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魏豪緯、黃農喬 中心兼任助理;審校/林怡均、倪茂庭 中心助理研究員
除了大家熟知的百分百再生能源倡議RE100,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亦與節約能源聯盟(The Alliance to Save Energy)合作全球EP100倡議,該倡議集合了越來越多企業,其支持更聰明、更有效率地使用能源來提升生產力,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並加速邁向潔淨經濟。
透過制定更具企圖心的目標,並且將能源效率納入商業策略,領先的公司正在推動清潔技術創新,同時實現減碳目標——這鼓勵了其他企業跟隨他們的腳步。氣候組織估計:到2030年前,若100家公司的能源生產力翻倍(即:每單位的能源消耗可產生兩倍的經濟產出),將可避免約1.7億公噸以上的CO2排放,相當於3700萬輛汽車一年的排放量。截至2018年10月,EP100已有來自14個國家的35個成員,如:H&M、Johnson Control等,EP100成員的總營收高達3430億美金。

能源生產力(Energy Productivity,以下簡稱為EP)
= 經濟產出(如:GDP)/ 能源消耗(如:用電度數 (kWh))
EP100參與標準:
加入EP100的公司必須在以下三個選項中至少擇一承諾其目標:
1. 將能源生產力(EP)提升至2倍
公司需在25年內將其在全球的能源生產力翻倍,比較的基準年最早為2005年。該公司可選擇一個相關的EP計算方法並每年報告其進度,提高EP可讓公司更永續地成長,將EP提升至兩倍則顯示了最高程度的氣候領導力。
2. 減少能源浪費
在全球擁有商業大樓或生產廠房的公司需在10年以內建置智慧能源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nMS),並自行選擇一個EP目標。減少能源浪費是目標,而持續進步是關鍵。公司需每年報告其節省的能源,已擁有EnMS的公司也可以加入此承諾。
3. 擁有並實際使用智慧能源建築
公司承諾將其擁有的建築於2030年前達到淨零排碳,其中,能源效率是建築的核心。此行動可幫助公司瞭解其資產與投資組合中的排碳量,並透過認可的驗證程序來達到淨零排碳。淨零碳排建築的承諾是EP100的一部份,由世界綠建築委員會(World Green Building Council)領導。
EP100成員介紹:UltraTech Cement
- ► 印度最大的水泥生產者
- ► 產能:9.08千萬噸水泥/年
- ► 隸屬於Aditya Birla Group 集團,該多角化集團的市值高達500億美元
- ► 2018年公司營收超過40億美金,員工人數超過15,000人
UltraTech Cement是世界領先的水泥製造商,且是印度最大的水泥、預拌混擬土與白水泥(white cement)生產者。UltraTech Cement在2018年9月加入EP100並承諾將其EP(單位:營收/焦耳)於2035年前提升至2010基準年的兩倍。該公司已實施大量的節能措施,2017年其EP100的目標進度已達54%。
該公司將能源表現的改善視為減少其營運排碳的重要手段。UltraTech已在各廠投資各種能源效率措施,包含升級冷卻設施、變頻器與廢熱回收系統。在不久的將來,公司將專注於利用數位化、內部碳定價等手段來現代化其製程,也將考慮採取新興的替代技術。

Surya Valluri,
UltraTech Cement公司,
技術與績效評估部門,
聯合執行總裁
(Joint Executive President)
公司高層如何同意EP100的承諾?
「即使我們已是世界上能源效率最高的水泥廠之一,我們仍決定要加入EP100,因為高層們相信能源生產力翻倍的承諾,會在降低排碳、確保能源安全與強化公司長期競爭力上達到催化的作用。」
哪些團隊將參與達成EP100?
「達成EP100目標需要跨領域團隊的共同努力,參與者包含能源、創新、策略、規劃與預算、金融、商業與永續性等團隊。以生產單位而言,包含電力、技術與商業團隊,他們的角色包含:找出具能源效率的專案、發展創新的解決方案、分析技術與商業上的可行性、實行專案管理等。」
除了節省能源與成本之外,在努力達到EP100的過程中,你預期將達到什麼效益?
「參與EP100可幫助公司低碳轉型,並確保長期的能源安全。其他效益包含提高競爭力、環境保護、社會與治理(ESG)評等,以及提升員工士氣。」
水泥業是印度跟全球最耗能的產業之一,占了1/3的溫室氣體排放。目前印度水泥業的能源效率(包含UltraTech公司)已高過世界平均。為達到25年內EP翻倍的目標。在傳統方法之外,公司也往產品調整、改變使用的能源組成,與成本最佳化的方向努力。除了直接的能源消耗節省與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之外,EP100承諾也可催化更佳的品質控制、更高的能源安全、強化產品差異化、減輕伴隨而來的市場法規風險。
「看到世界領先的水泥廠之一,UltraTech重視能源效率是如此地鼓舞人心。這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企業成長來說是雙贏的。我們需要看到更多的水泥廠與重工業的能源大用戶加入UltraTech的行列。」
–Helen Clarkson, CEO, The Climate Group
改善EP的機制:
企業經常在能源效率計畫的融資上遇到挑戰。因為計畫的投資回收期(payback period)或最低報酬率(hurdle rate)無法達到公司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的標準。為了避免這個難題,尋求改善EP的公司可考慮以「產品即服務」的模式(Product as a Service)來實行可提高能源效率的技術與產品。
在此情境下,提供能源效率解決方案的公司,實際上是把他們的產品租用給需要的公司。這對於想要投資在能源效率提升的公司來說可能比較方便,因為不需要前期的資本支出,且每個月租用服務的費用是可預期的,同時可以在特定的時間點進行交易,而無須擔心出售或處置使用過的資產。[註1]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的「按照度付費模式(Pay per Lux Mode)」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是一個使用「產品即服務」來改善EP的例子。該機場現在不再以購買、更換燈具的方法維護他們的照明設備,而是像以水、電一樣的付費方式來支付照明服務。藉由使用高能效的LED燈泡,可以比一般照明減少50%的電力消耗,同時,提供照明服務的公司也有動力發展長期性、節能的照明,因為現在照明設施的所有權與營運成本是回到提供服務的公司而非使用者(機場)。[註2]
●內部碳定價
內部碳定價會驅使公司減少能源消耗,因為越少的能源消耗代表著越少的碳排放。藉由設定每噸CO2排放的成本,將此排放成本內部化,可促進低碳相關的投資決策,也較容易為未來的排放交易與碳稅相關規定作準備。2017年,全球有1400多家公司(總營收超過7兆美元,其中有100多家企業隸屬於全球財富500大的公司),告訴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其公司已採用、或將在兩年內採用內部碳定價來協助公司決策。[註3] 而採用內部碳定價與改善EP的成功因素之一,在於組織領導的支持。
印度馬亨達集團(Mahindra & Mahindra, M&M)的內部碳定價
馬亨達集團計畫在2019年較2016年減少25%的溫室氣體排放。該集團也是印度第一個加入EP100的公司。該公司認為碳定價是達到其氣候目標、減少氣候相關法規風險的重要工具。該公司已使用內部碳定價,且以相當於每噸碳排10美元的金額投資低碳技術。該公司在2018年9月宣布他們將在2040年轉型為碳中和公司。
「透過具企圖心的全新目標設定,讓我們能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全球戰役上盡我們的努力。本公司將使用最新科技與碳定價,致力在2040年前達到碳中和。」
- Anand Mahindra, 馬亨達集團董事長
●領導者的支持
哈佛商業評論2017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調查指出,[註4] 如果沒有CEO的明確投入與清晰的治理架構,公司的能源策略將難以實行。在該研究中,能源表現相對落後的公司認為,缺乏治理架構是進步的最大障礙。
- I. 管理階層的投入
- 有效的能源管理,需要管理階層承諾透過:能源意識、同理心、最佳實務、訓練和行動,來教育員工與價值鏈上的合作夥伴。領導階層需要改變員工的行為,以進一步影響公司文化變革。這種改變必須由CEO及其管理階層啟動,且定期闡明對能效的承諾以及其對公司獲利與環境的重要性。
- II. 能源倡議者
- 公司應任命一個高階主管為能源倡議者,以強調能源目標的重要性。這可透過跨職能小組(cross-functional team, CFT)來制定所有跟能源相關的策略並引導執行,且該小組可以向CEO推薦特定的能源與減碳目標、行動計畫,使其轉化為公司的自願目標或公開聲明。
●數位科技與物聯網
數位科技改變了公司業務的進行方式。藉由資料分析、自動化決策、預測性維護與其他應用,數位科技不僅協助公司提升產值,也更有效率地管理能源使用。物聯網(IoT)與資料科技的結合應用,是提升能源生產力多重效益的好例子。例如,IT公司—Infosys從兩個指揮中心遠端監測了散佈在91個建築、超過200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空間,維持建築的空調溫度、空氣品質與環保效益。同時,智慧建築系統與節能建築外殼相結合的結果,讓Infosys在新建築達到了每年每平方公尺75度用電(75 kWh/ m2 / year)的能效指標,這在業界可說是最佳典範。
根據IEA的研究,[註5] 印度建築若能廣泛導入數位化,足有節省40億度用電的潛力。數位化可協助克服手動管理上千個資產(無論是建築物、零售店、ATM與電信基地台)的能耗限制。許多公司開始使用AI演算法,來處理安裝在製程、機台、或建築中的智慧電表與感測器所收集來的數百萬個數據,並建立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註6] 。有了數位科技,公司可進到下一個優化階段,光是藉由改變公司能源使用的方式而非購買新硬體,[註7] 節能率就可能達到二位數。例如,Google在其資料中心使用DeepMind的機器學習方法,成功將空調消耗的能源節省了40%。[註8]
(1) Renilde Becqué (2015). Product as a Service – increasing energy & resource productivity.
(2) Phillips (2015), Philips provides Light as a Service to Schiphol Airport.
(3) CDP (2017), More than eight-fold leap over four years in global companies pricing carbon into business plans
(4) 其針對全球145家公司(總計營收超過10億美元)的高階主管進行調查,詳見Andrew Winston, George F, et a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7), Energy Strategy for the C-Suite
(5)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17), Digitalization and Energy
(6) 譯註:指在虛擬空間中建立對應於某一實體的模型,數位分身擁有與實體相同的數據且能夠同步更新。相關資訊可參考:myKMC管理知識中心:進擊的物聯網》數位雙胞胎「智慧化」亞洲城市、數位時代:生產線上的雙胞胎客機,波音用數位分身改善設計、減少故障率
(7) Gianluca Mauro (2018), Energy saving in the digital era: how AI can be a killer resource — EIT InnoEnergy “AI4Energy webinar” blogpost series part 3
(8) Richard Evans and Jim Gao, DeepMind (2016), AI Reduces Google Data Centre Cooling Bill by 40%
資料來源:
- The Climate Group—EP100介紹
- White paper, The Climate Group (2018) 'Fast-tracking Corporate Energy Productivity in India' November.
封面圖片來源:Photo by Ravi Patel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