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家緯 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因為若未能藉由預見、計畫與具體落實逐步打造和平,我們將面對的是災難與死亡。
難道在砲彈落下前,我們都還未能擁有充分的前瞻分析嗎?」
- 知名科幻小說家HG Wells - <急徵- 前瞻學教授 >
圖1. HG Wells 於1902年發表的“The Discovery of the Future”,被視為國際上首次提出系統性的前瞻研究方法。
轉型中的前瞻研究
全球面臨著持續擴大的貧富差距、國際間政治衝突、極端氣候事件、網路系統的脆弱度等多重面向的風險事件。然而另一方面,數位轉型驅動的工業製程改變、再生能源成本降低所形塑的新能源地景,亦提供極佳的解決方案。面對日增的系統風險以及科技發展帶來的轉型契機,為可引導科技發展轉向有助於解決社會、經濟、環境問題的領域,OECD於最新的《科技創新展望》中指出目前科研政策邁入了「任務導向」(mission-oriented)的新時代,因此更需要納入前瞻與參與方法,協助科技決策(OECD, 2018)。
無獨有偶,臺灣於2016年12月舉辦的第十次全國科技會議結論中,亦指出強化科技決策支援系統的重要性,「透過系統性角度觀測我國社會現況、變化與需求動態,彙集產官學研的多方對話,形成我國科技發展願景」,方可以科技前瞻成果支援科技政策規劃(科技部,2016)。然而回顧國內現有的前瞻研究,如經濟部長期委託工研院與資策會所進行的臺灣科技產業前瞻研究(資策會與工研院,2016),目前推估至2030年;然而,其研究侷限在未來產業與科技的評估,雖然涵蓋部分人口發展因素,但並無全面的盤點和科技產業息息相關的社會經濟特性、勞動條件、產業模式、人口與健康、環境、能源與排碳、國際綠色趨勢之政策、法規等全景掃視,也就是相對缺乏對各種系統風險與機會的盤點,並缺乏社會對話之參與式情境前瞻設計。
有鑑於此,本期鉅變新視界電子報規劃『國際前瞻研究』專題,分析韓國、新加坡、加拿大以及歐盟最新的科技前瞻研究,以激起國內關心此議題的學界、法人機構與主管機關等,可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就建立臺灣科技前瞻體系深入討論。梁曉昀(2019)所介紹韓國第五屆科技前瞻報告,則可見韓國以網絡分析,鑑別鉅變挑戰與科研技術關聯性,並進一步導入技術臨界點分析,預測未來技術實現之時機。鄞義林(2019)則盤點新加坡的國家前瞻系統,除可見其除持續性推動全政府整合風險管理程序(Whole-of-Government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提供決策意見以外,近期亦發展「發展驅動力卡2035」的互動遊戲,建立參與式前瞻方法(participatory foresight),擴大利害關係人參與。胡祐瑄(2019)則分析與新加坡相似的加拿大政策視界辦公室(Policy Horizon),如何藉由旗艦報告、議題掃視、情境洞見等不同型態的科技前瞻分析,提供決策者多元的決策建議。翁渝婷(2019)則深入討論歐盟於研擬最新一期的「展望歐洲」(Horizon Europe)時,所倚重的BOHEMIA科技前瞻研究計畫。BOHEMIA融合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並強調治理的重要性,提出科研政策促進轉型(transition)的方法取徑。
綜合國際最新研究,則見近期科技前瞻分析具有下列三大趨勢:
- 轉型導向—前瞻研究分析之時間尺度已延伸至2040、2050年,且關注研發與創新政策的社會鑲嵌性,以及推動治理體制;
- 多元參與—各國多採用開放的科技前瞻程序,諮詢多方利害關係人以及公眾對科研創新政策之看法,公民參與已漸為科研政策的必備程序;
- 多重目標—不僅單強調科研政策對產業競爭力之助益,更謀求深度減碳、永續發展目標以及數位化革命的綜合效益。
有鑑於此,於建立臺灣科技前瞻體系時,亦應掌握前述國際重要趨勢,方可達到以前瞻分析輔助政策規劃之功能。
科研創新推動SDG
就如同歐盟BOHEMIA計畫中,圍繞著SDG,設計其科研創新政策。鑑於科技創新為落實SDGs的關鍵策略,聯合國自2016年起,每年均舉辦「科學、技術、創新促進永續發展目標多方利害相關人論壇」(Multi-stakeholder Forum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TI Forum),邀集政府代表、科學家、創新者、技術專家、企業家和公民組織代表參加,就該年度的主題SDGs,討論相關科研技術的發展趨勢、創新方向等。以2018年的STI論壇為例,年度主題SDG為「水資源及衛生設施」、「永續能源」、「負責任消費及生產模式 」、「永續城市」、「陸域生態」等五項,論壇中逐一就各主題目標的發展現況以及該領域新技術的趨勢、值得參考的國際案例加以討論,另更就人工智慧、物聯網和數位化技術急速發展、如何納入原住民與地方知識、能力建構等議題進行討論(ECOSOC, 2018)。
以水資源該議題為例,論壇中就強調應提升水資源資料基礎工程上的投資,以幫助更好地理解水在經濟、環境、社會、政治層面的作用。例如,目前已有利用衛星資料進行氣象模擬,建立非洲地下水地圖冊(Africa Groundwater Atlas)此匯集51個國家的高品質數據的資料庫,協助進行水資源規劃。物聯網相關設備,如感測器、智慧水錶和行動電話等,也有助於提升用水效率。此外,還必須特別注重監測和蒐集對水的消費模式的數據,以更好地掌握民眾水資源使用行爲變化。
若要使各國可妥善運用科研資源,協助SDGs的推動,首先須意識到科研政策在組織量能與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創新生命週期、方法面,均有不同。聯合國亞太經濟與社會委員會技術與創新長Jonathan Wong分析,新一代的科研政策,在人力資源上,應重視社會企業創業者以及技術倫理,而非過往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能力。
表1. 促進SDG推動的科研政策
政策領域 |
傳統科研政策 |
新一代科研政策 |
組織量能與基礎建設 |
科研機構/科學園區 |
育成中心/育成加速器/市場空間 |
科研投資 |
以研發預算占GDP之比例為指標 |
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 |
人力資源 |
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能力 |
社會企業創業者以及科技倫理 |
涵蓋範圍 |
博士、學校-產業-政府複合體(Beyond the triple helix) |
女性、女孩/草根創新者/公民社會 |
創新生命週期 |
早期階段探索/新興科技 |
晚期實踐階段/現有技術 |
方法取徑 |
好奇心驅動 |
任務導向 |
(譯自:Wong, 2019)
聯合國跨機構任務小組(Inter-Agency Task Team, IATT)正著手建立「科學,技術和創新促進永續發展目標路徑圖」(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SDGs Roadmaps, STI for SDG Roadmap) 示範計畫,並研擬指引手冊,以協助各國先行盤點現有科技創新政策的需求,進一步運用科技前瞻與全景掃視方法掌握未來發展趨勢,預先研擬調適策略,最終採用整合性評估決策支援工具,藉此讓科研政策與永續發展政策間的綜合效益最大化。
目前指引手冊重要內容如下,程序則如圖2所示:
- 基礎盤點(Foundation)-盤點現有整體以及特定領域科技創新政策與SDG涵蓋範疇的落差,並運用各類指標掌握變化趨勢;
- 調適(Adaptation)-將SDG納入科技前瞻與情境規劃程序;
- 整合(Integration)-藉由整合性評估,系統性檢視鴻溝、挑戰與機會。
依據IATT規劃,其將於2019年5月前選擇試點國家,測試指引手冊的可行性,以及協助強化各國制度量能,目前日韓等亞鄰均已表示參與試點的意願。
圖2. STI for SDG 路徑圖研擬程序建議(IATT, 2019)
小國大戰略的臺灣前瞻研究思考
從前述各國前瞻研究趨勢以及科研政策如何推動永續發展目標的討論中,可知全球科技前瞻研究上,從範疇、程序與方法上,都已進入了新時代。
為可掃視當前臺灣系統性的科技、產業、社會利基與風險,並研擬臺灣在地球限度與深度減碳目標下履行永續發展目標之轉型路徑。臺大風險中心在科技部支持下,整合未來學、社會學、經濟學、環境系統分析學、公共衛生以及法學等跨領域研究團隊,自2018年起啟動為期四年的「臺灣2050前瞻轉型研究計畫」,從「全景掃視與法制盤點」、「老化社會治理策略」、「永續轉型系統動態模型」、「公共健康與環境涵容力分析」以及「治理創新與長期轉型願景共識分析」等五大主軸著手,藉由延伸時間範疇、掌握各個鉅變挑戰[註1]關聯性以及整合質化與量化方法等研究特點,以期可促進各界對於未來臺灣轉型願景的討論。
註解:
(1) 首先需鑑別臺灣的鉅變挑戰(Grand Challenges)。 鉅變挑戰乃指足以引發科學社群、企業社群、青年關注的未來挑戰,其範疇廣、需要建構新公眾與政治想像,激發不同社會利害相關人參與此議題的討論,如氣候變遷的影響。
參考文獻:
- United Nations Interagency Task Team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the SDGs (IATT) (2018).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SDGs Roadmaps. IATT Background Paper.
- IATT (2019). Global Pilot Programme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SDGs Roadmaps - A Proposal for discussions. Workshop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the SDGs: Feb. 27th ~Mar. 1st, Bangkok.
- OECD (2018). 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Outlook 2018: Adapting to Technological and Societal Disruption, OECD Publishing, Paris.
- Wells, H.G.(1932)Wanted – Professors of Foresight! BBC Radio Broadcast, 19 November, 1932.
- Wong, J. 2019. STI Roadmaps for the SDGs. Workshop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the SDGs: Feb. 27th ~Mar. 1st, Bangkok.
- 科技部(2016)。議題四子題(一):強化科技決策支援系統,第十屆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引言簡報。拜訪日期 2019/4/29。
- 胡祐瑄(2019)。未來事務所: 加拿大政策視界辦公室(Policy Horizons Canada)-淺談加拿大2030 前瞻實例,鉅變新視界電子報第28期。
- 翁渝婷(2019)。轉型到更好的未來-歐盟這樣做前瞻,鉅變新視界電子報第28期。
- 梁曉昀(2019)。科技引爆點-韓國科技前瞻評析,鉅變新視界電子報第28期。
- 資策會、工研院(2016)。臺灣產業技術前瞻策略規劃總報告,經濟部技術處。
- 鄞義林(2019)。許諾與失諾:新加坡前瞻規劃怎麼了?,鉅變新視界電子報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