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令儒 中心助理研究員、吳勁萱 中心研究助理
摘要
臺灣近年來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目前已將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法制化,政策上則規劃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20%。國際上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的先驅者已指出許多可能的路徑,歐洲再生能源合作社平台REScoops針對「能源聯盟」(Energy Union)政策倡議,除了立法與技術層面的呼籲,公民參與被概括其中,另外也強調再生能源在地化、分散式有助於能源民主的實踐。 世界各地以市民或社區為主的中小型能源合作社或地方組織,常被舉為我國公民參與能源轉型的標竿範例。在臺灣亦開始一波社區公民參與再生能源發展的案例,其在組織形式、營運模式、所有權及參與程度上各有異同,能源轉型白皮書亦將社區/公民電廠發展列為重點推動方案,其亦承認公民電廠多元發展模式,並認為不論其模式為何,只要具有一定特徵即有助於公民參與能源轉型。 本研究主要採次級資料分析,搭配對各方利害關係人之訪談與其實作活動之參與觀察。蒐集在臺灣被統稱為社區/公民電廠的各種案例,依其屬性分類檢視,梳理出不同模式,分析影響社區/公民參與綠能發展有哪些因素與條件,並從永續轉型理論的多層次視角,探討社區公民電廠在臺灣能源轉型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