。
籃專總再以數據指出,臺灣的電力系統供電吃緊的狀況愈來愈嚴重,並且一年不如一年。近幾年最明顯的缺電實例之一即為去年的大學指考當日,當天高達37°C的炎熱氣溫,導致負載過高進而造成「發電機的中暑」,並且在當時創下了歷史上備轉容量的新低(截至2015年止)。而今年5月31日的熱浪來襲,促成近十年以來最低的備轉容量率。
考慮到今後可能每年都會遇到的高溫所導致之臨時供電吃緊的狀況,籃專總也提出了台電的具體應變措施,也就是「負載管理」,尤其是需求端上的需量競價措施,在供給端方面,則會用短時超載的方式來處理緊急缺電狀況。此外,颱風帶來的豐沛雨量可採用水利機組以節省火力機組的燃料成本,因此,颱風的到來以及良好的水庫運用,都是臨時且有效的供電戰力,成為暑期熱浪期間的供電契機。
台電綜合研究所 洪紹平主任:因應氣候變遷需要大家參與,兼顧減緩和調適
與籃專總的敘述相同,洪主任表示夏季的用電吃緊、計畫性限電等現象,也都是氣溫升高所導致,在這樣情形下,考驗的就是電力調適的能力,也就是電力系統的強健性。良好的電力調適需要從供給面、需求面、調節性資源整體協調的搭配。此外,洪主任提及,傳統的集中型電力組合日後會朝向再生能源發展,成為更強健的電力系統。
洪主任進一步指出減緩和調適雖然有不同定義,卻是息息相關的,氣候變遷下的減緩情形,會影響調適整體動態的決策角度。台電面對熱浪等環境衝擊的調適對策為何?洪主任詳細列出了台電的因應策略,依序為:一、情境設定,二、衝擊分析,三、調適對策,四、決策建議,並將台電的發電、輸電與配電做了詳盡的歷史分析,以利於發展出完善的調適風險管理的評估。洪主任做出了簡短的結語,表示氣候變遷的因應需要大家參與,電力是關鍵,要兼顧減緩和調適!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王京明:與芸芸眾生進行風險溝通,需要怎麼做?
相較於籃專總的電力相關專業解析,王研究員強調的是「溝通」概念的重要性。王研究員表示,熱浪與颱風等氣候變遷所造成之衝擊即屬於風險,面對風險便需要所謂的風險處理,在此指的風險處理即為調適。
然而,王研究員表示,最不容易的部分並非制定應對氣候變遷的風險管理策略,而是「如何與芸芸眾生進行風險溝通」,這是極為困難的環節。即使我們知道氣候變遷確確實實發生了,卻無法改變我們不相信的後果,因為我們具有認知上的偏差(Bias),在缺乏良好溝通的情況下,這樣認知上的偏差會導致人們不願相信氣候變遷已經發生的事實。自此,必須去尊重人類與生俱來存在的認知偏差,才有辦法去設計一套良好的溝通模式,進而去與人民進行風險溝通,以利共同面對氣候變遷,落實調適策略。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徐玉杜研究員:極端氣候會與其他效應相結合並成長
徐研究員表示,熱浪與颱風等極端氣候所造成的不僅僅是單一面向的損害,而會與其他效應相結合並成長(如臺北都市熱島效應),也就是複合型的效應。當常態的極端事件在不對的時間發生了,就會造成複合型的衝擊與損害,如颱風低氣壓帶來的暴潮、海平面上升的天文潮、海岸侵蝕的複合發生等現象。因此,為了應對此種複合型效應,在擬定針對氣候變遷的調適措施時,也應同時考慮其他議題(如廢核議題等)。
與王研究員的觀點類似,徐研究員表示面對調適最大問題在於很難去證明當下的調適策略是正確的,事件尚未發生,要如何去說服一些不相信的人?要在大家質疑前先去執行調適策略時,可能會遇到限制。自此,徐研究員主張,調適的執行可以去設定一個「未來情境」,以未來推估代替過去經驗來進行決策,完整的未來情境設定可以使調適策略的執行找到更明確的方向。同時,調適的執行需要時間,而有效率的減緩可以為調適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代表 高茹萍理事長:越是缺電,越需要綠電!
高理事長認為熱浪等極端氣候所造成的缺電情形,正是彰顯再生能源與綠色能源價值的時候。以去年大學指考當天為例,在高溫導致台電三部大型機組運作出問題的情形下,當天仍有許多風力發電機組還出現電力超發的現象,因此這種緊急狀況下,再生能源反而有穩定的供應。再者,即便太陽直射會造成高溫,但也因為如此,太陽最大的時段,就是太陽光電在極端氣候上派上用場的時候!
除了強調再生能源與綠色能源在極端氣候的重要性以外,高理事長也指出節電的重要,許多場所,甚至是大專院校都仍有許多減少尖峰用電的空間,包含臺灣大學在內,為此高理事長呼籲新政府應結合教育部和經濟部共同進行大專院校的能源效率改善。最後,她重申綠電的重要,並呼籲臺灣應該思考如何在短時間內刺激綠電的成長。
綠色和平 蔡絲婷主任:我們需要持續性改變的用電行為,法規上也應盡速跟進
針對電力管理、節電措施及再生能源的推展,蔡主任關注的是配套的法規及如何落實。她也強調,綜觀全台各縣市的節電效果,我國在落實節電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對於再生能源的推展,蔡主任表示法規與政策確實可以幫助再生能源發展,她舉了一個令人振奮的例子:英國在4月9號時,光電產量首度超越燃煤,這是因為透過再生能源法案才促成這樣的結果。面對日後極端氣候所導致之缺電等衝擊,落實再生能源與節電在是關鍵所在,為了有效執行這些目標,蔡主任呼籲我們需要持續性改變的用電行為,而政府在法規上也應該盡速跟進。
沙龍尾聲 蕭代基教授結論
蕭代基教授在沙龍活動結束前,針對台電所擔憂的斷電問題,表示應該讓電價回歸它該有的價格,才是正確的政策走向,民意也應該支持。此外,針對再生能源的成本來源,政策修正是有必要的,但是同樣需要民眾同意,政策才有辦法被提案,並引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結語。
節目回顧:
活動花絮紀錄:
Error
Joomla Gallery makes it better. Balboo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