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林怡均 兼任助理研究員
為取得產業內的領導地位,同時響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所提出的《地球暖化1.5°C》特別報告,越來越多企業將低碳轉型納入其商業策略,這當中不乏具有遠見的企業主動訂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 SBT,以下簡稱為SBT),承諾短、中期甚至長期(2050年)的絕對與相對減碳量,並且公開其氣候目標與行動、能源使用種類、耗能量與節能量等資訊,供利害相關人檢視。至2020年8月,全球承諾訂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的企業已超過950家(其中有434家的目標已通過審核)。然而若要達到巴黎協定的2°C氣候目標、甚至是更積極的1.5°C目標,尚須更多企業加入減碳行動;同時,也需要各國政府儘速實施相關規範(如:能源稅或碳稅等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之政策工具)以及獎勵措施(如:結合低碳研發創新之稅賦優惠),方有可能推動產業低碳轉型。
2017年,全球數個大型資產擁有者與管理者發起「轉型路徑倡議(Transition Pathway Initiative, TPI,以下簡稱為TPI)」,並且與學術研究機構以及數據分析公司合作,[註1] 利用公司已公開的各類資料來評估、追蹤全球各大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變化與管理品質、氣候風險與機會等,以利投資者了解其轄下的資產組合當前與未來的減碳行動是否與巴黎協定目標一致。TPI針對企業的評估結果主要以兩種方式呈現,分別為:(1)碳排管理品質(Management Quality):評估的架構與指標除了建立在既有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外,也結合了TCFD(Taskforce on Climate 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所強調的四大面向,以19個指標來評量企業在溫室氣體排放以及與低碳轉型相關的風險和機會上的管理水準;(2)減碳績效(Carbon Performance):採用「部門別脫碳方法(Sectoral De-carbonization Approach, SDA)」以及三種情境分析,了解該企業當前以及未來的碳密集度是否符合巴黎協定目標所要求的減碳水準。 [註2]本文結合SBT、TPI、國際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公開的資料,以及各企業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綜合簡評我國耗能產業(以台灣十大排碳企業為主)與國際標竿企業在氣候目標與作為上的差異。
表1 石油與天然氣產業之「氣候風險資訊揭露」暨「氣候行動」簡評
(備註:下表若使用手機、平板,請轉為橫向觀看)
石油與天然氣產業 |
台塑石化 |
中油 |
埃尼集團(Eni) |
道達爾(Total) |
是否已訂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 SBT) |
否 |
否 |
否 |
否 |
中長期氣候目標 |
配合政府2030年減碳目標[註3] |
2030年排放量較2005年減量30% |
旗下所銷售的能源產品之產品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在2050年前減少80%。[註4] |
2050年前全球的溫室氣體範疇1&2達到淨零排放,歐盟地區的範疇1&2&3達到淨零排放。[註5] |
TPI-企業碳管理品質 |
Level 2 |
未被TPI納入評比 |
Level 4 |
|
TPI-2018年碳排密集度(g-CO2e/MJ)[註6] |
相關資料揭露不足, 無法計算 |
相關資料揭露不足, 無法計算 |
64.89 |
71.40 |
是否已採用內部碳定價 |
規劃中 |
否 |
是,2015年的價格為40 USD/ tCO2(約新台幣1200元/tCO2)。 (此後每年上漲2% ) |
是,價格為30-40 USD/ tCO2(約新台幣900-1200元/tCO2)。 |
內部碳定價的涵蓋範圍[註7] |
規劃中 |
未訂定內部碳訂價 |
範疇1 |
範疇1 |
2016-2019年各年度的CDP 氣候問卷填答結果評比[註8] |
F, C, B, A- |
D, C, B, F |
A, A-, A-, A- |
B, A-, A-, A- |
2016-2019 年各年度的CDP氣候問卷填答是否公開 |
僅2017年有公開, 其他年度未公開。 |
皆未公開 |
皆公開 |
皆公開 |
2018-2019年研發支出 占營收的比例 |
0.03%~0.04% |
0.15%~0.16% |
0.26~0.28% |
0.47~0.48% |
資料來源:中油(2020a, 2020b);台塑石化(2020a, 2020b);CDP(2020a; 2020b);Eni(2020); Total(2020a, 2020b); TPI(2020a)
歐洲的石油與天然氣公司近年正在經歷重大變革,越來越多的石油巨頭設定了長期的氣候目標,BP、殼牌(Shell)、埃尼集團(Eni)、道達爾(Total)等皆公開了各自的中長期氣候目標或轉型規劃,且減排的涵蓋範圍不僅包含範疇一和二的溫室氣體,部分公司更進一步設定了範疇三的減排目標,這代表其必須與下游端的客戶合作,確立更進一步的減碳途徑(TPI, 2020b)。
即便面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對公司營運的衝擊,埃尼集團仍在今年五月於官網公開宣布其轉型路徑圖,承諾在2020-2023年的四年期間投入49億歐元於再生能源、循環經濟等去碳化的相關計畫與研發活動(Eni, 2020b);道達爾則是公開呼籲實施碳定價,期望能源效率、低碳技術、森林保護等活動能更加獲得重視。道達爾也進一步承諾減少範疇三的溫室氣體排放,因此不僅積極投入再生塑料及其他高性能塑料的研發,更提供客戶能源效率改善的諮詢服務(Total, 2020c; 2020d)。在氣候風險資訊的揭露上,相較於全球其他的石油與天然氣公司,埃尼集團與道達爾在這方面也相對公開透明,不僅在企業官網上完全公開其當年度的CDP問卷填答內容,也針對氣候變遷議題另外發布專題報告,進一步闡述其中長期的策略規劃。然而,儘管Eni與道達爾訂定了(相對同儕們)具企圖心的氣候目標與行動,但TPI的研究指出,這仍然還達不到巴黎協定2°C目標所要求的減碳幅度(圖1),這代表著尚須政府(政策)、產業聯盟、下游端等各利害相關人的合作參與,共同推動跨產業的價值鏈減排。
我國2018年十大排碳企業中的第一名—台塑石化,與第六名—台灣中油,同樣隸屬於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然不論是在氣候目標的設定、碳定價的實施、氣候風險資訊的透明度,以及(低碳)研發創新佔營收的比例等項目上,皆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表1)。此顯示尚須更強力的政府政策、相關投資機構或利害關係人施予轉型壓力及誘因,方可能加速其低碳轉型。
圖1 石油與天然氣產業欲達到低於2°C或2°C目標情境下之碳密集度水準,與全球各大石油與天然氣公司2014-2050年碳密集度(g-CO2e/MJ)
資料來源:TPI(2020c)
三、石化業中下游—化學材料與化學製品製造業
(備註:下表若使用手機、平板,請轉為橫向觀看)
化學材料與 化學製品製造業 |
台灣化纖 |
台灣塑膠 |
南亞塑膠 |
日本 (Sumitomo Chemical) |
荷蘭 (Royal DSM) |
美國藝康 (Ecolab) |
是否已訂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 SBT) |
否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中長期氣候目標/節能目標 |
單位能耗較前一年度降低 3% |
短期(1-3年):水、電及蒸汽用量較前一年減少 5%,並提高除麥寮以外廠區雨水回收面積達 100% 。 |
1. 2020年用水量較前一年降低2%、能耗降低3%、廢棄物降低1% 。 2. 2022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5 年降低 3% |
2030年前減少30%的範疇1&2溫室氣體排放量;2050年前降低57%的排放量(以2013年為基準年) |
2030年前減少30%的範疇1&2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28%的範疇三排放[註9](以2016年為基準年) |
2030年前減少50%的範疇1&2溫室氣體排放量,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以2018年為基準年) |
TPI-企業碳管理品質 |
Level 2 |
Level 2 |
Level 3 |
未被TPI 納入評比 |
Level 3 |
Level 4 |
TPI-2018年碳排密集度 |
無資料 (因該產業的製程與產品種類繁多,因此尚需累績更多細部數據,方能確定合適的碳密集度衡量標準) |
|||||
是否已採用內部碳定價 |
是,2018年的價格約為新台幣1500元/tCO2。 |
規劃中 |
規劃中 |
是,2018年價格為2500日元/tCO2(約為新台幣675元/tCO2)。 |
是,2018年價格為50歐元/tCO2(約為新台幣1770元/tCO2)。 |
否 |
內部碳定價的涵蓋範圍 |
範疇1 & 2 |
規劃中 |
範疇1 & 2 |
範疇1 & 2 |
未訂定 內部碳訂價 |
|
2016-2019年CDP 氣候問卷填答結果評比 |
F, C, A-, B, |
F, C, F, A- |
F, B, A-, A- |
A-, B, A, A |
A, A, A-, A- |
A-, A-, A-, A- |
2016-2019 年的CDP 氣候問卷填答是否公開 |
2017年、2019年有公開,其他年度未公開。 |
2017年有公開,其他年度未公開。 |
2017年、2018年有公開,其他年度未公開。 |
皆公開 |
皆公開 |
皆公開 |
2018-2019年研發支出 占營收的比例 |
無資料 |
0.6~0.75% |
0.6~0.8%[註10] |
6% |
4.5% |
1.5% |
資料來源:台化CSR報告(2020);台塑(2020a, 2020b);南亞塑膠CSR報告(2020);CDP(2020a; 2020c; 2020d; 2020e); Ecolab(2020a, 2020b); Royal DSM(2020); SBT(2020); TPI(2020a)
石化、鋼鐵、水泥業等重工業,是國際上普遍被認為相對較難減碳的產業別,原因在於其製程大都需要化石進料(fossil-feedstock)、或攝氏千度以上的高熱,來煉製粗鋼或生產水泥熟料等產品。然而,仍有極具企圖心的企業訂定(且經審核通過)科學基礎減量目標,表2中列舉的三個標竿企業便是如此。
日本住友化學除了持續提升工廠能源效率、轉換低碳燃料(煤改天然氣)之外,更致力於投入研發創新,以進一步減少碳排放量、減輕環境負荷,其投入的研發經費約占其營收的6%,旗下SSS系列產品(Sumika Sustainable Solutions)的研發與銷售,產品跨足能源與功能性材料、IT相關化學品等,未來將透過旗下不同事業部門的整合,提升自身的研發、製造、銷售與供應鏈整合能力,邁向企業永續(住友化學,2019; CDP, 2020d)。
類似住友化學,荷蘭帝斯曼也跨足不同的事業部門,包含:營養品、藥品、工程材料與特殊功能性材料、太陽能板的裝置塗料等,亦積極投入在循環經濟的解決方案上,包含改善產品設計(地毯)、延長產品壽命(纖維材料)、有機化學品回收等等,同時也參與多項氣候行動計畫,例如:碳定價領導聯盟(Carbon Pricing Leadership Coalition, CPLC)、脫煤者聯盟(Powering Past Coal Alliance, PPCA)、百分百再生能源倡議(RE100)等,顯見帝斯曼不僅期許自身成為氣候行動者,更是氣候運動的倡議者(Royal DSM, 2020b)。
美國藝康則是長年深耕在水、衛生與能源技術的服務提供,客戶來自各行各業,包含餐廳、食品處理與加工廠、醫院、石油與天然氣業者等,藝康透過現場的諮詢服務以及全方位的解決方案來蒐集可改善產品與服務的數據,從而反饋在公司研發、投資、製造、銷售與服務上,成功將公司獲利與環境績效整合。而為了減少能源使用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藝康已與其他公司共同和再生能源電力供應商簽署長年的虛擬購電合約(virtual power purchasing agreement, VPPA),[註11] 同時逐步將公司旗下的服務車隊轉換為電動車。未來藝康將進一步協助供應鏈上的主要合作夥伴訂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推動供應鏈減排(Eco, 2020a; 2020b; 2020c; SBT, 2020)。
化學業國際標竿在氣候目標的設定上大多落在2030年,亦有部分企業已設定2050年的長期減碳目標。觀察上述標竿企業近年的作為,可發現其大多積極投入在研發創新或投資併購,以發展創新(低碳)技術或強化不同事業間的協調合作,並且從單純的生產銷售模式轉向產品即服務模式,共同提升自身與下游客戶端的碳排效率與物質效率,這應是我國化學材料與化學製品製造業者可借鑑之處。而從企業已公開的資料來看,台灣化纖、台灣塑膠、南亞塑膠在中長期(2025年以後)的氣候目標及策略規劃上並不明確,而有助於推動企業邁向低碳轉型的內部碳定價機制,目前僅台灣化纖採用;相較國際標竿在再生能源的投入規劃、氣候風險相關資訊的揭露上,台灣企業更是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企業氣候風險資料與環境數據的缺乏與隱匿,長期而言不僅難落實同儕評比、發揮社會監督效益,也將影響政府產業政策與氣候政策的推動、落實與改進(台大風險中心,2019)。
四、鋼鐵業—國際標竿與台灣企業「氣候風險資訊揭露」暨「氣候行動」簡評
表3 鋼鐵業-國際標竿與台灣企業「氣候風險資訊揭露」暨「氣候行動」簡評總表
(備註:下表若使用手機、平板,請轉為橫向觀看)
鋼鐵業 |
中鋼(China Steel)[註12] |
韓國浦項鋼鐵(POSCO) |
德國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 |
是否已訂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 SBT) |
否 |
否 |
是 |
中長期氣候目標/節能目標 |
1. 平均年節電率>1% 2. 第四期(2021-2025)節能行動計畫規劃中[註13] |
2020年前每噸鋼鐵生產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2.0tCO2 |
1. 2030年前減少30%的範疇1&2溫室氣體排放量(以2018年為基準年)。 2. 2030年前減少16%的範疇3溫室氣體排放量(以2017年為基準年)。 |
TPI-企業碳管理品質 |
Level 3 |
Level 4 |
Level 4 |
TPI-2018年碳排密集度(噸CO2/噸鋼鐵) |
2.34 |
1.92 |
1.75 |
是否已採用內部碳定價 |
評估中 |
是,2018年的價格為24000韓元/tCO2(約為新台幣650元/tCO2)。 |
是,2018年的價格為25.84歐元/tCO2[註14](約為新台幣915元/tCO2)。 |
內部碳定價的涵蓋範圍 |
評估中 |
範疇1 & 2 |
範疇1 |
2016-2019年CDP 氣候問卷填答結果評比 |
B, A-, B, B |
A-, A-, B, A- |
A, A, A, A |
2016-2019 的CDP 氣候問卷填答是否公開 |
2019年未公開, 其他年度皆公開。 |
皆公開 |
皆公開 |
2018-2019年研發支出 占營收的比例 |
0.76-0.92% |
1-1.5% |
1.8% |
資料來源:中鋼CSR報告(2020); CDP(2020a; 2020f; 2020g); POSCO(2020); SBT(2020); ThyssenKrupp(2019).
圖2 鋼鐵業欲達到低於2°C或2°C目標情境下之碳密集度水準,與全球各大鋼鐵公司2014-2030年碳密集度(噸CO2/噸鋼鐵)
資料來源:TPI(2020d)
鋼鐵製程主要分為「高爐煉鋼」和「電弧爐煉鋼」兩種形式,全球鋼材生產多採用高爐煉鋼,我國最主要的鋼鐵公司—中鋼(及子公司中龍)亦是採用高爐生產,然而因該製程往往利用煤炭作為還原劑,因此製程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近年來已有越多越多的鋼鐵業者投入低碳煉鋼的技術研發,以達到巴黎協定的氣候目標。例如:德國蒂森克虜伯同時投入(綠)氫能煉鋼技術,以及碳捕捉與再利用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Usage);瑞典SSAB採用HYBRIT技術、並且預計未來將高爐轉換為電弧爐等等,然而上述所提的低碳製程尚在試驗階段,預計2030、2035年後方能大規模投產(SSAB, 2020; ThyssenKrupp, 2020)。
類似於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變化,鋼鐵業近期也開始有較多的公司訂定中期(2030年)的減碳目標,且碳排管理品質也較往年進步,然而,TPI的研究指出,目前全球市值前23大的鋼鐵公司中,僅僅只有六家企業之碳密集度(噸CO2/噸鋼鐵)與巴黎協定目標一致。而若要根本性地減少全球鋼材生產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必須將「物質效率提升策略」納入政策設計,例如:若能針對老舊建物進行翻修(同時納入能效改造),將可延長建物壽命、減少對鋼鐵、水泥的需求;而建築設計與預製工法的改進(如:模組化設計)、水泥建材性能的改良(如:降低水泥在混凝土的含量),將能更進一步降低因生產鋼鐵、水泥產生的排碳量(IEA, 2019)。
細看表3與圖2可發現:相較國際同業,中鋼的碳密集度、碳管理品質、氣候風險資訊公開程度與CDP的問卷評比結果,皆略高於平均水準,然而在內部碳定價、中長期氣候目標/節能目標,以及研發創新等項目上,相較國際標竿仍有改善空間。若要破除石化業、鋼鐵業的減碳瓶頸,政府後續的減碳措施若仍僅是優化既有的製造部門減碳方案,恐將難達到2025、2030年,乃至我國2050年的長期減碳目標,遑論國際上標竿企業積極追求的2°C與1.5°C目標。因此,尚待更強力的政策工具介入,針對石化業、鋼鐵業等較難減碳的重工業,儘速規劃實施碳稅、能源稅等外部成本內部化之工具,並儘速評估綠氫生產及氫能相關基礎建設推動低碳製程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同時,納入物質效率提升策略(包含一次性用品曁低回收性產品的生產與使用管制、鋼材及塑料的分揀回收再製、老舊建物翻修獎勵與能效規範等),並擴大低碳技術的研發獎勵及人才培育措施,以協助產業低碳轉型。
根據SBT、TPI、國際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公開的資料,以及各企業發布的CSR報告,目前台灣十大排碳企業中,僅台積電、中油、台泥有提出較積極、具體的中長期氣候目標/節能目標,其餘業者僅提出短期目標、或無相關資料揭露、或者僅簡單說明未來將遵守政府2030年、2050年的減碳目標,此與國際標竿企業提出的氣候承諾與實際作為有相當大的落差,顯見台灣多數企業在氣候行動上仍屬被動消極,此不僅不利我國產業轉型與產業結構調整,且可能延後我國氣候目標的達成——「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須降至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
註解
[1] TPI合作的學術研究機構與數據分析組織分別為:倫敦政經學院下的格蘭瑟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中心(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以及富時集團(FTSE Russell)。
[2] 除了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的研究報告設定情境分析以外,TPI也會依不同的產業別參考不同的國際分析報告來調整情境設定。總括來說,TPI使用的三種情境分別為:(1)巴黎協定承諾:各國承諾的減排量(各國提出的國家自訂貢獻NDC)。(2)2度C:巴黎協定的2度C目標(至少有50%的機會,將全球均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與前工業時代相比的攝氏2度內)(3)低於2度C:更具企圖心的巴黎協定目標(至少有50%的機會,將全球均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與前工業時代相比的攝氏1.75度內)。
[3] 依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我國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205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下。」而目前政府的階段性減量目標規劃為: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2%,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10%, 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20%。
[5] 具體的氣候目標與規劃詳見Total官網說明 (1) (2)。
[6] 依據TPI的研究,其計算方式為: [溫室氣體範疇一+範疇二+範疇三(範疇三僅計算其中的第11類,即賣出的產品在使用期間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 碳捕捉與封存量(CCS) – 碳匯]/對外銷售的能源產品數量。
[7] 範疇一(scope 1)係指來自於製程或設施之直接排放,如工廠煙囪、製程、通風設備及組織所擁有或控制的固定燃燒源、製程排放及交通工具的排放。範疇二(scope 2)係指來自於外購電力、熱或蒸汽之能源利用間接排放。範疇三(scope 3)係指非屬自有或可支配控制之排放源所產生之排放,例如因租賃、委外業務、員工通勤等造成之其他間接排放(環保署,2016)。
[8] F表示未回應問卷或是填答的資料不足無法納入評比。
[9] Royal DSM承諾減少28%的範疇三溫室氣體之類別為:purchased goods and services, upstream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and waste generated in operations.
[10] 南亞塑膠的財報並未獨立列出研發費用,僅在CSR報告中有列出。故此處的數據是以南亞塑膠CSR報告所載明之研發費用除以其個體財報中的營收數字。
[11] 關於一般的長期購電合約與虛擬購電合約差異,可參考網站。
[12] 2018年的台灣十大溫室氣體排放企業中,中鋼、中龍(中鋼的子公司)位居第三與第四名。
[13] 中鋼第三期(2016-2020年)的節能目標(節能378 萬 GJ=105000度)僅為第一、二期的四成多
[14] 根據該公司在CDP氣候問卷的回覆說明:因碳價格時有波動,因此這裡寫的25.84歐元是採用2019年7月8日歐洲能源交易所(EEX)的價格。
資料來源:
CDP(2020a). The status and scores of company responses to CDP Climate Change Questionnaire (2016-2019). Retrieval Date: 2020/07/24.
CDP(2020b).“Eni SPA: Climate Change 2019 Response.”
CDP(2020c).“Formosa Chemicals &Fibre Corporation: Climate Change 2019 Response.”
CDP(2020d).“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Climate Change 2019 Response.”
CDP(2020e). “Royal DSM: Climate Change 2019 Response.”
CDP(2020f).“POSCO: Climate Change 2019 Response.”
CDP(2020g). “ThyssenKrupp: Climate Change 2019 Response.”
Ecolab(2020a). “Ecolab Annual Report 2019”
Ecolab(2020b). “Ecolab: Climate Change 2019 Response”
Ecolab(2020c). “A Bold New Climate Commitment: Ecolab Joins the Business Ambition for 1.5⁰C.” Retrieval Date: 2020/08/22.
Eni(2020a). “Eni Annual Report 2019”
Eni(2020b). “Eni’s strategy for the fight against climate change.” Retrieval Date: 2020/08/22.
IEA(2019). “Material efficiency in clean energy transitions”
POSCO(2020). “Sepa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 December 31, 2019 and 2018.”
Royal DSM(2020a). “Royal DSM Annual Report 2019.”
Royal DSM(2020a). “Royal DSM Annual Report 2019.” Retrieval Date: 2020/08/22.
SBT(2020). “Meet the companies already setting their emissions reduction targets in line with climate science.” Retrieval Date: 2020/08/22.
SSAB(2020). “First in fossil-free steel” . Retrieval Date: 2020/08/23.
ThyssenKrupp(2019). “Annual report 2018 / 2019.”
Total(2020a). “CDP Climate Change Questionnaire 2019.”
Total(2020b). “2019 Universal Registration Document (including the annual financial report)”
Total(2020c). “Climate: our vision.” Retrieval Date: 2020/08/22.
Total(2020d). “Carbon neutrality.” Retrieval Date: 2020/08/22.
TPI(2020a). “TPI Tool (Filter by sector/ company).” Retrieval Date: 2020/07/24.
TPI(2020b). “Carbon Performance of European Integrated Oil and Gas Companies: Briefing Paper.”
TPI(2020c). “Carbon Performance: Oil & Gas.” Retrieval Date: 2020/08/23.
TPI(2020d). “Carbon Performance: Steel.” Retrieval Date: 2020/08/23.
中油(2020a)。〈2020永續報告書〉。
中油(2020b)。〈108年財務報告書〉。
中鋼(2020a)。〈2019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中鋼(2020b)。〈108年財務報告書(個體財報)〉。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台大風險中心)(2019)。〈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全文報告〉。
台化(2020a)。〈2019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台化(2020b)。〈108年財務報告書(個體財報)〉。
台塑(2020a)。〈2019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台塑(2020b)。〈108年財務報告書(個體財報)〉。
台塑石化(2020a)。〈2019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台塑石化(2020b)。〈108年財務報告書(個體財報)〉。
南亞(2020a)。〈2019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南亞(2020a)。〈108年財務報告書(個體財報)〉。
環保署(2016)。〈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作業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