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友嶸 編譯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已經成為近年來各國政治不可忽視的議題,從美國卡崔娜颶風(Katrina)到台灣永遠傷痕忘八八風災,都是讓全人類反思我們生活方式是否違反自然法則?如何從根本改造人類價值觀是我們當務之急,德國針對氣候變上成立「全球變化諮詢顧問委員會(German Advisory Council on Global Change, WBGU)」對於全球氣候、環境變遷議題從問題根源到政策建議有一連串系統性建議如:收購制度、電網建設等。本文章將WBGU完整的政策報告書做一個詳盡的介紹,將分為兩部分,前半段將解釋大崩壞、大轉型和社會契約理論以及政策上、法律上責任,以及如何透過教育落實價值觀的再次啟蒙;後半段則會具體介紹實踐社會契約實踐以及如何在政策透過不同策略落實。
崩壞的開始
WBGU在2011年報告指出全球社會即將面臨極大轉變。WBGU認為若不從化石燃料使用的觀念轉變成低碳經濟,將面臨災難性的崩壞(dramatic collapse),方法上如:提出低碳經濟的商業模式,以及透過教育讓氣候變遷轉換成一種道德觀進入常民知識。
在這份報告中圍繞幾項重要概念:「大轉型(Great Transformation)」、全球氣溫上升2度的災難性影響、不同合作機制如何創制。WBGU指出未來要面對的難題會是無可預期的(unplannable),而處於大轉變時代,就是考驗國家、組織、合作機制能否發會有效的組織能力。因此在沒有經驗可考下,世界的低碳經濟發展應該要有先進國家(proactive state)領導,除了技術上突破,也要透過建制、法律規章下手。
「大轉型」趨勢下,未來發展應該著重於低碳經濟、能源轉型、都市化轉型、土地使用的轉型,低碳發展目的是遏止世界溫度上升2度的臨界點,而這個議題有著強烈的時效性,必須在本世紀中葉之前達到;能源轉型以CO2的減少排放,在2020之前應該要被控制。目前世界上目前有超過80%的能源使用是屬於化石燃料,因此,未來應該要邁向開發能源使用效率提升,以及最重要是人類生活方式改變。
期待一個低碳、新型的經濟模式
「大轉變」不僅僅發生在已開發國家議題,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在都市化過程更應該注意符合氣候變遷議題下政策擬定;國家在推動都市化過程應該重新思考方向,以低碳城市為目標:都市化轉型,推動過程決定對能源需求形式,這些長時間建設將會影響能源如何使用。而在土地使用上,溫室氣體的來源大多數來自將森林、綠地轉為農用地,因此,未來目標應該要竭力阻止砍伐森林(deforest)政策,而未來農業政策將面臨人口增加,但同時要讓生產效率提搞且溫室氣體排放降到最低。
綜觀而言,未來發展策略應該朝向長時間的投資策略在再生能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應該從保護大氣層觀念,轉向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度,創立一個新型的經濟模式。WBGU指出推動低碳政策,要著手發展應該是再生能源部分,而非核能,核能只是滿足目前電力需求,但真正問題應該要改變人類生活方式。此外WBGU認為決策者應該要順應這個潮流趕緊發展,技術上突破是指日可待,但在政治上、法律上、制度上扮演了相對重要角色,如何推動永續發展教育亦是同樣重要議題。目前最為人詬病事情不是無法技術突破,而是根本不願意改變。因此建議,應該要有前導的國家從事技術開發以外,也要在制度上進行改革,提供後進國家參考的範本。
如何轉型?--能源系統、都市化、土地利用
WBGU 提出轉型策略認為未來的社會轉型應該是具有理解的、深思熟慮的、有遠見的,雖然已經有科學基礎上也要避免轉型過程遇到的典型的歷史反動及政治力和社會力,目前許多先進或是開發中國家政府扮演積極角色,創造綠色經濟市場:歐盟、美國、日本、中國、印度都在執行綠色成長政策(green growth),或是創立一些以永續發展產品為主的市場。
WBGU也指出面對氣候變遷議題,處理程序也有前後,第一任務是減碳,而第二才是重構能源系統克服能源不足問題。從數據統計中看見提到目前即使發展減碳措施的國家仍然能維持GDP一定的成長(2%-3%),若能持續維持同樣發展路徑,到2050年的排碳量將能降為過去的1/2。可是中間仍然有許多阻礙,來自於政治上不信任、文化環境不接受,各國喜好以及個別地理特徵。因此應該要形成一個全球性機制協助後進國家或是正在發展的技術,WBGU提出以炭收集與儲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為國與國發展潤滑劑,尤其是在政治上是很好政策選擇。且CCS也是提供仍然在使用化石燃料國家一個重要的選擇,最終目標WBGU建議要從政治上、經濟上發展新型態模式,脫離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價值轉變將會是未來推動關鍵,透過經濟政策改革、鼓勵商業模式轉型最重要是飲用後物質主義中對於環境議題、氣候的重視。
WBGU認為除了理論架構完整外,更重要是人類價值觀必須從深處進行改造提升:首先,是打破以往對於能源得想像將的限制,WBGU提出的方向應鼓勵人類對能源需求總下降、提倡能源供應減碳策略、引進新型態低碳能源進入工業發展,且透過國際合作機制打破國與國之間障礙。其次,開放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未來國際能源機構應該更開放更透明給予非OECD國家加入;中程目標:升級UN-Energy以及透過聯合國加強能源策略:WBGU建議UN-Energy應該升級為UN官方計畫;遠程目標,The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IRENA)可以作為制定全球化發展能源政策的依據,以G20為核心推動能源政策。
此外,政治上將轉化過去以大國主導環境政策發展,改以多邊主義方式進行改革,G20除了要承擔氣候變遷的政治責任,也應針對大轉型有一致的發展的策略,未來應付大轉型的過程設計的準則,除了包含G20也需要納入其他次級組織;轉型的全球基礎組織發展聚焦於三項重要改革:能源系統、都市化、土地利用,目前系統都缺乏全球治理機制面對未知的問題。
WBGU建議應該成立世界低碳城市發展委員會以及世界永續土地發展委員會,終極目標則是讓全球系統平等化,這概念必須與鑲嵌在市場機制的憲政國家、民主國家、福利國家,在工業化過程將環境保護概念放在首位,環境保護應該視為一種全球性責任,有如注重人權發展一樣,以全球性啟蒙(Global Enlightenment)為目標。
第二次全球性啟蒙運動:從供應到需求
在微觀上,WBGU從國家責任限縮到人的教育討論如何創建一個優良環境,試圖改變人類對於能源、氣候想像。研究和教育將會扮演中心的角色來引導大轉型過程,教育目的是讓人們警覺環境重要性且學習承擔世界公民的責任。
WBGU提出四種知識社會轉型的支柱:第一,轉型的研究,指出未來將面臨轉型挑戰,此研究把轉型拉到一個更高層次,從價值觀社會變遷著手改造,猶如廢除奴隸制度,徹底改造社會認知,因此轉型的研究主要是要面臨社會網絡的建立,如何將自然和工程領域、人文作整合。第二,轉變的研究,主要是協助轉型的研究過程,提出具體的創新改革各單位,以及改造現行商業模式,轉變的研究最主要工作是把規範性的研究轉成系統性的研究。;第三,轉型的教育:將轉型的研究在社會上發揮可行性,特別是在工程、社會和土地系統之間知識的溝通。應該在各領域推動以永續發展為出發點的教育、技術,終身的系統性學習和思維建立;第四,轉變的教育,產生可理解的行動或是可能的方法。發展出基礎的、廣泛的可以接受的教育方式提高人們對於環境的警覺。兩種教育方式都是把社會視為在大轉型中的風險承擔者,因此目標就是將允許更多參與自我教育,理解轉型中的他們能成為何種能動的角色。
WBGU報告指出目前研究的概況,在現實上一些減碳、氣候變遷標準已經被應用,例如國際的範圍、國際規範,提供大轉型研究正面的發展,但同時也顯示出一些缺點,WBGU指出在個別區域層次上研究如:土地利用、都市化,有創新的研究且被應用,然而在激勵機制上,還不完整;到目前為止,許多研究已經朝向創新,但無論在哪個領域我們都太專注在供應上(科技、社會、系統)但我們應該要提高需求(人們的觀念)。
跨領域、社會對話的低碳社會氛圍
WBGU報告在結論部分提供幾項意見:第一,未來對於永續性研究,無論是歐盟或是其他國家都不能把它視為獨有的,應該進行分享,在公共建設上應該持續推動。另外如何將不同領域的想法納入氣候變遷研究考量;第二,跨學科領域應該受到實質重視和發展具體方法,以及改變激勵的制度,WBGU提倡使用德國German Rectors'Conference, the Joint Science Conference, the German Research Foundation and Academic of Science共同會議且商討提出建議合直接執行方式以及評定各種跨學科研究。德國應該盡力發展本身能源政策,且不忘協助其他低開發國家;教育上轉型的教育優於永續發展的教育,應該被放入學校、大學課程中、職業認定標準,以及未來規劃,透過連貫的政策、主題相關的教育還有職業資格認定系統,應該重新設計符合永續發展的方向;WBGU建議建立低碳商業學校,跨領域的機構處理低碳土地使用、能源科學、以及具體觀禮轉型的手段。最後是兩者互動,WBGU建議擴大研究範疇,以參與式科學面對轉型,尤其納入非傳統科學者。科學政策和科學需要提出跨領域、廣泛社會對話,來形成一個低碳社會氛圍(例如透過博物館展演、影片的撥放)和增加社會角色參與、網絡的建立。
(編者按:在下一期中本專欄將繼續刊出WBGU報告的續集題目:地球的下一步,從政治策略開始。)
參考資料:
WBGU 2011 World in Transition A social contract for sustain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