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食物、能源與氣候變遷『三難』選擇:社會經濟的分析」專題演講
房思宏博士(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吳季璇(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記者)紀錄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6日舉辦《糧食、能源、與氣候變遷的三難困境》演講,邀請英國艾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經濟社會學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馬克‧哈維(Mark Harvey)教授發表其研究,由政治大學講座教授王振寰主持。哈維在演講中指出,不同國家的三難困境必須透過對其社會-經濟及生物-物裡條件的掌握來認識,而這也成為未來社會科學研究者的重大挑戰。演講結束後也開放與會者參與討論。
哈維的演講中,首先介紹了有限的地球資源,以及大氣中快速累績的溫室氣體,藉此檢視政治經濟學分析如何應
對來自自然環境的挑戰。哈維介紹了傳統政治經濟學、轉型理論、經濟地理學、政治生態學等多個理論途徑,並說明他自己採用的新波蘭尼(neo-Polanyian)研究途徑,經濟是被鑲嵌在社會法律、政治、文化中的一個領域,由此出發觀察社會與自然的多重互動。哈維特別指出糧食供應不足、能源衰竭以及氣候變遷的三難困境,以及相應的永續危機,必須從具體的社會脈絡出發,觀察採用不同發展途徑的國家,如何應對這些危機,並又帶來哪些影響。
哈維在演講中也展示大量資料,並以美國、巴西及中國為例,說明不同的環境與資源的限制,以及不同社會政治文化結構下,的,這幾個國家如何回應此三難困境。這幾個國家的案例顯示,此一三難困境必須被看成是一社會-經濟現象,有其特殊的空間與歷史要素,因此在不同社會中的回應途徑也呈現不均的發展,與此同時,不同社會採取的途徑,卻又在全球尺度中相互影響。巴西生質能源的發展,因此必須放在國際結構與巴西國內的政治變遷理解。而中國快速發展過程中對於糧食的大量需求,除了使得中國放棄糧食自足的路線,透過從巴西進口大量黃豆來滿足中國的糧食安全外,此一貿易行為也大大影響巴西的土地使用,影響巴西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人口被迫遷移,並加劇全球氣候變遷的威脅。
政治系主任湯京平教授先是提問農業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有多大,進而詢問面對此一三難困境,哈維可有解答?哈維回應農業約造成25%左右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而尋找解答是相對困難的,因為不同國家社會有不同的社會-經濟背景,處在不同發展階段,因而很難找到一體適用的解答,必須回歸不同國家的社會結構及社會-自然關係中找答案。
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房思宏提問時則指出,雖然解答有其困難,但也許必須更進一步詢問此一三難困境的結構成因,以及解答同樣存在的不均現象,他以碳泡沫現象為例,指出面對氣候變遷困境時,不可能不反省資本主義的發展路線。哈維在回答時則承認的確有必要進一步探索生態及永續困境的結構成因,而他自己對此一問題的答案也是相對悲觀的。
王振寰講座教授也在最後提問,為什麼哈維選擇糧食、能源及氣候變遷這三難困境,而不是其他較為常見的兩難困境。哈維表示在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如何確保糧食及能源安全,是能否持續發展的重要關鍵,與此同時,氣候變遷已經成為全球性的議題,因此滿足前述兩種安全的過程中,如何同時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解決永續危機,是所有社會科學研究者都該關注的。
演講訊息介紹:
主題:「食物、能源與氣候變遷『三難』選擇:社會經濟的分析」專題演講
演講人:馬克‧哈維教授(Prof. Mark Harvey)
(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經濟社會學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人:王振寰講座教授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講座教授兼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頂大辦公室執行長)
時 間:2014年5月26日(一)上午10:00~12:00
地 點:政治大學綜合院館1樓 270114視聽教室
相關討論:
王振寰(Jenn-hwan Wang)講座教授網誌-食物、能源與氣候變遷演講(連結至臉書個人網誌)
演講簡報:
NCCS_Taipei_Food_Energy_CC_tril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