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整理 / 劉怡亭 中心助理研究員
*本文整理自needsRADIO觀點會客室2019年10月28日節目播出內容。
又到了空污重災季節,政府近來為改善與防制空污問題,推出了一連串的政策,到底成效為何?節目走訪第一線專訪環保署蔡鴻德副署長與民眾分享,同時也回應改善空污政策目前的重點成果與未來方向。
主要根據空氣品質指標(AQI)判斷,當AQI大於100顯示紅色時對敏感族群有危害,此時預警就要開始啟動,目前最容易超過指標的是PM2.5和臭氧,啟動相關的緊急作為是必要的。但各種不同的污染現象,有不同的應變方式,例如針對PM10或顆粒較大的揚塵來說,當風速較大時,河口的淤積會有起沙的現象,因此今(2019)年佈點水線,用澆灌的方式減少起沙,包含中上游透過綠覆蓋方式及下游處河口用拉水線方式治理,是目前行政層級上其中一項緊急應變的措施。
另一重點還有區域聯合的概念,有二個原則包含強制性作為與彈性作為。在強制性作為上,當空氣不好時,如工地則會強制停止製造污染源;彈性作為則是降載,將燃煤機組降載,轉而從燃氣機組發電。環保署已和台電有合作機制,要求在電力穩定供應原則下,當備載容量達6%以上,會要求降載,也要求台電在秋冬季節歲修機組,整體配合之下降載,除了減少空污的排放,也兼顧電力備載能在充裕情況下穩定運作。
在政策力道上還有針對工廠進行誘因性、獎勵性的作法,所謂誘因性則是在空污季把空污費率提高三成四左右,主要是為了鼓勵不要在空污季節生產;獎勵性上,除了在嚴重情況需要降低污染外,如果有多降的部分,會再給多一點的獎勵,但就管制機關的角度,處理降低空氣污染的狀況才是重點。
在尊重宗教行為、民俗活動的前提下,以「照護民眾、信眾健康」為目的進行空污減量,鼓勵減少香枝、紙錢、鞭炮,加上臺灣的香枝有70%是進口的,每年燒香數量約1.8~2萬公噸,在保護民眾健康的前提下,和商檢局合作不能進口國外劣質香枝,因為劣質香枝有些重金屬太高,也驗出如甲醛等一級致癌物,都是對健康有危害的物質。舉個例子,龍山寺原本共有7個香爐,每人3枝香就21支,後來改為3個香爐,但效果還是降不下來,PM2.5持續濃度超標,直到現在減為1爐且一人一枝香,並隨時整理香爐以減少污染。
近年的統計變化幅度,以香枝來講幅度不算大,如下表數據所示:
表1:國產及進口香品統計表
單位:公噸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香枝 |
進口 |
14,458 |
15,080 |
15,872 |
12,758 |
國產 |
6,196 |
6,463 |
6,802 |
5,468 |
|
合計 |
20,654 |
21,543 |
22,674 |
18,226 |
若以紙錢來講,從20、30萬噸減至19萬噸,但效果還是有限,因目前政策還是鼓勵集中在燒,目前臺南有一個專門的爐子燒金紙,環保署補助縣市政府去做香爐,不過現在也可看到有些宮廟在燒金紙,代表相關的處理設備開始在運作了,但處理的設備是沒有補助,主要是宮廟負擔,另還有對紙錢本身的品質,有的會貼塑膠代替,燃燒時增加污染物,因此這方面的品質管理也變得相當重要。
與地方環保局的配合,如在空污基金方面分為中央和地方,固定污染源地方就佔了60%,煙囪的部分中央則是40%;移動污染源汽柴油部分,中央佔80%,地方20%,大多還是透過補貼的方式鼓勵地方政府提出新計畫做空污改善。
不過,事實上行政院開過兩次會議,院會報告中已表明,要求在空污防制上所有部會都要配合,如許多政策都與經濟部或交通部有直接關係,經濟部方面包含有些工業部分要去輔導改善,或是鼓勵替代能源等;交通部方面,車輛用煤、重油在燒導致味道不好,我們進行補貼改成電動車鼓勵汰換,除了管車輛外,還有提高大眾運輸工具。
管制機關在這部分實際上要做的是評估國內一年生產多少車輛,因國內一年能夠做的車輛是有限,所以政策內容速度不能太快,拉到2021年、2022年的目的是希望產製的流程不能亂掉,會導致市場亂掉。
然而,在移動污染源的管制上,首要為車輛,如車輛每期的新標準,目前的狀況是希望大家能夠購買新車,但假如是比較弱勢勞工又是大型車,這部分來看其實大部分一樣是透過補貼方式,提供誘因汰換舊車輛,但若補助不夠,目前政策上也調整些方向補助勞工可以購買二手車,也同樣鼓勵汰換老舊車輛。
再者,移動污染源管制也加強港區污染管制,例如:推動具備岸電設備的船舶泊靠高壓岸電碼頭,全面使用高壓岸電,實現船舶停泊輔助引擎趨近零排放;漁船用油全面採用低硫油及研議徵收船舶空污費等。
2017年到2018年間環保署和14個地方政府環保局合作布建3300點空污感測器,涵蓋44個工業區及科學園區,感知3.8萬座工廠附近空污概況,透過空污感測物聯網每3分鐘輸出一筆空污感測資訊及高空間密度感測器的設置,標定污染熱區和可能污染時間熱點,輔助執法、稽查,因物聯網的建立是我們的強項,臺灣是領先全世界的,透過物聯網發展不同的模式進行行政管制。未來,空氣品質感測物聯網規劃於2020年前布建1萬200點簡易空污感測器,提供區域型的即時空污數據,並透過數據應用到環境執法及服務民眾活動。
關於PM2.5空品標準規定,全世界最嚴格的應該是美國12μg/m3,美國為何訂12μg/m3,因為美國原本訂15μg/m3,但因15μg/m3達到後才繼續往下修到12μg/m3。因此環保署認為現階段可以做到什麼地步,先把它做到後再往下一個目標,但10μg/m3絕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所以當我們在訂定減幅計畫設定要降到15μg/m3的話,預計要花多少預算?經費有從何而來?而這個配套是能夠把整體降下來,假若只是訂一個空的東西出來,可能對民眾也沒有實際上的幫助!
因此環保署在做這計畫時,設定每個階段有其目標,目前此階段我們要先降到15μg/m3,若達15μg/m3後我們下個階段要下修至12μg/m3或10μg/m3希望能循序漸進,而現在最重要的是我們已做到17.5μg/m3,又目前很多進度都壓在年底盡量完成,但有些爭議的條文、標準或辦法,環保署也是全力在推動,但所有的宗旨都是保障民眾健康安全為原則。
討論至此,不論是法規修正調整或許多改善策略的祭出,不僅對我們生活帶來改變,現行空污防制上除了政府政策外,其實你我也身在其中,值得我們深思,更多環保署空污改善的重點成果回應與未來政策方向的討論,更詳細的訪談內容歡迎收聽〈又到蒙面季節〉爭,一口氣!盤整空汙防制三大焦點─專訪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