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風險中心助理研究員 胡祐瑄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以下稱WEF)於2021年1月出版《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1)。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政治經濟的發展,為維持感知調查的準確度,2021年度的報告做出若干調整並且針對疫情做出分析,以下將分為兩部分說明。
一、 《全球風險報告》系列(The Global Risks Reports)
《全球風險報告》系列為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以下稱WEF)執導發布的年度風險研究報告,自首篇報告發布以來已經超過15年。所謂「全球風險」在該系列報告中的定義是: 不確定的事件或條件,但如果發生,則可能在未來10年內對多個國家或行業造成重大負面影響,所有的合作調查夥伴皆以此定義作為調查基礎。
《全球風險報告》系列透過全球風險感知調查(The Global Risks Perception Survey, 以下稱GRPS)所的的結果分析年度全球風險,調查對象來自公共部門、私營部門、學術界和民間社會約1,000名決策者(decision-makers) 評估了世界面臨的風險。往年,GRPS的調查中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 年度風險調查 (例: The world in 2020、The world in 2019) 、全球風險格局 (The global risks landscape) 以及全球風險之間的關係 (Global risks interconnections) 。
有鑑於疫情影響,《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對風險選項有所調整,風險選項由往年的40個風險變成35個。第一,受疫情影響,本年度出現了12個風險選項 (見表1),其餘由往年延續出現的風險中,GRPS也將三組意涵相近的風險進行整併 (見表1)。第二,本年度報告由上段提及的三部份調整為四個部分,分別是全球風險的影響和可能性(第一部分之一)、全球風險格局 (第一部分之二)、全球風險驅動因素(第二部分)、全球風險應對(第三部分)以及對COVID-19的回應(第四部分)。
同時,今年度報告中所呈現的風險關聯圖也有所調整。本次報告除了如往年報告呈現出風險與風險之間的關聯性感知 (請參圖1),也列出九大最有關的風險,並以這九大風險為主軸畫出系統關聯圖 (請參圖2)。
圖1 2020年度風險關聯圖(World Economic Forum, 2020)
圖2 2021年風險關聯圖(World Economic Forum , 2021)
《全球風險報告》 的研究方法使各個部門的受訪者,包括不同領域的專家和整個民間社會的廣泛融合。這種融合使讀者不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全球風險本身,還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們的感知和解釋方式。這可以讓政策制定者和企業實施更具戰略性,深刻的政策和解決方案,以「收回控制權」。
二、 《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1)
《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為第十六版的《全球風險報告》,立基於2020年9月到10月進行的GRPS,其主要研究目的是了解涉及不同問題和國家的全球問題。其強調,全球普遍越來越不願意面對日漸加劇的風險。
WEF根據 《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的結果將全球風險統整成圖3,其中主要可見到數位包容性的全球風險壁壘、經濟動盪與社會凝聚力 、處於失去機會時代的青年 、氣候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喪失 、定位全球分化方向 、緊張的衛生系統共六大主題風險。
首先,報告指出2020年使經濟的脆弱性顯露並且使社會分化程度增加。雖然疫情帶來的影響看似是暫時的,長期而言卻潛藏著毀滅性的後果。經濟的衝擊加深了不平等,大量的工作機會消失,這也預示了未來經濟復甦的過程會有許多不平衡的現象。疫情加速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其中包含了電子商務、線上教育、遠端工作等生活形式的出現,其中「數位不平等」(digital inequality) 仍被許多調查對象認為是短期威脅。雖然科技的發展與生活型態的改變為許多產業帶來不少機會,卻使更多人失去工作。
除此之外,調查顯示「氣候行動失敗」以長期而言最具影響力,並且是發生可能性第二高的風險。對許多年輕成年人而言,這已經是他們近十年來第二次經歷全球性危機,伴隨著環境問題、社會不平等以及工業轉型帶來的破壞,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面臨了教育、經濟以及心理健康上的挑戰。這些問題都很可能考驗各地的社會凝聚力,使受訪者將長期威脅指向國家以及多邊合作關係的崩潰。
疫情之下,中等強國(middle powers)崛起,在全球經濟中的占比增加,甚至在外交、氣候、安全以及公共衛生等領域的表現超越中國與美國。然而,國家之間的協作仍是必要的,如果沒有消除地緣政治上的緊張關係,要由這些中等強國賴協助促進全球復甦,或是強化在未來面對危機的韌性都是相當困難的。
在從應對疫情的緊急對策過渡到後疫情時代的復甦措施之際,決策者會有四個治理機會來對應COVID-19,以增強國家、企業和國際社會的整體應變能力:(1) 制定對風險影響採取整體和基於系統觀點的分析框架; (2) 投資於備受矚目的「風險擁護者」,以鼓勵國家領導和國際合; (3) 改善風險溝通和打擊錯誤訊息;(4)探索關於防範風險新形式的公私部門之間伙伴關係。
圖3 2021年全球風險調查結果呈現(World Economic Forum , 2021)
若細觀調查統計結果,在2020年的報告中,氣候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喪失主題的風險特別凸顯。而本年度的調查中可以明顯見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可能性評估中,傳染病風險(infectious diseases) 位居第四名,成為自2006年以來首次進入前五名;在影響的嚴重性評估上傳染病風險更是直接飆升到第一名(見圖4)。
除此之外, 環境類的風險仍是佔據前七大全球風險大多的位置。可能性評估中包括第一名極端天氣(Extreme weather)、第二名氣候行動的失敗(Climate action failure)、第三名天然災害(Natural disasters)、第五名生物多樣性下降 (Biodiversity loss)以及人為環境災害 (Human-made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在影響的嚴重性評估中,氣候行動的失敗(Climate action failure)為第二名,生物多樣性下降(Biodiversity loss)第四,第五名以及第六名則分別為自然資源危機(Natural resource crises) 以及人為環境破壞(Human environmental damage)。
圖4 2021年七大全球風險可能性評估(World Economic Forum , 2021)
本年度報告中除了呈現風險的可能性評估,更是針對「認為各類風險在何時可能對世界形成重大威脅」做出調查,其中回答者給的答案分成短期風險(0–2年)、中期風險(3–5年)以及長期風險(5–10年)。 其中,短期風險被稱為「清晰而現實的危險」(clear and present dangers),其中前三名為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民生危機 (livelihood crises)、極端氣候事件(extreme weather events),三者皆有超過一半的填答者選擇。而「生物多樣性下降」(biodiversity loss)則被超過一半的填答者認為屬於5–10年期間會造成威脅的長期風險,亦被稱為「存在威脅」(existential threats)。
圖5 2021年全球七大風險衝擊評估(World Economic Forum , 2021)
參考文獻:
1. 《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1)原文: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1
2. World Economic Forum (2021).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1. 16th Edition. Geneva: World Economic Forum.
3. World Economic Forum (2020).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0. 15th Edition. Geneva: World Economic Forum.
4. 陳陸輝等. (2016). 民意調查研究.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