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健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輪機工程系副教授
繼2011年三月福島核災之後,日本的能源政策所處氛圍起了劇烈變化。其政府修訂了能源基本計畫,並積極針對日本是否能夠廢核、大幅引進再生能源是否符合實際、以及未來的電力系統究竟該是甚麼樣的,認真展開辯論。尤其,日本開始認真思考,是不是該好好學學,因為日本的3/11慘痛浩劫而加速能源轉型的德國。
德國不僅加速廢核,並透過饋入補貼政策讓其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在短期內從6.4% 跳到百分之20以上,預計在2050年之前達80%。在台灣核四議題辯論至今,儘管擁、反雙方仍各有堅持,但也和許多國家一樣,提高能源效率是能源議題當中最大共識。
過去一個世紀的能源發展,讓人類得以在許多方面實現驚人的成就。如今我們處在接下來有機會趨動更潔淨和光明未來的能源轉型關鍵時刻;一旦實現,將帶來深遠而正面的影響。而儘管過程複雜、規模龐大,實現能源轉型的困難程度不難想見,但另一方面,未來成為全球競爭贏家的必要條件,也正在於藉由能源轉型過程中所產生的優勢,帶動明日經濟發展新契機。而目前最重大、最迫切該做的,便是更積極追求能源節約與效率的最大化。
台灣需要從根本對能源節約與效率重新展開投入,以增加新的商機與就業機會,並讓台灣得以順著世界能源價格上漲與能源轉型之勢,成功從中獲致競爭力。
減少能源消耗,還可同時為台灣社會帶來其他方面意想不到的好處。降低化石燃料使用,可有效改善空氣品質,讓人民的身心健康些,具智慧的交通選項能減輕交通壅塞與擴建負擔,並提升相關的各類型生產力。而減輕新建電廠的壓力,所能為台灣社會與經濟帶來的好處,更不在話下。不幸的是,今天在台灣,無論在個人行為細節或是在政策規劃與誘導上,都隨處可見助長任意浪費能源與資源的情形,並在整個能源體系當中形成連鎖效應。
我們週遭不乏能源效率獲得改進的跡象,只不過這些進步卻遠遠趕不上,整體朝向更強大能源消耗的趨勢。例如,儘管在台灣已有可讓房子更具能源效率的綠建築條例,也不乏技術與建材,但遠超過實際合理需求的大量、超大坪數、裝潢豪華的建築,卻反倒使「綠建築」成了掩飾在這部份,在追求能源保存與效率上徹底失敗的最佳遮羞布。又例如當今的電視、電腦等家電,雖然能源效率比起五年前的都高得多,只不過如今許多無論是住家或公家單位所擁有(包括使用中和閒置)的台數和開著的時數,也都比過去多得多。不難想見,這些建築所需要的整體能源消耗也必然隨之攀升。
這些例子至少告訴我們兩件事。首先,政府、產業和民間相關團體亟需要密切合作,共同改進人們對於能源的認知程度。而從過去長期經驗看來,我們就算對能源有了初步的認知,真的要改變消費大眾的行為,才是一大挑戰。其次,提升能源節約與效率的最有效方法,不外讓能源價格上漲。根據我們過去像是垃圾費隨袋徵收與電費差別費率等的實施經驗,往往只有在有了合理價格之後,才能有效導正人們的價值認知與行為,讓整體朝正向發展。
照說面對當前困局,我們無論是獨立消費者或是企業老闆,都該認清我們每天缺乏效率的使用能源與資源所帶來的代價,並願意轉而配合改變耗能型態與投資決定。而政府為確保此發展,也早該開始逐步調整能源費率與推行對排碳計費,讓消費者和業者都能有足夠時間了解與適應,以避免對於台灣競爭力造成不可預期的衝擊。
聽起來刺耳,但能源這個資源之主,實算得上是我們社會共同最大的一個癮,而經濟成長似乎也全賴它的流通與消耗。不可否認,當今在我們這消費主義社會當中的魔咒,似乎正持續誘使我們努力工作、變得更有錢、買得更多,但卻生活得更不健康快樂。或許並不盡然,但實際上我們不正是都明知在這塊土地上各種資源都是有限的,卻都寧願追求無止盡的表象經濟成長和進步,以及無度擴張的消費主義。
終究,既然高價能源是現實也是大勢所趨,政府也就必須力抗任何掩飾這個事實的企圖,以避免誤導至耗能上癮到無以自拔地步。當今台灣的電尤其過於便宜。以台灣所擁有的極有限資源和所須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與氣候議題,唯有將台灣的耗能抑制到遠低於世界一般水平,才得以在經濟與環境上確保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